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身侧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的车身侧部构造,更详细而言涉及配置在下纵梁的后端部上的端板(end plate)的安装构造。
技术介绍
作为汽车的车身侧部构造,存在如下结构:使在车身两侧下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通过与后车架连接的下纵梁内面板(下纵梁内构件)和侧外面板的下纵梁部(下纵梁外构件部)而形成为闭合截面形状。这样的下纵梁呈后端开口的筒状,在其后部安装有后内面板(侧内面板)和后外面板(侧面板),该后内面板和后外面板形成有收纳后轮的车轮罩部。下纵梁的后端开口朝向车轮罩部开口并被端板封闭(例如,专利文献I)。端板与下纵梁、后内面板、后外面板接合而成为车轮罩内构件部的一部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15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那样的车身侧部构造在使下纵梁、后内面板及后外面板相互接合后,将端板从下纵梁后方(车轮罩侧)嵌入到由后内面板及后外面板划分出的凹部中,并焊接到下纵梁、后内面板及后外面板等上而进行组装。由此,在基于下纵梁内面板和侧外面板的下纵梁部而形成的闭合截面形状部分的内部,设有下纵梁加强构件,该下纵梁加强构件沿车身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下纵梁内构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侧外面板,其包括下纵梁外构件部,该下纵梁外构件部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相比在车宽方向外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通过焊接而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接合,并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协同而呈闭合截面形状;下纵梁加强构件,其在基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和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而形成的闭合截面形状部分的内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通过焊接而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和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接合;后车架,其通过焊接而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的后端部接合,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和端板,其以封闭基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和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而形成的闭合截面形状部分的车身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0.24 JP 2011-2326701.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下纵梁内构件,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 侧外面板,其包括下纵梁外构件部,该下纵梁外构件部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相比在车宽方向外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通过焊接而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接合,并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协同而呈闭合截面形状; 下纵梁加强构件,其在基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和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而形成的闭合截面形状部分的内部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并通过焊接而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和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接合; 后车架,其通过焊接而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的后端部接合,并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和 端板,其以封闭基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和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而形成的闭合截面形状部分的车身后方侧的开口且与所述下纵梁加强构件的后缘抵接的方式配置,并通过焊接而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和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接合, 所述端板还通过螺栓紧固而固定在所述下纵梁加强构件的后端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纵梁加强构件呈帽形截面形状,该帽形截面形状具有〕字状的槽形部、和位于该槽形部的上缘及下缘而作为与所述下纵梁内构件及所述下纵梁外构件部的焊接余量的接合凸缘,所述下纵梁加强构件具有使所述槽形部的底面及所述槽形部的上下的侧面各自的后端折曲而形成的三个螺栓紧固用凸缘片, 所述端板被分别螺栓紧固在三个所述螺栓紧固用凸缘片上,从而被固定在所述下纵梁加强构件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箕轮刚,江村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