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1725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后部底板的下方通过备用轮胎托架收纳备用轮胎的车身后部构造。车身后部构造(10)具有框架部(72)和轮胎罩(73)。在轮胎罩(73)的外表面形成有埋入槽部(94)。在该埋入槽部(94)中埋设框架部(72)。框架部(72)的左右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左右的前支承部(31)上。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后支承部(33)上。通过后支承部(33)使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备用轮胎(25)配置在轮胎收纳位置(P1)和轮胎拆装位置(P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后部底板的下方经由前后的支承部设置有框架部,并具有通过框架 部收纳备用轮胎的备用轮胎托架的车身后部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的将备用轮胎收纳在车身后部的收纳构造公知有日本特开2006-341642号 公开的专利技术。该收纳构造是在后部底板的下方隔开规定间隔具有下盖板,由后部底板和下盖板 形成用于收纳备用轮胎的轮胎收纳空间。在下盖板上形成有用于使备用轮胎出入的开口 部。在开口部上方的后部底板上设置有绞盘。备用轮胎由设置在绞盘的链的下端部的轮胎 支架悬挂。备用轮胎在通过链以及轮胎支架被悬挂的状态下通过开口部被收纳在轮胎收纳 空间。在轮胎支架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封闭开口部的关闭板。这样,通过上述收纳构造,在轮胎支架上载置备用轮胎,通过卷绕绞盘的链使轮胎 支架以及关闭板上升。通过关闭板上升,开口部被关闭板堵塞,从而备用轮胎被收纳在轮胎 收纳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卷回绞盘的链,轮胎支架以及关闭板下降,从而轮胎收纳空间内的 备用轮胎能够从开口部被取出到下盖板的下方(即,车外)。通过将备用轮胎取出到车外, 进行备用轮胎的更换作业。但是,日本特开2006-341642号公报公开的备用轮胎收纳构造,在收纳或取出备 用轮胎时,必须进行绞盘的卷绕/卷回作业,必须使备用轮胎整体进行升降。这样,在使备 用轮胎整体进行升降时,由绞盘进行的卷绕/卷回时的操作力变大,备用轮胎的收纳、取出作业费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不费事地容易地进行备用轮胎相对于车身的拆装的 车身后部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提供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具有在后部底板的下方通过前后的 支承部设置的钢制的框架部;设置在所述框架部上的轮胎罩,还具有备用轮胎托架,其由所 述框架部收纳备用轮胎,并且由所述轮胎罩覆盖所述备用轮胎的下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轮胎罩的外表面形成有朝向轮胎罩内侧凹陷的埋入槽部,通过在所述埋入槽部中从所述轮 胎罩的外侧埋设所述框架部,而在所述框架部上设置所述轮胎罩,所述框架部的前连结部 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前支承部上,并且所述框架部的后连结部自由升降地连结在所述后 支承部上,通过所述后支承部使所述后连结部升降,由此,将所述备用轮胎托架配置在能够 收纳所述备用轮胎的轮胎收纳位置、和能够拆装所述备用轮胎的轮胎拆装位置。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框架部的前连结部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前支承部上,将框架部的后 连结部自由升降地连结在后支承部上。而且,通过后支承部使后连结部升降,由此,将备用轮胎托架配置在轮胎收纳位置和轮胎拆装位置。由此,能够仅通过升降框架部的后连结部, 来拆装备用轮胎。由此,能够将拆装备用轮胎时的操作力抑制得较小,并能够不费事地容易 地进行备用轮胎的拆装。而且,通过轮胎罩覆盖备用轮胎的下部,能够利用轮胎罩隐藏备用轮胎的下部。因 此,从车外看不到备用轮胎的下部(即,确保了外观性的状态),能够将备用轮胎的下部下 降到后保险杠的下方。由此,由于能够与备用轮胎相配合地将后部底板向下方下降,所以能 够更大地确保车辆的后部室内空间。而且,在轮胎罩上形成埋入槽部,在埋入槽部埋设框架部。由此,能够抑制框架部 从轮胎罩的外表面突出,并能够保持轮胎罩的外表面大致平坦。由此,能够使行驶风沿轮胎 罩的外表面顺畅地流动,能够提高空气动力性能并实现燃烧性能的提高。优选地,所述轮胎罩具有覆盖所述备用轮胎的下前部的金属制的下前罩部;设 置在所述下前罩部的车身后方侧并覆盖从所述备用轮胎的下前部的后方到下后部的部位 的树脂制的下后罩部。因此,当作用在备用轮胎上的冲击负荷使备用轮胎的下前部朝向路 面下降时,能够使金属制的下前罩部与路面抵接(接地)。由此,能够使金属制的下前罩 部沿路面与车辆一起朝向车身前方滑行。即,由于能够防止备用轮胎的下前部与路面抵接 (接地)而使备用轮胎朝向车身后方弹回,所以能够防止弹回的备用轮胎对车身后部(具体 地,后部底板)带来影响。优选地,所述埋入槽部具有相互对峙的侧壁,卡定爪从所述一侧的侧壁朝向对峙 的另一侧的侧壁相互突出,通过所述卡定爪将所述框架部保持在所述埋入槽部内,由此来 阻止所述框架部的脱出。因此,通过使该卡定爪弹性变形,框架部能够跨过卡定爪进入埋入 槽部内。由此,能够不费事地将框架部容易地埋设在埋入槽部内。另外,通过卡定爪将框架 部保持在埋入槽部内,由此,能够阻止框架部的脱出。由此,为了将框架部保持在埋入槽部 内,不需要准备保持用的部件,能够抑制零件个数。优选地,所述框架部具有自由转动地连结在所述前支承部上的前连结部;挂在 所述后支承部的钩部上的环状的后连结部,所述钩部自由升降地设置在所述后支承部上, 通过所述后支承部使所述钩部升降,由此,将所述环状的后连结部配置在能够收纳所述备 用轮胎的轮胎收纳位置、和能够拆装所述备用轮胎的轮胎拆装位置。这样,通过使后连结部 形成为环状,即使从车身后方在备用轮胎上作用冲击负荷,环状的后连结部也不会从钩部 脱落(分离)。由此,能够保持将环状的后连结部挂在钩部的状态(卡合的状态)。由此, 能够防止备用轮胎从车身(即,备用轮胎托架)脱离。优选地,所述轮胎罩具有覆盖所述备用轮胎的下前部(25c)的金属制的下前罩 部。因此,在作用在备用轮胎上的冲击负荷使备用轮胎的下前部朝向路面下降时,能够使金 属制的下前罩部与路面抵接(接地)。由此,能够使金属制的下前罩部沿路面与车辆一起朝 向车身前方滑行。即,由于能够防止备用轮胎的下前部与路面抵接(接地)而使备用轮胎 朝向车身后方弹回,所以能够防止备用轮胎对车身后部(具体地,后部底板)带来影响。优选地,在所述后部底板的下方且在所述备用轮胎的上方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 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的锥度倾斜地形成,在冲击负荷从车身后方作 用在所述备用轮胎上时,能够由所述横梁的底部朝向车身前方以向下的锥度引导所述备用 轮胎。因此,在备用轮胎上从车身后方作用冲击负荷时,能够通过横梁的底部朝向车身前方5以向下的锥度引导备用轮胎。由此,能够防止备用轮胎与设置在后部底板附近的燃料系统 (例如,碳罐等)相干涉,而不对燃料系统(碳罐等)带来影响。优选地,所述后支承部具有在圆筒的内周面上形成内螺纹的圆筒部;形成有能 够与所述圆筒部的所述内螺纹螺纹结合的外螺纹的轴部,通过使所述轴部旋转,所述圆筒 部沿所述轴部移动,在所述轴部的端部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具有能够与形成在所述 端部的外周面的凹部卡定的卡定爪,所述卡定爪通过在外部形成倾斜部而具有截面尖细 部,使所述尖细部嵌合在所述圆筒部的内周面,并且使所述圆筒部的端部能够与所述倾斜 部抵接,由此阻止所述圆筒部的移动。因此,能够利用止挡部阻止圆筒部向轴部的端部侧移 动,并能够防止圆筒部从轴部的端部落下(脱出)。优选地,所述圆筒部具有能够悬挂所述备用轮胎托架的钩部,利用所述钩部将载 置在所述备用轮胎托架上的所述备用轮胎收纳在所述后部底板的下方。因此,在备用轮胎 托架挂(卡合)在钩部的状态下,使轴部旋转从而能够使钩部升降。由此,在备用轮胎托架 挂在钩部的状态下,能够不费事地使钩部升降,并能够实现操作性的容易化。而且,使圆筒部的内周面嵌合在卡定爪的截面尖细部,并且使圆筒部的端部与卡 定爪的倾斜部抵接,由此能够通过卡定爪牢固地保持圆筒部。由此,即使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具有:在后部底板(13)的下方通过前后的支承部(31、33)设置的钢制的框架部(72);设置在所述框架部(72)上的轮胎罩(73),还具有备用轮胎托架(35、110),所述备用轮胎托架通过所述框架部(72)收纳备用轮胎(25),并且由所述轮胎罩(73)覆盖所述备用轮胎(25)的下部(25b),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胎罩(73)的外表面(73c)上形成有朝向轮胎罩(73)内侧凹陷的埋入槽部(94、114),通过在所述埋入槽部(94、114)中从所述轮胎罩(73)的外侧埋设所述框架部(72),而在所述框架部(72)上设置所述轮胎罩(73),所述框架部(72)的前连结部(75a、75b)自由旋转地连结在所述前支承部(31)上,并且所述框架部(72)的后连结部(83)自由升降地连结在所述后支承部(33)上,通过所述后支承部(33)使所述后连结部(83)升降,由此,将所述备用轮胎托架(35、110)配置在能够收纳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收纳位置(P1)、和能够拆装所述备用轮胎(25)的轮胎拆装位置(P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英司石桥宪吾高桥贵幸大久保浩小川雅之中村邦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