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35364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1:06
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及第三线性模组,第一线性模组驱动第二线性模组沿第一线性模组运动,第二线性模组驱动第三线性模组沿第二线性模组运动,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由于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使得驱动机构的整体体积减小,且三个线性模组之间的运动均为线性运动,避免使用复杂的齿轮、减速器等结构,实现驱动机构的小型化。小型化的驱动机构能够应用于对对结构细微的工件或本身细小的工件进行加工、检测或组装等,并能够驱动执行机构较灵活地实现复杂动作的操作,应用较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及第三线性模组,第一线性模组驱动第二线性模组沿第一线性模组运动,第二线性模组驱动第三线性模组沿第二线性模组运动,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由于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方向相对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使得驱动机构的整体体积减小,且三个线性模组之间的运动均为线性运动,避免使用复杂的齿轮、减速器等结构,实现驱动机构的小型化。小型化的驱动机构能够应用于对对结构细微的工件或本身细小的工件进行加工、检测或组装等,并能够驱动执行机构较灵活地实现复杂动作的操作,应用较广泛。【专利说明】 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个运动方向的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驱动机构广泛应用于自动化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以从事重型、或高重复性、或特殊环境之生产加工。电子装置之组装生产已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自动化生产,但随着电子装置等产品或设备向轻薄化发展,例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装置中的零组件及零组件之间的间隙也越来越小,这给电子装置加工、组装、检测等增加不少困难。业界常用驱动机构通过多个齿轮及减速器啮合实现传动实现多个方向运动,然而传动时容易产生振动,且由于齿轮及减速器重量较大,各轴在传动过程中,运动惯性较大,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这种驱动机构应用于零组件本身细微或间隙小等场合。另外,由于零组件结构较复杂,且零组件本身细微及可操作之装配空间狭小,例如,在电子装置边框的内壁上点胶或在倾斜孔中安装螺钉等,供机器人伸入的装配安装空间狭小,且伸入的动作难度较高,一般采用的驱动机构的体积较大,无法在上面装设执行机构并伸入狭小空间中作业并做较高难度的动作,因此对工件的局限性较大,应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小型化且应用广的驱动机构。 一种驱动机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及第三线性模组,该第一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二线性模组沿该第一线性模组运动,该第二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三线性模组沿该第二线性模组运动,该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方向相对该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 上述驱动机构,由于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方向相对该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使得驱动机构的整体体积减小,且三个线性模组之间的运动均为线性运动,避免使用复杂的齿轮、减速器等结构,实现驱动机构的小型化。小型化的驱动机构能够应用于对对结构细微的工件或本身细小的工件进行加工、检测或组装等,并能够驱动执行机构较灵活地实现复杂动作的操作,应用较广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__驱动机构 I loo 无撑台?0 第一线性模组 30_ I 二线性模组.50 竟三线性模组丨70 执行机构 |90 定位孑L_H_ -连接件 —31、51、71 — 安装件32、52、72-连接加强件 —33、53 ~ 驱动件34、54、74 第一传动件 35、55、75第二传动件 36、56、76第三传动件一 37、57、77一-防护板 _ 38、58、78 —防护罩一39、59、79 一开口321 驱动本体 341_ 驱动端_343_竟一固定部 ’371 通孔3711 _第二固定部 _373— 容纳槽3731 _第一连接部 —511_ _第二连接部 —513—M斜面_711 中间传动组件 750_竟一传动轮 _751 竟二传动轮 ’ 753 传动带 —755 — 第一安装板 911_ 第二安装板—913 — 虱行件_93 _镜头丨95—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驱动机构100包括支撑台10、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第一线性模组30装设在支撑台10上,第二线性模组50装设在第一线性模组30上,第三线性模组70装设在第二线性模组50上,第三线性模组70用于在使用时安装一个执行机构90。第一线性模组30能够驱动第二线性模组50沿着第一方向A滑动,第二线性模组50能够驱动第三线性模组70沿着第二方向B滑动,第三线性模组70能够驱动执行机构90沿着第三方向C滑动。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C相对第二线性模组50的运动方向A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运动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倾斜,即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与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A与第二方向B垂直,第三方向C与第二方向B垂直且与第一方向A不垂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线性模组50的运动方向A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运动方向B所形成的平面与支撑台10平行,即第三线性模组70的驱动方向C相对支撑台10倾斜。 请同时参阅图2,支撑台10大致为矩形平板状,其用于固定在工作场所中,并提供对第一线性模组30、第二线性模组50及第三线性模组70的支撑力。支撑台10大致居中部位开设一个定位孔11,用于定位工件(图未示)。第一线性模组30包括连接件31、安装件32、连接加强件33、驱动件34、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第三传动件37、防护板38及防护罩39。连接件31大致为矩形框体状,其固定装设在支撑台10上。安装件32为框体状,其具有开口 321,用于安装连接加强件33、驱动件34、第一传动件35、第二传动件36、第三传动件37、防护板38及防护罩39。安装件32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连接件31上,且其长度方向沿着第一方向A设置。 连接加强件33固定装设在安装件32的一端,并容纳在开口 321内。驱动件34包括驱动本体341及凸伸形成于驱动本体341的驱动端343。驱动本体341安装在安装件32靠近连接加强件33的端面上。驱动端343穿过该端面并收容在安装件32内,且延伸至靠近连接加强件33处。第一传动件35大致为杆状,其沿着第一方向A设置在安装件32内。第一传动件35的一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安装件32远离连接加强件33的一端,另一端可转动地穿过连接加强件33并与驱动件34的驱动端343固定连接。连接加强件33活动套设在驱动件34的驱动端343与第一传动件35的连接处,以加强驱动端343与第一传动件35之间的连接。驱动本体341能够驱动驱动端343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件35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件34为驱动马达,第一传动件35为丝杆。 第二传动件36大致为筒状,其活动套设在第一传动件35上,并与第一传动件35螺合。第三传动件37包括第一固定部371及形成于第一固定部371 —侧的第二固定部373。第一固定部371大致为柱状,其沿着中心轴线开设有与第二传动件36外轮廓适配的通孔3711,第一固定部371通过通孔3711固定套设在第二传动件36上。第二固定部373大致为长方体块状,其形成于第一固定部371远离第二传动件36的一侧。第二固定部373相对的两侧边支承于安装件32上与第一方向A平行的两侧边上,以使得安装件32对第二固定部373起导向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性模组、第二线性模组及第三线性模组,该第一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二线性模组沿该第一线性模组运动,该第二线性模组驱动该第三线性模组沿该第二线性模组运动,该第三线性模组的驱动方向与该第三线性模组的运动所在的平面斜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家鹏徐晓明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