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951 阅读:8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以下质量份数比的组分:半胱氨酸0.1~0.4份,抗坏血酸0~0.9份,糖类营养剂0~0.20份,钙制剂0~2.0份,可食用的酸性pH调节剂0.1~0.4份,被膜剂0.001~0.02份;上述各组分应在96.08~99.79份的水中溶解后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所述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的使用方法,是将各组分按比例配制成保鲜液;再使被切分的水果果体与保鲜液全面接触3~10分钟后,将果体包装起来;最后将包装好的果体放在2~8℃的温度下贮藏。本发明专利技术无毒非硫安全,它可用于即食的鲜切水果,有效防止其褐变并起到防腐保鲜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果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一种用于对贮藏中的鲜切水果(例如苹果、梨、桃子、香蕉等去皮或切割后会产生褐变的水果)进行防褐变控制及防腐保鲜的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鲜切水果是把新鲜水果进行分级、整理、挑选、清洗、去皮、切分、保鲜和包装等一系列处理后使产品保持生鲜状态的制品。水果经去皮、切分等处理,对水果组织会产生机械损伤,破坏了原有的保护系统被,诱导了鲜切水果的一系列不利于贮藏的生理生化反应,如酶促和非酶促褐变加剧、切分表面木质化、微生物的入侵和繁殖等,导致变色、变味、质地改变等质量问题,使其保鲜难度大大增加。在食品加工上,亚硫酸盐类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保鲜剂,但在半加工果蔬中则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因为大量使用亚硫酸盐类食品添加剂会破坏食品的营养素,导致人体或动物头痛、恶心、晕眩、气喘等过敏反应,出现神经炎、骨髓萎缩等症状并对成长有障碍。因此各国都对添加剂中的亚硫酸盐含量严格限制,甚至禁止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毒非硫安全的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它可用于即食的鲜切水果,有效防止其褐变并起到防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以下质量份数比的组分:半胱氨酸0.1~0.4份,抗坏血酸0~0.9份,糖类营养剂0~0.20份,钙制剂0~2.0份,可食用的酸性pH调节剂0.1~0.4份,被膜剂0.001~0.02份;上述各组分应在96.08~99.79份的水中溶解后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以下质量份数比的组分:半胱氨酸              0.1~0.4份,抗坏血酸              0~0.9份,糖类营养剂            0~0.20份,钙制剂                0~2.0份,可食用的酸性pH调节剂  0.1~0.4份,被膜剂                0.001~0.02份;上述各组分应在96.08~99.79份的水中溶解后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营养剂为0.05~0.20份,钙制剂为0.8~2.0份,配合使用的水为96.08~98.94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糖类营养剂为单糖或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钙制剂为氯化钙或乳酸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食用的酸性pH调节剂为柠檬酸、醋酸、植酸或苹果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鲜切水果抗褐变保鲜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膜剂为壳聚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刚林晓姿李维新庄林歆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