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6544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2:36
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包括:平顶板骨架、平顶板、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分别与车辆间壁、平顶板骨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下端具有一个开口朝向车内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有调节橡胶,平顶板的第一端具有可支撑在第一凹槽上壁并作为支点转动的转轴,第一连接件的平板内端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有第一压紧橡胶块,平顶板的第二端通过压紧锁与第二平顶板骨架固定,当平顶板安装好之后,第一压紧橡胶块抵住平顶板上表面,调节橡胶块抵住平顶板侧边。本发明专利技术省去了原结构安装位置背部的衬料,平顶板周边分别使用插接和压紧锁实现固定,外观没有明螺钉及压条,美观大方;并且本安装结构装配简单,便于平顶板的维护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属于轨道车辆内装

技术介绍
客车的内装是直接与旅客见面的主要部分,其设计技术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其结构造型直接关系到车内的整体美工效果。以往平顶板与间壁、平顶板之间的连接均为背部木衬料或铝梁,从表面直接上木螺钉,为盖住螺钉,外面再加压条遮盖,不美观,还造成材料浪费;并且这种结构安装方式简陋,质量低,不便于平顶板的维护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平 顶板安装结构。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组成包括第一平顶板骨架、第二平顶板骨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顶板骨架和第二平顶板骨架之间的平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立板和平板的T型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立板与车辆第一间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平板上放置第一平顶板骨架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立板下端具有一个开口朝向车内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有调节橡胶块,所述平顶板的第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可支撑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壁并作为支点转动的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平板内端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有第一压紧橡胶块,所述平顶板的第二端通过压紧锁与第二平顶板骨架固定,当平顶板安装好之后,所述第一压紧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一端的上表面,调节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一端的侧边。进一步的,所述压紧锁具有一个位于平顶板上方的可转动的压片,压片的活动端下压第二平顶板骨架的水平延伸边,实现平顶板第二端与第二平顶板骨架的固定。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平顶板骨架的水平延伸边端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嵌有第二压紧橡胶块,当平顶板安装好之后,所述第二压紧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二端的上表面。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平顶板骨架通过木螺钉与车辆第二间壁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第一、第二间壁平行相对。本专利技术平顶板安装结构省去了原结构安装位置背部的衬料,平顶板周边分别使用插接和压紧锁实现固定,外观没有明螺钉及压条,美观大方;并且本安装结构装配简单,便于平顶板的维护和更换;平顶板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调节橡胶块、第一压紧橡胶块,使平顶板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发生明显晃动,并且橡胶块起到了减震的作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安装结构的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组成包括平行相对的车辆第一间壁8和车辆第二间壁8'、第一平顶板骨架2、第二平顶板骨架2 '、设置于第一平顶板骨架2和第二平顶板骨架2 '之间的平顶板1,其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具有立板31和平板32的T型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的立板31与车辆第一间壁8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3的平板32上放置第一平顶板骨架2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3的立板31下端具有一个开口朝向车内的第一凹槽34,第一凹槽34内嵌有调节橡胶块6,平顶板I的第一端设有连接板9,该连接板9具有可支撑在第一凹槽34上壁并作为支点转动的转轴11,第一连接件3的平板32内端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33,第二凹槽33内嵌有第一压紧橡胶块7,平顶板I的第二端通过压紧锁5与第二平顶板骨架2固定,当平顶板I安装好之后,第一压紧橡胶块7抵住平顶板I第一端的上表面,调节橡胶块6抵住平顶板I第一端的侧边。第二平顶板骨架2'通过木螺钉与车辆第二间壁8 '固定连接。如图I所示的实施例中,压紧锁5具有一个位于平顶板I上方的可转动的压片51, 压片51的活动端下压第二平顶板骨架2丨的水平延伸边21,实现平顶板第二端与第二平顶板骨架2'的固定。本例中,第二平顶板骨架2 '的水平延伸边端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凹槽,第三凹槽内嵌有第二压紧橡胶块7 ',当平顶板I安装好之后,第二压紧橡胶块7 '抵住平顶板I第二端的上表面。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所用的第一连接件3,图中31为立板,32为平板,33为第二凹槽,第一凹槽34。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组成包括第一平顶板骨架、第二平顶板骨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顶板骨架和第二平顶板骨架之间的平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立板和平板的T型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立板与车辆第一间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平板上放置第一平顶板骨架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立板下端具有一个开口朝向车内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有调节橡胶块,所述平顶板的第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可支撑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壁并作为支点转动的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平板内端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有第一压紧橡胶块,所述平顶板的第二端通过压紧锁与第二平顶板骨架固定,当平顶板安装好之后,所述第一压紧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一端的上表面,调节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一端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锁具有一个位于平顶板上方的可转动的压片,压片的活动端下压第二平顶板骨架的水平延伸边,实现平顶板第二端与第二平顶板骨架的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顶板骨架的水平延伸边端部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嵌有第二压紧橡胶块,当平顶板安装好之后,所述第二压紧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二端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顶板骨架通过木螺钉与车辆第二间壁固定连接,所述车辆第一、第二间壁平行相对。全文摘要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包括平顶板骨架、平顶板、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分别与车辆间壁、平顶板骨架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下端具有一个开口朝向车内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有调节橡胶,平顶板的第一端具有可支撑在第一凹槽上壁并作为支点转动的转轴,第一连接件的平板内端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有第一压紧橡胶块,平顶板的第二端通过压紧锁与第二平顶板骨架固定,当平顶板安装好之后,第一压紧橡胶块抵住平顶板上表面,调节橡胶块抵住平顶板侧边。本专利技术省去了原结构安装位置背部的衬料,平顶板周边分别使用插接和压紧锁实现固定,外观没有明螺钉及压条,美观大方;并且本安装结构装配简单,便于平顶板的维护和更换。文档编号B61D17/12GK102862582SQ20121035370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专利技术者陆丽芬, 王照杰, 高健飞, 王文平 申请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轨道车辆平顶板安装结构,组成包括:第一平顶板骨架、第二平顶板骨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顶板骨架和第二平顶板骨架之间的平顶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立板和平板的T型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立板与车辆第一间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的平板上放置第一平顶板骨架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立板下端具有一个开口朝向车内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嵌有调节橡胶块,所述平顶板的第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具有可支撑在所述第一凹槽上壁并作为支点转动的转轴,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平板内端具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嵌有第一压紧橡胶块,所述平顶板的第二端通过压紧锁与第二平顶板骨架固定,当平顶板安装好之后,所述第一压紧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一端的上表面,调节橡胶块抵住平顶板第一端的侧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丽芬王照杰高健飞王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