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2845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后隔板和座椅固定器的组装作业性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10)中,后隔板(25)从底板立起,立起的后隔板(25)与车身(11)结合,通过后隔板(25)划分成车室(27)和行李箱(28)。在该后隔板(25)上,通过多个铆钉(65)结合有第1座椅固定器(45),且通过多个铆钉(81)结合有第2座椅固定器(46)。通过第1座椅固定器(45)和第2座椅固定器(46)来支承儿童座椅(4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底板立起设置有后隔板的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车身后部构造,公知一种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后隔板而用后隔板分隔成车室和行李箱的燃料电池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一方面,在车身后部构造中公知一种在底板上设有安全带固定器的车身后部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通常,在将后隔板和安全带固定器这两个部件设在底板上的情况下,后隔板和安全带固定器分开地安装到底板上。因此,后隔板和安全带固定器的组装作业费事,从该观点考虑还留存有改进的余地。另外,在车身后部构造中存在具有对儿童座椅进行支承的座椅固定器的车身后部构造。该座椅固定器通常与安全带固定器同样地与后隔板分开地安装在底板上。因此,后隔板和座椅固定器的组装作业费事。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6487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06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后隔板和座椅固定器的组装作业性的车身后部构造。方案1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后隔板在从底板立起的状态下与车身结合,并通过上述后隔板划分成车室和行李箱,在上述车身后部构造中,具有与上述后隔板结合且支承儿童座椅的座椅固定器。像这样,将儿童座椅的座椅固定器与后隔板结合。即,能够通过将后隔板安装到车身上,来将座椅固定器安装到车身上。由此,与将后隔板和座椅固定器分开地安装到车身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组装到车身上的零部件数量。即,能够谋求组装到车身上的零部件数量的简化。由此,能够提高后隔板和座椅固定器的组装作业性,并谋求提高生产率。在方案2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后隔板具有指向与上述车身结合的部位的加强筋。像这样,使加强筋指向与车身结合的部位。由此,能够通过加强筋来提高与车身结合的部位的强度/刚性。由此,能够相对于作用于座椅固定器的拉伸荷载而提高强度(所谓支承强度),而通过座椅固定器来支承拉伸荷载。在方案3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座椅固定器具有:固定器托架,其至少两个部位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与上述后隔板结合;和大致U字状的固定部,其两端部安装在该固定器托架上,在上述固定器托架的车宽方向中央与上述固定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重叠的一个部位上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与上述底板结合。像这样,在固定器托架的车宽方向中央与固定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重叠的一个部位上具有结合部,将结合部与底板结合。由此,在拉伸荷载从座椅作用于固定部时,结合部位于拉伸荷载的延长线上。由此,能够通过结合部稳定地支承作用于固定部的拉伸荷载,从而能够提高所谓荷载支承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在固定器托架的车宽方向中央具有结合部,而能够将传递到结合部的拉伸荷载高效地分散到固定器托架的整个区域,从而能够提高所谓荷载分散效果。通过像这样提高荷载支承的稳定性、和荷载分散效果,而仅在固定器托架上具有一处结合部就能够对于拉伸荷载得到充分的支承强度。在方案4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车身后部构造还具有:设在上述底板的左右侧的后车架;和架设在该后车架之间、且与上述底板的下表面接合的横梁,在上述横梁的内部设有隔板,在上述隔板上结合有上述固定器托架。像这样,在横梁的内部设置隔板。将固定器托架与该隔板结合。由此,能够通过隔板来牢固地支承固定器托架。由此,能够通过固定器托架来充分地支承作用于座椅固定器的拉伸荷载,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荷载的支承强度。在方案5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车身后部构造还具有:结合托架,其设在上述横梁中的上述隔板附近,且供支承安全带的安全带固定器结合;和罩部件,其设在该结合托架上,且覆盖将上述安全带固定器与上述结合托架结合的结合部件。像这样,在横梁中的隔板附近设置结合托架,使安全带固定器(即普通的安全带固定器)与结合托架结合。由此,能够通过结合托架来牢固地支承安全带固定器。由此,能够通过结合托架来充分地支承作用于安全带固定器的拉伸荷载。在此,可以想到在结合托架的车身后方设有燃料箱(具体地说为氢气箱)等车载部件。因此,在结合托架上设置罩部件,并通过罩部件来从车身后方侧覆盖结合部件。由此,例如在追尾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结合部件与燃料箱等车载部件碰撞,从而能够保护车载部件。在方案6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车身后部构造还具有设在上述底板的左右侧的后车架,在上述后隔板的左外侧部、右外侧部上结合有上述座椅固定器,上述座椅固定器的上述固定器托架与上述后车架结合。像这样,将固定器托架与后隔板的左侧部、右侧部结合,并将左侧部、右侧部的固定器托架与后车架结合。后车架是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较大的长尺寸部件。通过将固定器托架与该长尺寸部件的后车架结合,而能够高效地将作用于固定器托架的拉伸荷载分散到后车架。由此,能够通过后车架来充分地支承作用于固定器托架的拉伸荷载。在此,后车架是构成车身的部件。通过利用该后车架来支承固定器托架,而能够除去支承固定器托架的专用部件。由此,能够简化车身后部构造,且能够谋求轻量化。在方案7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固定器托架具有沿着上述后隔板的角部的折线部,并具有设在上述折线部的外侧的U字状的加强部件。像这样,在固定器托架上形成折线部,并在折线部的外侧设置U字状的加强部件。由此,不影响折线部的存在地通过加强部件来确保固定器托架两侧的强度/刚性。由此,即使在车宽方向(即左右方向)的拉伸荷载作用于固定器托架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折线部变形地通过固定器托架来支承所作用的拉伸荷载。在方案8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车身后部构造还具有:与上述后车架接合的后轮罩;和架设在该后轮罩的上部的上横梁,在上述后轮罩及上述上横梁上结合有上述后隔板的上部。像这样,将后隔板的上部与后轮罩及上横梁结合。在此,后轮罩及上横梁是构成车身后部构造的部件。由此,能够通过后隔板来加强车身后部构造,从而能够提高车身后部构造的强度/刚性。在方案9的专利技术中,优选的是,上述后隔板在该后隔板的下端部且在车宽方向中央具有向下方伸出的伸出部,在该伸出部上设有安装座垫的连结部。像这样,从后隔板的下端部伸出有伸出部。在该伸出部上设置了连结部。在连结部上安装有座垫的连结件。另外,车身后部构造在后隔板的车身前方具有安装座垫的安装托架。在该安装托架上安装有座垫的卡定件。在此,通过在伸出部上设置连结部,而能够使连结部为与伸出部不同的部件。由此,在确保了连结部的强度/刚性的状态下,能够使连结部的板厚尺寸与安装托架相同。由此,例如即使在通过铝合金将后隔板形成得比钢板的板厚尺寸大的情况下,也能够不改变由钢板形成的现有的座垫的连结件地将其安装到连结部的安装孔中。像这样,由于能够使用现有的座垫,所以不需要准备新的座垫,而能够谋求零部件管理的容易化。另外,通过在伸出部上设置连结部,而能够对后隔板使用铝合金等材质,来谋求后隔板的轻量化。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座椅固定器与后隔板结合,而能够提高后隔板和座椅固定器的组装作业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车身后部构造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车身后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图2的第1下横梁及固定器安装部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4-4线剖视图。图5是图1的5-5线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1的后隔板的立体图。图7是图1的7部分放大图。图8是图6的8向视图。图9是图6的9向视图。图10是图3的10向视图。图11是图1的11部分放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后隔板在从底板立起的状态下与车身结合,并通过所述后隔板划分成车室和行李箱,所述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后隔板结合且支承儿童座椅的座椅固定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0.20 JP 2015-206409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后隔板在从底板立起的状态下与车身结合,并通过所述后隔板划分成车室和行李箱,所述车身后部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所述后隔板结合且支承儿童座椅的座椅固定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隔板具有指向与所述车身结合的部位的加强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固定器具有:固定器托架,其至少两个部位在车宽方向上隔开间隔地与所述后隔板结合;和大致U字状的固定部,其两端部安装在该固定器托架上,在所述固定器托架的车宽方向中央与所述固定部的车宽方向中央重叠的一个部位上具有结合部,该结合部与所述底板结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后部构造还具有:设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侧的后车架;和架设在该后车架之间、且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接合的横梁,在所述横梁的内部设有隔板,在所述隔板上结合有所述固定器托架。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岛茂雄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