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沿轨道运行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173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包含车体(3)和悬浮装置(4),车体(3)在运行时支承在悬浮装置上,该悬浮装置包括连接到车体(3)上的第一悬浮组件(5、7)和第二悬浮组件(6、9),并且能够移动以允许所述组件相对于车体转动。车辆包括使悬浮组件(5、6;7、9)的运动同步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组件(5、7)和车体(3)之间的第一液压起重器(59)、设置在第二组件(6、9)和车体(3)之间的第二液压起重器(60)、连接第一和第二液压起重器(59、60)以使所述起重器(59、60)的动作同步的流体回路(64)。本发明专利技术例如可以应用于磁悬浮轨道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沿着轨道运行的车辆,包括车体和用于将车体悬浮在轨道上的装置,其中,所述车体在运行时在主支承方向上支承在所述悬浮装置上,所述悬浮装置包括-连接到车体上的第一悬浮组件和第二悬浮组件,这些组件能够在垂直于主支承方向的支承平面内移动,从而特别是当车辆沿着轨道的曲线部分运行时,允许组件相对于车体转动,-用于使第一悬浮组件和第二悬浮组件在支承平面内相对于车体的运动同步的装置。在某些装备有磁悬浮组件的车辆中,这些组件在轨道上排成一列。刚性的车体大致竖直地被支撑在多个组件上。这些组件在轨道上被引导。在轨道的直线部分,这些组件沿着车体的纵向轴线排列。在轨道的曲线部分,这些组件顺着轨道的弯曲而取向。然而,由于车体是刚性的,不能追随轨道的弯曲。这些组件因此可以以有限的幅度相对于车体移动,足以允许这些组件相对于车体取向。通常没置用来使这些组件相对于车体的运动同步的装置。这样的同步装置可以采用布置在组件和车体之间的摇臂和缆线的系统的形式。这种系统包括在第一组件和车体之间的第一摇臂,第二组件和车体之间的第二摇臂,以及连接这些摇臂的缆线。第一组件相对于车体的移动导致第一摇臂的相应的移动。这个运动被缆线传递给第二摇臂,第二摇臂又把运动传递至第二组件。因此,当车辆进入曲线时,在轨道上引导的第一组件相对于车体随着轨道的曲线而改变方向,使得第二组件相对于车体的取向得到同步的修正。然而,这样的系统是复杂的,因为车辆车体的下侧必须被设计用于容纳缆线和摇臂。车体的下侧必须包括固定装置和通道和/或用于在摇臂之间递送缆线的滑轮,摇臂之间的缆线必须被拉紧。这对车体的设计强加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简化车体和悬浮装置之间的连接的上述类型的车辆。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类型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装置包括-在第一组件和车体之间的第一液压起重器;-在第二组件和车体之间的第二液压起重器;以及-流体回路,该流体回路连接第一和第二起重器,以便使两个起重器的动作同步。在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下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单独采用或者以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方式采用第一和第二组件一个接一个排列成列,并且第一起重器和第二起重器分别布置在车体和第一、第二组件各自的与它们的相邻端部相反的各端部间。起重器包括可以移动的杆,且被布置成使它们的杆相对于车体侧向移动;-第一和第二起重器相连接,以便一个起重器的杆在一个方向上的侧向移动引起另一个起重器的杆在相反方向上的侧向移动;-液压起重器是双作用式液压起重器,每一个起重器包括被活塞分隔开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活塞安装在起重器的杆上;-第一起重器的第一室和第二室经由流体回路与第二起重器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流体连通;-悬浮组件是包括磁性装置的磁悬浮组件,该磁性装置适于与轨道的互补磁性装置协同作用。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阅读下面通过举例以及参照附图所进行的描述而被更好地理解。-附附图说明图1是在直线轨道部分上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示意平面图;-附图2是在曲线轨道部分上的车辆的示意平面图;-附图3是车辆的示意侧视图;-附图4是车辆沿着IV-IV线剖开的示意图,表示车辆的悬浮系统;-附图5是车辆沿着V-V线剖开的示意图;-附图6位于车辆和悬浮系统之间的悬架的径向剖面示意图;-附图7为图6悬架的平面示意图。图1表示适于沿着轨道2运动的车辆1,该车辆1包括经由与车体形成一体的悬浮系统4支撑在轨道2上的车体3。在下面的整个描述中,涉及到的方向都是指轨道车辆通常的方向。因此,这些术语“前”、“后”、“左”、“右”、“横向”、“纵向”、“上”、“下”都是相对于由点划线D所指示的车辆的纵向轴线而言的,图1中箭头S所示为车辆的运动方向。悬浮系统4包括多个组件,这些组件在车体3下方沿着纵向轴线D排列成排,这里有5个组件5、6、7、8、9。依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悬浮系统4包括第一或前方的组件5,第二组件6,第三组件7,第四组件8,第五或后方组件9。车体3在垂直于图1平面的主支承方向上支承在组件5、6、7、8、9中的每一个上。这些组件5、6、7、8、9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车体3上即,这些组件可以在垂直于主方向的“支承”平面中移动,在所述主方向上车体3支承在组件5、6、7、8、9上。在这里支承平面相当于图1的平面。这些组件5、6、7、8、9装配有下面将详细描述的用于在轨道2上横向引导的装置。当车辆1在轨道2的直线部分上时(附图1),这些组件5、6、7、8、9沿着对应于轨道轴线的纵向轴线D排列。当车辆1位于轨道2的曲线部分上时(附图2),这些组件5、6、7、8、9随着由轨道2确定的大致圆弧形的曲线移动。各个组件5、6、7、8、9在主支承平面中相对于车体3横向移动。如图3和4所示,车体3经由多个悬架12、13支承在组件5、6、7、8、9上,所述悬架12、13分布于车体3下方、车体前部和后部之间。每个悬架12、13包括平板16和位于平板16和车体3之间的弹簧件17(附图3),该平板16支承在组件5、6、7、8、9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上。弹簧件17允许车体3相对于平板16在图3中箭头P所指示的主支承方向上的运动。左、右前悬架13位于第一组件5的左、右前端和车体3的前部之间(在图3和图4的左边)。左、右的后悬架13位于第五组件9的左、右后端和车体3的后部之间(在图3和图4的右边)。前、后悬架13的平板16刚性地固定在前后组件5、9上。中间悬架12位于前、后悬架13之间。各中间悬架12位于组件5、6、7、8、9中相邻的两个的接合处,并且将所述的两个组件5、6、7、8、9支承车体3的力分解。为此,每个中间悬架12的平板16通过枢轴连接可转动地固定到所涉及的两个组件中的位于前面的一个上,所述枢轴连接具有平行于支承方向P的轴线,并且所述每个中间悬架12的平板16与位于后边的组件平坦地滑动支承接合。为了将车体3与组件5、6、7、8、9纵向相连,各个组件5、6、7、8、9由连接杆14连接到车体3上,从而强迫组件5、6、7、8、9和车体一起在纵向方向上移动。每个连杆14一端固定在组件5、6、7、8、9上,另一端紧固到车体3上。下面将详细描述连杆14向车体3的固定。这些组件5、6、7、8、9的结构是类似的。仅对第二组件6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5所示,轨道2包括横向间隔开的沿纵向、即垂直于图5平面延伸的右、左侧凸缘19。每个凸缘19具有侧引导表面21凸缘19由图中末示出的中间部分连接。第二组件6包括在工作时沿着轨道2的左、右部分19延伸的横向间隔开的右、左框架22。每个框架22包括C形截面的纵向芯部,所述芯部具有基座25,下分支26和上分支27从该基座25朝着另一框架22横向延伸。在操作中,部分19容纳于下分支26和上分支27之间。每个框架22的基座25带有侧导引装置,该侧导引装置包括与相应的部分19的侧表面21支承接合的导向辊28。辊28被弹簧件顶靠在侧表面21上,所述弹簧件采取作用于可移动支持件上的弹簧29的形式,而所述支持件载有辊28。上分支27和下分支26载有永磁铁或电磁铁装置23,所述永磁铁或电磁铁装置适于与轨道上的相应装置(图中未示出)配合工作,以便将车体3悬浮于轨道2之上并驱动组件5、6、7、8、9沿着轨道2运动。车辆1的车体3支撑于各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沿着轨道(2)移动的车辆(1),包括车体(3)和用于将车体(3)悬浮在轨道上的装置(4),其中,车体(3)在运行中在主支承方向(P)上支承在悬浮装置(4)上,悬浮装置(4)包括:-第一悬浮组件(5、7)和第二悬浮组件(6、9),这些组件连接到车体(3)上,并且能够在垂直于主支承方向(P)的支承平面内移动,以便特别是当车辆沿着轨道的曲线部分运动时,允许组件相对于车体转动;-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悬浮组件(5、6;7、9)在支承平面内相对于车体(3)的运动同步的装置;该车辆的特征在于,同步装置包括:-在第一组件(5、7)和车体(3)之间的第一液压起重器(59);-在第二组件(6、9)和车体(3)之间的第二液压起重器(60);以及-流体回路(64),该流体回路(64)连接第一和第二起重器(59、60),以便使起重器(59、60)的动作同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沿着轨道(2)移动的车辆(1),包括车体(3)和用于将车体(3)悬浮在轨道上的装置(4),其中,车体(3)在运行中在主支承方向(P)上支承在悬浮装置(4)上,悬浮装置(4)包括-第一悬浮组件(5、7)和第二悬浮组件(6、9),这些组件连接到车体(3)上,并且能够在垂直于主支承方向(P)的支承平面内移动,以便特别是当车辆沿着轨道的曲线部分运动时,允许组件相对于车体转动;-用于使第一和第二悬浮组件(5、6;7、9)在支承平面内相对于车体(3)的运动同步的装置;该车辆的特征在于,同步装置包括-在第一组件(5、7)和车体(3)之间的第一液压起重器(59);-在第二组件(6、9)和车体(3)之间的第二液压起重器(60);以及-流体回路(64),该流体回路(64)连接第一和第二起重器(59、60),以便使起重器(59、60)的动作同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组件(5、6;7、9)一个接一个排列成列,并且第一起重器和第二起重器分别布置在车体和第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D纳斯特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斯通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