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04558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13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维护盖(24)具备:设置于前缘部(24a)的左右侧的一对侧方旋转支承部(104);中央旋转支承部(106),上述侧方旋转支承部(104)具有能够与设于罩主体部(22)的截面L字状的爪部(108)卡定的开口部(110),上述中央旋转支承部(106)具有能够与设于上述罩主体部(22)的侧壁部(112)的内壁面卡定的卡定部,当使上述维护盖(24)向后侧滑动时,通过上述侧方旋转支承部(104)和上述中央旋转支承部(106)将上述维护盖(24)的滑动动作卡定,上述维护盖(24)以上述侧方旋转支承部(104)作为支点进行旋转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身前部的下侧设有发动机下罩的车身前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设置覆盖车身的下表面的下罩的结构。该下罩,例如,为了保护发动机室等不受轮胎溅起的泥水或飞石的损伤,并且,为了通过覆盖车辆的下表面的凹凸来提高空气动力特性而设置。关于这种下罩,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如图21所示,公开了针对覆盖发动机下表面部的下罩I设置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收纳的检查用盖2的方案。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具备变形阻止机构的方案,为了确保树脂制的下罩的刚性、强度,对罩主体的收纳凹部收纳加强用的骨架部件,并阻止上述骨架部件发生塑性变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776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3783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凭借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下罩1,需要设置使从下罩I沿箭头方向滑动而拆下后的检查用盖2的放置场所,维护作业繁琐。另外,凭借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下罩1,检查用盖2的拉出行程S需要在下罩I的前方,如图21所示,存在需要将作业空间放大与检查用盖2的拉出行程S相应的量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下罩中,骨架部件在副车架的开口内延伸配置,在上述副车架的开口的上方部位,例如,配设有发动机、变速箱等。该情况下,为了进行维护时的机油更换或检查作业,需要针对覆盖车身的下表面的下罩设置以能够开闭的方式构成的维护用的盖体。然而,凭借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下罩,若对下罩设置能够开闭的维护用的盖体,则存在无法相对于罩主体的收容凹部收容骨架部件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扩大作业空间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维护性的车身前部构造。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在树脂制的发动机下罩上设有维护盖的情况下仍能够确保发动机下罩具有规定的刚性、强度的车身前部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设有对车身前部的下侧进行覆盖的发动机下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下罩的中央部设有维护盖,所述维护盖具备:设置于所述维护盖的前缘部的左右侧的一对侧方旋转支承部;在所述一对侧方旋转支承部之间与所述侧方旋转支承部相比设置于后侧的中央旋转支承部,所述侧方旋转支承部具有能够与设在所述发动机下罩上的截面L字状的爪部卡定的开口部,所述中央旋转支承部具有能够与设在所述发动机下罩上的侧壁的壁面卡定的卡定部,在使所述维护盖向后侧滑动时,通过所述侧方旋转支承部和所述中央旋转支承部将所述维护盖的滑动动作卡定,所述维护盖以一对所述侧方旋转支承部作为支点而进行旋转动作。根据本专利技术,当为了从发动机下罩拆下维护盖而使上述维护盖向后侧滑动时,通过侧方旋转支承部和中央旋转支承部将维护盖的滑动动作卡定,维护盖以一对侧方旋转支承部作为支点而进行旋转动作。因此,在进行施加有作业者的高负载的滑动时,与仅因维护盖的重力而施加有低负载的维护盖的旋转动作时相比,能够使支承位置增加,因此能够使维护盖薄板化且轻型化。由此,本专利技术中,在维护时,使轻型的维护盖滑动后,使其旋转动作,由此能够使维护盖从发动机下罩垂下,能够不从发动机下罩将维护盖整体拆下地进行维护作业。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不需要如以往技术那样的拉出维护盖的空间,因此能够不扩大作业空间地进一步使维护性提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发动机下罩侧设有后缘爪,所述后缘爪以能够与形成于维护盖的后缘部的矩形开口部卡定的方式设置。因此,维护盖的前缘部,以通过截面大致L字状的爪部将侧方旋转支承部卡定且载置于发动机下罩的上表面的方式设置,并且,维护盖的后缘部通过上述发动机下罩侧的后缘爪而卡定,因此,能够在避免维护盖的落下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将维护盖紧固于发动机下罩的紧固作业。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发动机下罩在前缘部具有半碗状突起部,其用于避免与千斤顶支承部的干涉,所述中央旋转支承部的卡定部所卡定的侧壁设置于所述半碗状突起部,由此,上述侧壁成为弯曲面而强度提高,能够使用于卡定卡定部的卡定强度增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侧壁的开口的周缘部设有卡定用肋,由此能够使卡定强度进一步增大。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中央旋转支承部的卡定部与所述侧壁的壁面卡合直至维护盖的旋转动作的初期,由此,虽然也存在在维护盖的旋转动作的初期继续施加有作业者的力的情况,但中央旋转支承部的卡定部以将侧壁的开口周缘推起的方式进行按压,能够减少向侧方旋转支承部施加的负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发动机下罩包括副车架的前部以及后部之间的前方罩部、和所述副车架以及底板架之间的后方罩部,经由形成于所述前方罩部与所述后方罩部的边界的折线部,所述前方罩部和所述后方罩部以能够独立开闭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不将发动机下罩整体拆下地使维护性提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是在树脂制的发动机下罩的前部的中央部设有维护盖的情况下,在与上述维护盖相邻的沿车宽方向的左右的侧方部位,配设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加强部件。其结果是,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通过金属制的加强部件确保发动机下罩具有所希望的刚性、强度,防止高速行驶时基于向发动机下罩的下方侧的负压导致的变形,十分有助于空气动力性能。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发动机下罩上,在与配置于金属制的加强部件的上侧的金属制的副车架的干涉区域立设有肋,上述肋在金属制的加强部件与金属制的副车架之间作为障碍物发挥功能,能够良好地避免金属制部件彼此的接触(干涉)。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发动机下罩具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加强筋,与上述加强筋连续地立设上述肋,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发动机下罩的刚性、强度。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发动机下罩,将侧缘部立起而形成所述肋,在与所述加强筋连续的所述肋之间设有切缺部,由此,能够使车身前后方向上的水的排水性提高。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发动机下罩上,与上述切缺部相邻地形成有排水孔,由此向外部的排水更容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不扩大作业空间地使维护性进一步提闻。另外,本专利技术中,能够获得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即使是在树脂制的发动机下罩上设有维护盖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发动机下罩具有规定的刚性、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对包含构成图1的车身前部构造的发动机下罩的车身前部从下方观察的仰视图。图3是对包含上述发动机下罩的车身前部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图4是上述发动机下罩的仰视图。图5是上述发动机下罩的俯视图。图6是相对于图5所示的发动机下罩载置副车架的俯视图。图7是上述发动机下罩的立体图。图8是金属制的加强部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9是沿图8的IX-1X线的纵剖视图。图1O是沿图8的X-X线的纵剖视图。图11是对包含维护盖的发动机下罩的一部分从上侧观察的放大立体图。图12是对包含维护盖的发动机下罩的一部分从下侧观察的放大立体图。图13是表示维护盖的支承机构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4(a)是用于对维护盖的拆下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4(b)是沿图14 (a)的A-A线的纵剖视图。图15(a)是用于对维护盖的拆下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5(b)是沿图15(a)的B-B线的纵剖视图。图16(a)是用于对维护盖的拆下动作进行说明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6(b)是沿图16(a)的C-C线的纵剖视图。图17 (a)是对维护盖的后缘部从下侧观察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7 (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直井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