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座及机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0942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装座及机车。安装座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底座凹槽;螺母,每个底座凹槽内设置一个螺母,螺母与相应的底座凹槽之间具有活动间隙,且底座凹槽限制螺母的转动角度;盖板,包括与至少一个底座凹槽的数量相同的盖板通孔,盖板固定于底座上并位于至少一个底座凹槽的上方,每个盖板通孔与一个螺母的螺孔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座及机车,通过设置可允许螺母适度调整的底座凹槽,使螺母在底座凹槽内能够平行移动和旋转适当角度,但又不能完全转动,来保证安装座的可调性。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座整体装配后焊接于机车侧墙顶侧梁上用于连接机车顶盖,可增强安装座的强度,降低工件的维修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机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座及机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车顶盖安装技术中,都是依靠螺栓、螺纹连接紧固,但根据其安装结构、调整方式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螺栓与固定螺套的安装方式,第二种是活动螺杆与螺母的安装方式,第三种是螺栓与螺母2、固定螺母座的安装方式。以上第一种机车顶盖安装方式由于制造误差,不便调节安装,易造成大量返工、返修;第二种、第三种安装方式虽然可调节安装,但结构单薄,强度不高,需要定期维护、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安装座及机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便调节,强度不高,需定期维护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装座,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底座凹槽;螺母,每个底座凹槽内设置一个螺母,螺母与相应的底座凹槽之间具有活动间隙,且底座凹槽限制螺母的转动角度;盖板,包括与至少一个底座凹槽的数量相同的盖板通孔,盖板固定于底座上并位于至少一个底座凹槽的上方,每个盖板通孔与一个螺母的螺孔对应设置。进一步地,底座凹槽的底壁包括一个与相应螺母的螺孔对应设置的底座通孔。进一步地,底座凹槽为多面柱形凹槽,垂直设置于底座的上表面;螺母为中心具有螺孔的多面柱体,多面柱体的截面与多面柱形凹槽的截面为相似多边形。进一步地,多面柱形凹槽为四面柱形凹槽、六面柱形凹槽或八面柱形凹槽。进一步地,底座凹槽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进一步地,底座的底面包括凹入部,底座通孔位于凹入部。进一步地,底座包括焊接倒角。本技术还包括一种机车,包括机车侧墙顶侧梁和安装于机车侧墙顶侧梁的机车顶盖,机车还包括前述的安装座,机车顶盖通过安装座和与安装座的螺母相配合的螺栓与机车侧墙顶侧梁相连接。进一步地,安装座的底座的部分底面边缘焊接于机车侧墙顶侧梁的外上板上表面,底座的部分顶面边缘焊接于机车侧墙顶侧梁的外上板侧面,底座与机车侧墙顶侧梁焊接的部位设置有焊接倒角。进一步地,底座呈矩形,部分底面边缘为底座的三个相邻底边,部分顶面边缘为与三个相邻底边之外的底边对应的顶边。本技术的安装座及机车,通过设置可允许螺母适度调整的底座凹槽,使螺母在底座凹槽内能够平行移动和旋转适当角度,但又不能完全转动,来保证安装座的可调性。将本技术的安装座整体装配后焊接于机车侧墙顶侧梁上用于连接机车顶盖,可增强安装座的强度,降低工件的维修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侧墙顶侧梁与机车顶盖配合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螺母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座螺母与底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至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座包括底座I、螺母2和盖板3。上述底座I的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底座凹槽11,每一个底座凹槽11内放置一个与该底座凹槽11具有活动间隙的螺母2,且底座凹槽11限制螺母2的转动角度。上述盖板3固定于底座I上表面,并设置有两个与螺母2的螺孔相配合的盖板通孔31。每个底座凹槽11的底壁还设置一个与螺母2对应设置的底座通孔12。设置底座通孔12的目的是让螺栓的螺纹端可以伸入底座通孔12,而不会因螺栓螺纹端顶住底座凹槽11的底面致使螺栓难以拧紧。其中,底座I、螺母2和盖板3的材料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取,上述底座凹槽11的数量与形状和上述盖板通孔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取。例如,螺母2的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其截面呈矩形,其中螺母2螺孔的内孔螺纹规格根据联结螺栓的需要加工,螺母2的材质可根据需要选择普通碳素钢或不锈钢。再例如,盖板3的盖板通孔31的大小、数量可根据相应的螺母2的规格和数量加工,盖板通孔31的数量可为一孔或两孔以上,本实施例中以两孔为例,盖板3材质也可根据需要选择普通碳素钢或不锈钢。其中,底座的底座凹槽的形状也可有多种选择。例如,底座凹槽可以为多面柱形凹槽,垂直设置于底座I的上表面。对应地,螺母2可以为中心具有螺孔的多面柱体,优选地,多面柱体的截面与多面柱形凹槽的截面为相似多边形。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底座凹槽11为四面柱形,螺母2对应地为四面柱体。然而,底座凹槽11和螺母2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例如,底座凹槽的还可以为六面柱形凹槽或八面柱形凹槽等,对应的螺母可以为六面柱体或八面柱体。本实施例中,底座I的具体结构如图I至3、图6所示。底座I是由精密铸造后加工制成的一个带底座凹槽11和底座通孔12的座体。底座I大致呈矩形,底座底面三个相邻底边边缘具有焊接倒角,该三个相邻底边与侧墙顶侧梁4的外上板上平面焊接。底座I的与前述三个相邻底边之外的底边对应的顶边具有焊接倒角,该顶边与侧墙顶侧梁4的外上板侧面焊接。底座凹槽11和底座通孔12设置于底座I的中部位置。底座凹槽11、底座通孔12的数量与螺母2的数量对应设置,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为两个。底座I的位于底座凹槽11侧面的斜孔为工艺孔。底座I材质根据需要选择,可以为普通铸钢或铸铁等。如图6所示,螺母2放置在底座I的底座凹槽11内,与底座凹槽11的前后左右均留有一定量的间隙,可在底座凹槽11内适度调整位置。也就是说螺母2在底座槽中可定量平行移动或旋转一定角度,但不能完全转动,当螺母2旋转到一定角度时,其相对的两条棱边与底座凹槽11的内侧面接触,停止转动。本实施例的安装座由底座I、螺母2和盖板3装配后组焊而成。组装在底座I、盖 板3、螺母2分别按照尺寸要求加工完成后进行,首先把螺母2装入底座凹槽11中,再将盖板3盖在底座I上,再将盖板通孔31、螺母2螺孔和底座通孔12的中心基本重合,然后将盖板3焊接到底座I的上表面上相应位置并组焊成安装座,最后将安装座焊接在机车侧墙顶侧梁4的外上部。在安装机车顶盖5时,通过调整螺母2在底座凹槽11内的位置,可使螺母2螺孔中心与盖板通孔31中心基本重合,从而使螺栓正确穿入,当拧紧螺栓时,螺母2随之旋转一定角度后就与底座凹槽11的侧壁接触,使之无法再随螺栓一起转动,继续转动螺栓达到要求的力矩,即可将机车顶盖5紧固在机车侧墙顶侧梁4上,安装完成后相应的结构如图I所/Jn ο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可允许螺母适度调整的底座凹槽,使螺母在底座凹槽内能够平行移动或旋转适当角度,但又不能完全转动,来保证安装座的可调性。将安装座整体装配后焊接于顶盖上可增强安装座的强度,降低工件的维修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安装座,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包括至少一个底座凹槽(11);螺母(2),每个所述底座凹槽(11)内设置一个所述螺母(2),所述螺母(2)与相应的底座凹槽(11)之间具有活动间隙,且所述底座凹槽(11)限制所述螺母(2)的转动角度;盖板(3),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底座凹槽(11)的数量相同的盖板通孔(31),所述盖板(3)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并位于所述至少一个底座凹槽(11)的上方,每个所述盖板通孔(31)与一个所述螺母(2)的螺孔对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俊智美芳张一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