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67209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9 0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变速器,该变速器、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变速器包括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24)、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36)和在所述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24)和所述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36)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的传动比改变系统(38),此外还包括在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24)和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36)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的、具有输入区域(50)和输出区域(52)的旋转减振组件(48),其中,在所述输入区域(50)和所述输出区域(52)之间设置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和与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行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56)以及用于叠加通过所述扭矩传递路径(54、56)传导的扭矩的联接组件(58),其中,所述旋转减振组件(48)至少在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中包括移相器组件(60),用于产生通过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传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传导(56)的旋转不均性的相位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变速器,该变速器、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变速器包括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24)、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36)和在所述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24)和所述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36)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的传动比改变系统(38),此外还包括在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24)和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36)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的、具有输入区域(50)和输出区域(52)的旋转减振组件(48),其中,在所述输入区域(50)和所述输出区域(52)之间设置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和与该第一扭矩传递路径并行的第二扭矩传递路径(56)以及用于叠加通过所述扭矩传递路径(54、56)传导的扭矩的联接组件(58),其中,所述旋转减振组件(48)至少在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中包括移相器组件(60),用于产生通过所述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传导的旋转不均匀性相对于通过所述第二扭矩传递路径传导(56)的旋转不均性的相位移动。【专利说明】变速器、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例如用在车辆传动系中,用于在例如为内燃机 的驱动设备和被驱动的车轮之间传递扭矩,以使传动比与不同的车辆状态相适应。这种变 速器例如可以构造为自由变速器或自动化的换档变速器,也就是说原则上可以构造为自动 的或自换档的。
技术介绍
在图1中不出了总体用10表不的车辆传动系的一部分。所不出的部分包括液力 变矩器12和在扭矩流中跟在液力变矩器之后的自动变速器14。变矩器12的壳体16被构造用于联接到驱动轴18、即例如内燃机的曲轴上并且承 载有泵轮20。在壳体16的内部设置有涡轮22,该涡轮经由未示出的涡轮轮毂或者一般而言 的从动轮毂例如通过齿啮合与总体用24表示的变速器输入轴联接,以共同围绕旋转轴线A 旋转。此外,在壳体16的内部设有总体用26表不的导轮,该导轮以沿一个方向可围绕旋转 轴线A旋转的方式承载在支撑空心轴30上,该支撑空心轴承载在变速器壳体28上。变速器输入轴24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承载在变速器壳体28上,例如该变速器壳体 的壳体壁32上。在沿轴向与该壳体壁32远离的另一壳体壁34上可旋转地承载有变速器 输出轴36。在变速器输入轴24和变速器输出轴36之间的扭矩流中,设有总体用38表示的 传动比改变系统。该传动比改变系统在所示的自动变速器例子中包括多个行星齿轮传动级 40、制动装置42和离合器44。通过操控或者激活/停止制动装置42和离合器44,通过不 同的行星齿轮传动级40可以改变扭矩流并与此相应地改变变速器输入轴24和变速器输出 轴36之间的传动比。在变矩器12中,在锁止离合器46和从动轮毂或变速器输入轴24之间的扭矩流 中,设有总体用48表示的旋转减振组件。该旋转减振组件48具有输入区域50和输出区域 52,该输入区域50例如通过锁止离合器46的传动区域共同提供,该输出区域52还和涡轮 22联接并且例如也提供从动轮毂。在输入区域50和输出区域52之间构造有两条并行的扭 矩传递路径54、56,其在输入区域56中分开并且在总体用58表示的联接组件的区域内又汇 合。这导致以下结果:在输入区域50处接收的待传递扭矩的通过两条扭矩传递路径54、56 传导的扭矩分量在联接组件58中汇合并且在输出区域52处接收。两条扭矩传递路径54、 56中的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包括移相器组件60。移相器组件60构造有振动系统62,该振 动系统包括例如构造有两个盖盘元件的初级侧64、构造有中央盘元件的次级侧66和弹簧 组件68。克服可以支撑在初级侧64和次级侧上的弹簧组件、例如多个沿周向分布的螺旋压 簧的复位作用,初级侧64和次级侧66可以围绕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旋转。如果待传递的扭矩包含旋转不均匀性或者说旋转振动,则导致移相器组件60的 振动系统62的振动激励。只要该振动激励以低于振动系统62共振频率的频率进行,那么 振动系统62就在临界以下工作,这意味着振动激励和振动系统62的反应是同相的。如果 激励频率或者说振动频率超出振动系统62的共振频率,那么该振动系统过渡到在临界之上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在激励和反应之间产生相位移动,该相位移动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在 最大的180°处,从而反应、也就是次级侧66的振动相对于激励、也就是初级侧64的振动基 本上是反相的。由于待传递的扭矩分配到两条扭矩传递路径54、56上,包含振动或者说旋转不均 匀性的扭矩分量通过这两条扭矩传递路径54、56传导。因为在所示的例子中第二扭矩传 递路径56不包含移相器组件,而是例如构造得比较硬,也就是在出现的激励频率的范围内 不会被激励成共振,所以通过两条扭矩传递路径54、56传导的扭矩分量在所包含的振动方 面具有相对于彼此的相位移动,该相位移动如已经描述的那样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为最大的 180°。在这两个扭矩分量在联接组件58中共同传导时,这些相位移动的振动分量彼此叠 力口,使得在理想情况下这些振动分量由于反相的相位移动而彼此几乎完全抵消。于是,继续 传导到输出区域52中的扭矩基本上不再包含振动分量或者包含明显更小的振动分量,并 且以这种方式继续传导到其它的传动系中,这里是继续传导到变速器输入轴24或者变速 器14中。联接组件58包括行星传动组件70,该行星传动组件带有设置在第二扭矩传递路 径56中的行星齿轮架72。该行星齿轮架承载有多个沿周向分布的行星齿轮74。每个行星 齿轮74与在第一扭矩传递路径54中设置在振动系统62的次级侧66上的驱动侧齿圈76和 设置在输出区域52上的例如也与涡轮22不可相对转动地联接的从动侧齿圈78共同作用。 为此,行星齿轮74可以构造有两个齿部区域。通过行星齿轮74和齿圈76、78的这种设计, 在此可以设定在联接组件58中可实现的传动比。如果两个齿圈76、78在其齿部和直径方 面彼此基本上一致,使得行星齿轮74的分配给齿圈76、78的两个齿部区域例如可以通过连 续的齿部提供,那么传动比为I。然而,为I的传动比意味着整个扭矩通过第一扭矩传递路 径54传导,并且因此不产生可用于抵消的振动叠加的相位移动。如果传动比具有与I不同 的值,那么根据该值是大于I还是小于I,设定通过两条扭矩传递路径54、56传导的扭矩分 量并且由此可实现之前提及的至少部分抵消的振动分量叠加。这种与I不同的传动比例如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行星齿轮74的相同构造的齿部区域中,齿圈76和78具有彼此 不同的齿顶高修正。与两个齿圈76、78相对应地设置在行星齿轮74上的齿部区域具有彼 此不同的直径,这当然迫使齿圈76、78相对彼此具有相应不同的直径,并且使得产生与I不 同的传动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具有缓冲和减轻在传动系中出现的 旋转不均匀性和振动激励的功能。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通过变速器、特别是用于车辆传动系的变速器实现,所述变 速器包括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和在所述至少一个变速器输 入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的传动比改变系统,此外还 包括在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入部件和至少一个变速器输出部件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的、具 有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洛伦茨C·卡尔森T·威甘德T·德格尔M·屈纳A·奥尔拉蒙德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