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爪旋组装置的机械手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4454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7:55
一种带爪旋组装置的机械手,包括基座、机械手臂,机械手臂末端与夹具连接处设有爪旋组装置,爪旋组装置包括竖向截面呈凹字型的爪旋组本体、旋转齿条、齿轮轴、调位齿条,爪旋组本体底部具有一个竖向隔断结构,将爪旋组本体底部的容置空间隔断为第一隔段室、第二隔断室,旋转齿条可轴向移动的内置于第一隔段室、调位齿条可轴向移动的内置于第二隔段室内并在第二个隔断室两侧形成进气腔、出气腔,旋转齿条与调位齿条成相对状态,竖向隔断结构中心为通孔,齿轮轴穿过所述通孔与夹具连接,旋转齿条与所述调位齿条同时与齿轮轴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上通用性强,安装简单方便,能有效降低产品的不良成品率。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手,尤其涉及到一种设有爪旋组装置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发展,机械手自动化设备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的生产领域中,让机械手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上料下料,现有市场上的机械手只有少部分安装了爪旋组装置,但现有的安装方式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或漏气的现象。根据同类的机构应用来分析,爪旋组由于其内部的传动机构长时间往复运动,对内腔的磨损和行程精度的偏差,都大大破坏机构的性能。在机加工零件方面,同一侧内孔不同心,同轴度不够,必然影响传动结构,发出噪音。或部分材质没有做表面处理,耐磨性差,影响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精确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的带爪旋组装置的机械手。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爪旋组装置机械手,包括基座、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臂末端与夹具连接处设有爪旋组装置,所述爪旋组装置包括竖向截面呈凹字型的爪旋组本体、旋转齿条、齿轮轴、调位齿条,所述爪旋组本体底部具有一个竖向隔断结构,将爪旋组本体底部的容置空间隔断为第一隔段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爪旋组装置的机械手,包括基座、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臂末端与夹具连接处设有爪旋组装置,所述爪旋组装置包括竖向截面呈凹字型的爪旋组本体、旋转齿条、齿轮轴、调位齿条,所述爪旋组本体底部具有一个竖向隔断结构,将爪旋组本体底部的容置空间隔断为第一隔段室、第二隔断室,所述旋转齿条可轴向移动的内置于第一隔段室、所述调位齿条可轴向移动的内置于第二隔段室内并在第二个隔断室两侧形成进气腔、出气腔,所述旋转齿条与调位齿条成相对状态,所述竖向隔断结构中心为通孔,所述齿轮轴穿过所述通孔与夹具连接,所述旋转齿条与所述调位齿条同时与齿轮轴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爪旋组装置的机械手,包括基座、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臂末端与夹具连接处设有爪旋组装置,所述爪旋组装置包括竖向截面呈凹字型的爪旋组本体、旋转齿条、齿轮轴、调位齿条,所述爪旋组本体底部具有一个竖向隔断结构,将爪旋组本体底部的容置空间隔断为第一隔段室、第二隔断室,所述旋转齿条可轴向移动的内置于第一隔段室、所述调位齿条可轴向移动的内置于第二隔段室内并在第二个隔断室两侧形成进气腔、出气腔,所述旋转齿条与调位齿条成相对状态,所述竖向隔断结构中心为通孔,所述齿轮轴穿过所述通孔与夹具连接,所述旋转齿条与所述调位齿条同时与齿轮轴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爪旋组装置的机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念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文穗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