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包括多个托载体,每个托载体包括底座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滑动板,底座与滑动板之间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导槽和导轨,导槽和导轨的方向与碰撞试验时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对中装置包括托载体,托载体的滑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上,当托载体的底座设置在碰撞试验时用于引导汽车的滑轨上,通过推动承载在滑动板上的车体,滑动板将相对底座滑动,从而带动车体移动以对车体的位置相对滑轨进行调节,保证了车辆与壁障按计划准确碰撞。(*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碰撞试验用设备,尤其涉及ー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交通安全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加强汽车安全的研究,減少我国的道路交通伤害,是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且努力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在试验改善汽车安全性能吋,需要进行着大量的汽车碰撞试验。现有汽车碰撞试验中主要通过牵引车牵引将待碰撞车辆牵引至试验轨道,以便车辆按照预定计划与壁障碰撞。然根据碰撞的测试需要,需要对碰撞车辆和试验轨道进行对中调节,即对碰撞车辆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车辆与壁障碰撞时撞击部位按照计划与壁障进行碰撞,进而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现有汽车碰撞试验中尚不能对在轨道上的碰撞车辆位置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使得汽车可相对轨道进行位置调节。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包括多个托载体,每个托载体包括底座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滑动板,底座与滑动板之间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导槽和导轨,导槽和导轨的方向与碰撞试验时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导轨设置在底座上,导槽设置在滑动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导轨设置在滑动板上,导槽设置在底座上。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滑动板上设有用于卡持车轮的弧形的凹槽。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底座包括顶壁及形成在顶壁两侧的倾斜壁,滑动板设置在顶壁上。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四个独立的托载体,每ー个托载体承受ー个车轮。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四个托载体,其中两两一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ー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部开设有滑槽,用以滑动地套设在供碰撞试验中弓I导汽车运动的滑轨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中的对中装置包括托载体,托载体的滑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上,当托载体的底座设置在碰撞试验时用于引导汽车的滑轨上,通过推动承载在滑动板上的车体,滑动板将相对底座滑动,从而带动车体移动以对车体的位置相对滑轨进行调节,保证了车辆与壁障按计划准确碰撞。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 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參见图1,本技术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100,用于在汽车进行碰撞试验时对汽车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保证车辆与壁障碰撞时撞击部位按照计划与壁障进行碰撞,进而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该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100包括多个托载体10。每个托载体10包括底座12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12上的滑动板14。底座12大致呈方台结构。底座12包括顶壁121及形成在顶壁121两侧的倾斜壁122,使底座12沿着与碰撞试验时车辆的行进方向上的截面呈梯形。顶壁121上凸设有平行的导轨1211,导轨1211的方向与碰撞试验时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倾斜壁122用以方便车辆推至底座12上。滑动板14包括顶面141与底面142。顶面141上形成有弧形的凹槽1411,用于卡持车辆的车轮,当车辆被推至底座12上吋,车轮从地面沿着倾斜壁122上升至滑动板14的顶面141上,车轮的弧度与凹槽1411的弧度正好对应,使车轮可以卡持在凹槽1411内,防止车辆前后移动。底面142上开设有与所述导轨1211对应的导槽1421,导槽1421的方向也与碰撞试验时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滑动板14结合设置在底座12上后,滑动板14的导槽1421与底座12上的导轨1211滑动配合,滑动板14可相对底座12沿着导轨1211滑动。在碰撞试验中,对中装置100可包括四个托载体10,即每ー个托载体10承受ー个车轮。可以理解,亦可两个托载体10呈一体连接,如此汽车两个前车轮可承载到连体的两个托载体10上,汽车两个后车轮可承载到另ー连体的两个托载体10上。可以理解,导槽与导轨在滑动板14和底座12上的设置也可以调换,例如所述顶壁121上可开设导槽,所述滑动板14的底面142可形成与导槽对应的导轨,以形成导槽与导轨的配合结构。可以理解,所述底座12的底部还可开设与导轨1211相垂直的滑槽,用以滑动地套设在供碰撞试验中引导汽车运动的滑轨(图未示)上,碰撞试验时,车辆的四个车轮分别通过四个托载体10承载,四个托载体10沿着滑轨滑移前行进行碰撞试验。由于每个托载体10的滑动板14可以相对其底座12左右滑动,使得滑动板14相对底座12的滑动方向与该滑轨的方向垂直,从而可通过推动汽车或者滑动板14,使滑动板14相对底座12左右滑动,如此可使得汽车相对滑轨位置进行调节,以保证车辆与壁障碰撞时撞击部位按照计划与壁障进行碰撞,进而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掲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多个托载体(10),每个托载体(10)包括底座(12)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12)上的滑动板(14),底座(12)与滑动板(14)之间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导槽(1421)和导轨(1211 ),导槽(1421)和导轨(1211)的方向与碰撞试验时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1211)设置在底座(12)上,导槽(1421)设置在滑动板(14)上。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1211)设置在滑动板(14)上,导槽(1421)设置在底座(12)上。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板(14)上设有用于卡持车轮的弧形的凹槽(1411)。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包括顶壁(121)及形成在顶壁(121)两侧的倾斜壁(122),滑动板(14)设置在顶壁(121)上。6.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四个独立的托载体(10),每ー个托载体(10)承受ー个车轮。7.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装置包括四个托载体(10),其中两两一体连接。8.如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的底部开设有滑槽,用以滑动地套设在供碰撞试验中引导汽车运动的滑轨上。专利摘要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包括多个托载体,每个托载体包括底座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滑动板,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对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托载体(10),每个托载体(10)包括底座(12)及可滑动地设置在底座(12)上的滑动板(14),底座(12)与滑动板(14)之间设置相互滑动配合的导槽(1421)和导轨(1211),导槽(1421)和导轨(1211)的方向与碰撞试验时车辆的行进方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亚明,陈德串,栾朋,张毅,韩刚,刘卫国,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