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7427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板结构和车辆。其中,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支撑架,与车身固定连接;踏板摆臂,与踏板支撑架枢转连接;摆动部,与踏板支撑架枢转连接,摆动部的转动中心与踏板摆臂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摆动部上设有用于连接助力器组件的连接部;杠杆比调整部,与踏板摆臂连接,至少一部分的杠杆比调整部始终与摆动部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踏板摆臂转动时带动杠杆比调整部沿着导向表面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杠杆比可变化的踏板结构和车辆。

Pedal structure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edal structure and a vehicle. The pedal structure comprises a pedal supporting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dy; the pedal arm, turn connected with the pedal support pivot; swing, turn connected with the pedal support pivot, the rotation center spacing rotation center and pedal arm swing set the swinging part is provided to connect the booster assembly connection department; leverage ratio adjustment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edal arm,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leverage ratio adjustment has always been with the guide surface of the swinging part abutted to the pedal swing arm rotates the lever ratio adjusting part along the guide surface movement.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edal lever structure and vehicle ratio 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踏板结构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踏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的制动踏板是制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现有技术中,制动踏板采用具有固定杠杆比的结构。当踩下制动踏板时,踏板摆臂绕其固定轴转动,从而使助力器推杆连接点随踏板摆臂摆动。其中,作用在踏板摆臂上的施力点到踏板摆臂转动中心的距离与助力器推杆连接点到踏板摆臂转动中心的距离之比即为杠杆比。由于杠杆比固定,制动力只能随踏板行程线性变化,不能对路况进行实时感受,操作舒适性较差;而且,遇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难以将踏板踩到踏板行程的最大值,因此制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比可变化的踏板结构和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踏板结构,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支撑架,与车身固定连接;踏板摆臂,与踏板支撑架枢转连接;摆动部,与踏板支撑架枢转连接,摆动部的转动中心与踏板摆臂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摆动部上设有用于连接助力器组件的连接部;杠杆比调整部,与踏板摆臂连接,至少一部分的杆比调整部始终与摆动部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踏板摆臂转动时带动杠杆比调整部沿着导向表面运动。进一步地,摆动部的朝向杠杆比调整部的一侧具有导向槽,杠杆比调整部的第二端与导向槽抵接且能够沿导向槽滑动,导向槽的内表面形成导向表面。进一步地,导向槽包括: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曲面或者平面,当第一表面为曲面时,第一表面向杠杆比调整部所在的方向凸出;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连接,第二表面为曲面,第二表面向远离杠杆比调整部的方向凹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共同形成导向表面,当踏板摆臂不受外力作用时,杠杆比调整部的第二端与第二表面抵接,当踏板摆臂受到外力作用时,杠杆比调整部的第二端沿着第一表面运动。进一步地,杠杆比调整部包括推杆,推杆的第一端与踏板摆臂固定连接,推杆的第二端与摆动部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踏板摆臂摆动时带动推杆沿着导向表面滑动。进一步地,杠杆比调整部包括与踏板摆臂固定连接的推杆和与推杆枢转连接的滚动体,滚动体的外表面与摆动部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踏板摆臂摆动时带动滚动体沿着导向表面滚动。进一步地,踏板摆臂上设有第一配合孔,推杆上设有第二配合孔,其中,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均为花键孔,踏板结构还包括与第一配合孔和第二配合孔均配合的花键轴,花键轴的外表面开设有凹槽,花键轴的远离凹槽的一端设有第二止挡部,踏板结构还包括与凹槽配合的第三止挡部,以防止花键轴从第一配合孔和/或第二配合孔中脱出。进一步地,杠杆比调整部为直接与踏板摆臂枢转连接的滚动体,滚动体的转动中心与踏板摆臂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滚动体的外表面与摆动部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踏板摆臂摆动时带动滚动体沿着导向表面滚动。进一步地,踏板结构还包括防护结构,当踏板支撑架受到碰撞时,防护结构用于使摆动部从踏板支撑架上脱离。进一步地,踏板支撑架上设有第一轴孔,踏板结构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轴孔内,摆动部通过第一转轴与踏板支撑架枢转连接,踏板支撑架上还设有与第一轴孔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位于第一轴孔的中心与踏板摆臂的转动中心的连线上且位于第一轴孔的远离杠杆比调整部的一侧,其中,第二开口形成防护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与车身连接的踏板结构,踏板结构为前述的踏板结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用在踏板摆臂上的施力点到踏板摆臂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为固定值,当踏板摆臂在外力作用下转动时,杠杆比调整部随踏板摆臂的转动而沿导向表面运动并推动摆动部绕其摆动中心转动,从而改变摆动部与助力器组件的连接点到踏板摆臂的转动中心的距离,进而改变杠杆比。踏板结构的杠杆比随踏板摆臂的转动角度,即随踏板行程实时变化,能够对路况进行时时感受,提高了操作舒适性;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导向表面使杠杆比随踏板行程的增大而增大,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达到相同制动力所需的踏板行程较小,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操作人员容易将踏板踩到能够使车辆快速制动的位置,从而避免汽车制动的安全隐患。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踏板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踏板结构在外力作用下转动一个角度的示意图(未示出踏板支撑架);图3示出了图1的踏板结构的推杆连接至踏板摆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踏板结构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3中的花键轴与第二止挡部的主视图;图6示出了图5的右视图;图7示出了图1的踏板结构的摆动部的剖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踏板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踏板结构的杠杆比特性曲线。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踏板摆臂;20、摆动部;21、导向槽;211、第一表面;212、第二表面;22、连接孔;30、杠杆比调整部;31、第二配合孔;32、推杆;33、滚动体;34、销轴;35、第一止挡部;40、花键轴;41、凹槽;42、第二止挡部;50、第三止挡部;60、踏板支撑架;61、第二开口;70、第一转轴;80、防撞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板结构和车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车辆包括车身和与车身连接的踏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踏板结构是制动系统中的执行机构,制动系统包括助力器组件和与助力器组件连接的踏板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杠杆比固定,制动力只能随踏板行程线性变化,不能对路况进行实时感受,操作舒适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杠杆比可变化的踏板结构,下面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支撑架60、踏板摆臂10、摆动部20和杠杆比调整部30。踏板支撑架6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踏板结构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支撑架(60),与车身固定连接;踏板摆臂(10),与所述踏板支撑架(60)枢转连接;摆动部(20),与所述踏板支撑架(60)枢转连接,所述摆动部(20)的转动中心与所述踏板摆臂(10)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所述摆动部(20)上设有用于连接助力器组件的连接部;杠杆比调整部(30),与所述踏板摆臂(10)连接,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始终与所述摆动部(20)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所述踏板摆臂(10)转动时带动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沿着所述导向表面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结构包括:踏板支撑架(60),与车身固定连接;踏板摆臂(10),与所述踏板支撑架(60)枢转连接;摆动部(20),与所述踏板支撑架(60)枢转连接,所述摆动部(20)的转动中心与所述踏板摆臂(10)的转动中心间隔设置,所述摆动部(20)上设有用于连接助力器组件的连接部;杠杆比调整部(30),与所述踏板摆臂(10)连接,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始终与所述摆动部(20)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所述踏板摆臂(10)转动时带动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沿着所述导向表面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部(20)的朝向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的一侧具有导向槽(21),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槽(21)抵接且能够沿所述导向槽(21)滑动,所述导向槽(21)的内表面形成所述导向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1)包括:第一表面(211),所述第一表面(211)为曲面或者平面,当所述第一表面(211)为曲面时,所述第一表面(211)向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所在的方向凸出;第二表面(212),与所述第一表面(211)连接,所述第二表面(212)为曲面,所述第二表面(212)向远离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的方向凹入,所述第一表面(211)和所述第二表面(212)共同形成所述导向表面,当所述踏板摆臂(10)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表面(212)抵接,当所述踏板摆臂(10)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的第二端沿着所述第一表面(211)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为推杆(32),所述推杆(32)的第一端与所述踏板摆臂(10)固定连接,所述推杆(32)的第二端与所述摆动部(20)的导向表面抵接,以使所述踏板摆臂(10)摆动时带动所述推杆(32)沿着所述导向表面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比调整部(30)包括与所述踏板摆臂(10)固定连接的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智永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