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7013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该车身前部构造具有:仪表板下部件(10),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供连结车辆的转向轴及转向齿轮箱间的接头部件穿插;以围绕所述接头部件的方式设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转向接头罩(21);和沿所述仪表板下部件(10)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横梁(23),所述仪表板横梁(23)具有将所述转向接头罩(21)隔在中间的一对横梁,且这些横梁分别相对于所述转向接头罩(21)固定,在所述仪表板下部件(10)的、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且被所述转向接头罩(21)覆盖的范围内,形成有供安装转向轴护环的安装夹嵌合的夹持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前部构造。本申请基于2010年06月24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0-143872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一般,车身具有:配置在车辆前方且构成发动机室的左右框部的一对前侧车架;对发动机室和乘员所乘坐的舱室(车室)之间进行分隔的仪表板(仪表板面板),一对前侧车架的后端被接合在仪表板的前表面。另外,存在有在仪表板上设有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的情况。该情况下,使从前侧车架传递的前碰撞荷载向横梁传递,能够使荷载分散,并且,能够提高仪表板的刚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0818号公报因此,在仪表板上形成有用于供转向轴穿插的开口部,该转向轴将发动机室侧的转向齿轮箱和舱室侧的方向盘之间连结。在该开口部中,为了防止发动机室的灰尘、泥水、噪音等进入到车室内,而设有转向接头罩(steering joint cover)。这里,在仪表板上设置横梁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与转向接头罩的位置关系。即,即使想要在配置有转向接头罩的位置上设置横梁,但由于会相互干涉,所以,难以将横梁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将转向接头罩以及横梁配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的车身前部构造。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并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手段。r>(1)即,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具有:仪表板下部件,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供连结车辆的转向轴及转向齿轮箱间的接头部件穿插;以围绕所述接头部件的方式设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转向接头罩;和沿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横梁,所述仪表板横梁具有将所述转向接头罩隔在中间的一对横梁,且这些横梁分别相对于所述转向接头罩固定,在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且被所述转向接头罩覆盖的范围内,形成有供安装转向轴护环的安装夹嵌合的夹持孔。根据上述(1)记载的方式,无需考虑转向接头罩和仪表板横梁的干涉,能够将两者配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这里,为了提高转向接头罩内的密封性,可以在仪表板下部件的与安装有转向接头罩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上安装转向轴护环。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是经由螺柱将转向轴护环安装在仪表板下部件上,但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且在被转向接头罩覆盖的范围内,形成有供安装转向轴护环的安装夹进行嵌合的夹持孔,因此,能够废除螺柱。(2)在上述(1)记载的车身前部构造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构成,所述仪表板下部件具有:纵壁;和从该纵壁的下部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壁,所述转向接头罩配置在所述纵壁和所述倾斜壁的边界部附近。在上述(2)的情况下,由于纵壁和倾斜壁的边界部折曲,所以,通过在此处配置转向接头罩,能够放大仪表板下部件和转向接头罩之间的空间。因此,无需不必要地增大转向接头罩,能够可靠地将接头部件围绕。另外,能够避免转向接头罩和安装转向轴护环的安装夹的干涉。(3)在上述(1)记载的车身前部构造中,还可以具有夹入到所述转向接头罩和所述仪表板下部件之间的密封件。在上述(3)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密封件更可靠地防止灰尘、水从仪表板下部件和转向接头罩之间浸入。(4)在上述(1)记载的车身前部构造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构成,所述仪表板下部件具有:纵壁;和从该纵壁的下部向所述车辆的后方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壁,所述仪表板横梁沿所述纵壁和所述倾斜壁的边界部配置,所述各横梁相对于与其分别相邻的左右的前侧车架被接合。在上述(4)的情况下,能够提高仪表板下部件的刚性。(5)在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车身前部构造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构成,所述转向接头罩的壁厚比所述仪表板横梁的壁厚厚,所述仪表板横梁呈直线状。在上述(5)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用于支承接头部件的支承刚性,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仪表板下部件的刚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前部构造,能够不考虑转向接头罩和仪表板横梁的干涉,而将两者配置在最合适的位置上。附图说明图1是从舱室侧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仪表板下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从舱室侧观察到的同一仪表板下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从发动机室侧观察到的同一仪表板下部件的后视图。图4是图2的A部放大图。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B-B线的断视立体图。图7是同一实施方式的转向轴护环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车身前部构造)(仪表板下部件)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车辆的行进方向前方单纯地作为前方、将行进方向后方单纯地作为后方、将车宽方向右方单纯地作为右方、将车宽方向左方单纯地作为左方、将重力方向上方单纯地作为上方、将重力方向下方单纯地作为下方等进行表现并说明的情况。图1是从舱室侧观察到的仪表板下部件的立体图,图2是从舱室侧观察到的仪表板下部件的主视图,图3是从发动机室侧观察到的仪表板下部件的后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1具有:配置在前方且构成发动机室2的左右框部的前侧车架4a、4b;在这些前侧车架4a、4b的后方,配置在左右外侧,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前柱5a、5b;配置在两前侧车架4a、4b的上方,各前端与前侧车架4a、4b的前端接合,且各后端与前柱5a、5b接合的上构件6a、6b;对发动机室2和配置在其后方的舱室3之间进行分隔,且接合在前侧车架4a、4b、前柱5a、5b及上构件6a、6b上的仪表板下部件10;和接合在仪表板下部件10的下缘上的底板9。仪表板下部件10是对平板状的金属部件实施冲压加工等而形成的部件,具有:沿上下方向的纵壁11;从该纵壁11的下部向后方倾斜地延伸的倾斜壁12,在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轮罩部16a、16b。这些轮罩部16a、16b分别向着舱室3侧鼓出形成,在这些轮罩部16a、16b的上部分别设有角撑板18a、18b。在这些角撑板18a、18b的车宽方向中央侧端部,以夹着仪表板下部件10的方式,通过点焊接合有各前侧车架4a、4b的后端。另一方面,在各角撑板18a、18b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通过点焊分别接合有前柱5a、5b。在仪表板下部件10中的纵壁11的上缘形成有朝向后方折曲延伸的折曲部27。在该折曲部27上,在车宽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向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6.24 JP 2010-1438721.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仪表板下部件,形成有开口部,该开口部供连结车辆的转向轴
及转向齿轮箱间的接头部件穿插;
以围绕所述接头部件的方式设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转向接头
罩;和
沿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仪表板横梁,
所述仪表板横梁具有将所述转向接头罩隔在中间的一对横梁,
且这些横梁分别相对于所述转向接头罩固定,
在所述仪表板下部件的、所述开口部的周围且被所述转向接头
罩覆盖的范围内,形成有供安装转向轴护环的安装夹嵌合的夹持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
板下部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直井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