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及使用该顶板的客室车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8167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及使用该顶板的客室车顶结构,所述顶板为波纹结构,在所述顶板的波纹顶部设置有用于向客室内送风的送风孔。在所述顶板的上方沿车体的纵向设置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顶板之间密封连接,在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所述顶板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所述送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波纹式的客室顶板,不但可以增大客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同时由于顶板上的送风孔设置在波纹形的顶部,外观看起来不明显,增加了客室顶板的美观性,而且波纹式的客室顶板对照射到它下表面的光线有漫射作用,增强了整个客室灯光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及使用该顶板的客室车顶结构,属于轨道车辆制造

技术介绍
在轨道车辆中,每节车厢都会设置有空调机组,空调机组通过送风风道将与蒸发器热交换后的温度较低的空气送风客室内,以调节客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送风风道一般设置在客室的顶板上方,在客室的顶板上与送风风道的出风口对应开有向客室内送风的送风□。根据功能要求,客室顶板作为轨道车辆的送风口,要承载比较大的外力,包括送风 口密封胶条的回弹力和客室顶板上下2个平面的气压差产生的力,以及自身重量。传统的轨道车辆中,客室顶板一般采用平板结构,该平板的客室顶板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安装环境,而且开在平顶板上的送风口从外观上看较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客室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增大客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及结构强度,而且可以提高客室顶板美观度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本技术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顶板的客室车顶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所述顶板为波纹结构,在所述顶板的波纹顶部设置有用于向客室内送风的送风孔。进一步,所述顶板的波纹方向为车体纵向方向。进一步,所述波纹由若干个间断地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凹槽形成。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断面大致呈梯形。进一步,所述送风孔的形状为圆形,或为椭圆形,或为方形。本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客室车顶结构,包括上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在所述顶板的上方沿车体的纵向设置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与所述顶板之间密封连接。进一步,所述出风口为若干个,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进一步,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孔。进一步,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与所述顶板之间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有起导流作用的出风挡板,所述出风挡板固定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进一步,所述出风挡板为条状,多个所述出风挡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出风挡板上对应每个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导流板。综上内容,本技术所提供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及使用该顶板的客室车顶结构,采用波纹式的客室顶板,不但可以增大客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同时由于顶板上的送风孔设置在波纹形的顶部,外观看起来不明显,增加了客室顶板的美观性,而且波纹式的客室顶板对照射到它下表面的光线有漫射作用,增强了整个客室灯光的效果。另外,车顶送风风道的出风口沿车体纵向只设置一个,送风孔也沿车体纵向均匀设置于整个客室的顶板上,保证送风的均匀性,大幅度提高了客室的舒适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顶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如图I至图3所示,客室顶板I,送风风道2,出风口 3,密封胶条4,送风孔5,波纹6,出风挡板7,导流板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轨道车辆客室车顶结构,包括客室顶板I及送风风道2,送风风道2安装于顶板I上方空间的中间区域内,送风风道2沿车体的纵向固定安装在车体上,在送风风道2的底壁上开有出风口 3,本实施例中,优选出风口 3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口 3为圆形孔,均匀分布于送风风道2的底壁上,送风风道2的底壁与顶板I之间通过密封胶条4密封连接,使出风口 3与顶板I之间形一个密封的空间,利于空气的流动,相应地,在顶板I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若干个送风孔5,送风风道2吹出的空气通过送风孔5送入客室内。如图2所示,顶板I采用波纹6结构,波纹6由若干个间断地平行设置在顶板I上的凹槽形成,顶板I的波纹6的方向为车体纵向方向(即车体的长度方向),如图3所示,凹槽的断面大致呈梯形,这种结构可以增大客室顶板I的承载能力。而且波纹式的客室顶板1,对照射到它下表面的光线有漫射作用,增强了整个客室灯光的效果。在与出风口 3对应的顶板I上,均匀开有若干个送风孔5,送风孔5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为椭圆形、或为方形。送风孔5与出风口 3相对应,沿车体纵向均匀设置于整个客室的顶板I的中间区域上,这样可以保证送风的均匀性,大幅度提高了客室的舒适性,顶板I上位于出风口 3两侧的位置则不设置送风孔5。如图3所示,送风孔5只开在波纹6的顶部,这样送风孔5从外观上看起来不明显,增加了客室顶板I的美观性。如图I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在送风风道2的底壁与顶板I之间对应出风口 3的位置设置有起导流作用的出风挡板7,出风挡板7为成条形的钣金件,通过螺栓固定在送风风道2的底壁上。出风挡板7设置有多个,沿车体纵向平行设置,在出风挡板7上对应每个出风口 3固定安装有导流板8,导流板8的形状与出风口 3的形状相同,尺寸可以略大于出风口 3的尺寸,这样,从出风口 3出来的速度较快的空气流通过导流板8的导流作用,起到减速的作用,并从多个出风挡板7之间的空隙内流出,再从顶板I上的送风孔5送入客室内,保证从送风孔5流出的空气气流均匀舒适,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如上所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为波纹结构,在所述顶板的波纹顶部设置有用于向客室内送风的送风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波纹方向为车体纵向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由若干个间断地平行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凹槽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断面大致呈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孔的形状为圆形,或为椭圆形,或为方形。6.一种轨道车辆客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在所述顶板的上方沿车体的纵向设置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与所述顶板之间密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若干个,均匀地设置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为圆形孔。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与所述顶板之间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有起导流作用的出风挡板,所述出风挡板固定在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客室车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挡板为条状,多个所述出风挡板平行设置,在所述出风挡板上对应每个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导流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及使用该顶板的客室车顶结构,所述顶板为波纹结构,在所述顶板的波纹顶部设置有用于向客室内送风的送风孔。在所述顶板的上方沿车体的纵向设置有送风风道,所述送风风道的底壁上具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顶板之间密封连接,在与所述出风口对应的所述顶板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所述送风孔。本技术采用波纹式的客室顶板,不但可以增大客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同时由于顶板上的送风孔设置在波纹形的顶部,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轨道车辆客室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为波纹结构,在所述顶板的波纹顶部设置有用于向客室内送风的送风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全一周建烽张庆伟曾德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