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转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40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及其转向器,转向器包括: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轴配合的蜗轮蜗杆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电机,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能够带动所述输入轴转动;与所述输入轴的下端连接的机械循环球转向器,所述机械循环球转向器包括与所述输入轴的下端连接的螺杆、与所述螺杆连接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扇和与所述齿扇连接的转向摇臂,所述输入轴转动带动所述螺杆转动;壳体,所述输入轴、蜗轮蜗杆机构、电机和螺杆、齿条和齿扇均集成在所述壳体内。该车辆的转向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较差的问题。

Vehicles and their steering ge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ehicle and its steering gear. The steering gear includes: an input shaft; a worm wheel and worm mechanism matched with the input shaft; a motor driving the worm wheel and worm mechanism, which can drive the input shaft to rotate; a mechanical circulating ball steering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of the input shaft, which includes a mechanical circulating ball steer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input. The lower end of the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the rack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the gear fan meshed with the rack and the steering rocker arm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fan, and the rotation of the input shaft drives the screw to rotate; the housing, the input shaft, the worm gear and worm mechanism, the motor and the screw, the rack and the gear fan are integrated in the housing.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steering gear of the vehicl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poor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steer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转向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结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转向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轻卡普遍采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器内部的转向控制阀根据方向盘的转向力矩的大小控制通向助力油缸的油压,从而控制转向助力的大小。但由于液压系统的影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普遍存在转向回正性差、转向手力沉、直线行驶能力差的现象,还会存在漏油现象。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助力转向系统漏油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器,该车辆的转向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向器的车辆。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的转向器,包括:输入轴;与所述输入轴配合的蜗轮蜗杆机构;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的电机,所述蜗轮蜗杆机构能够带动所述输入轴转动;与所述输入轴的下端连接的机械循环球转向器,所述机械循环球转向器包括与所述输入轴的下端连接的螺杆、与所述螺杆连接的齿条、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扇和与所述齿扇连接的转向摇臂,所述输入轴转动带动所述螺杆转动,所述螺杆转动带动所述齿条沿着所述螺杆滑动,所述齿条滑动带动所述齿扇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转向摇臂摆动,所述转向摇臂与车辆的转向转动机构联动;壳体,所述输入轴、蜗轮蜗杆机构、电机和螺杆、齿条和齿扇均集成在所述壳体内。优选地,上述车辆的转向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的转矩传感器,所述转矩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地,上述车辆的转向器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入轴上的转角传感器,所述转角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地,上述车辆的转向器中,所述电机控制器的输入端还与车辆的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电连接。优选地,上述车辆的转向器中,该车辆的转向转动机构包括:一端与所述转向摇臂连接的转向竖拉杆,该所述转向摇臂摆动时带动所述转向竖拉杆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与所述转向竖拉杆的另一端连接的转向节臂,所述转向竖拉杆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时带动所述转向节臂摆动以驱动车辆的第一轮转向;与所述转向节臂的另一端连接的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节臂摆动时能够通过所述转向横杆驱动第二轮转向。优选地,上述车辆的转向器中,所述转向节臂为弧形节臂。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器。优选地,上述车辆为卡车。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时,输入轴转动带动螺杆同步转动,螺杆转动带动齿条沿着螺杆的长度方向滑动,齿条滑动带动齿扇转动进而驱动转向摇臂摆动,转向摇臂与车辆的转向转动机构联动,最终实现车辆的转向。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中采用电机驱动蜗轮蜗杆机构实现助力转向,彻底避免了漏油的现象,同时避免了由于液压系统引起的转向回正性差、转向手力沉等缺点,提高了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输入轴、蜗轮蜗杆机构、电机和螺杆、齿条和齿扇均集成在壳体内,集成度更高,结构更加紧密,占用空间更小。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转向器。由于上述的转向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转向器的车辆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与整车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3中:1-转矩传感器、2-转角传感器、3-输入轴、4-蜗轮蜗杆机构、5-电机、6-电机控制器、7-转向摇臂、8-螺杆、9-齿条、10-方向盘、11-转向传动轴、12-转向竖拉杆、13-转向节臂、14-转向横拉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转向器,该车辆的转向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向器的车辆。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成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转向器包括输入轴3、蜗轮蜗杆机构4、电机5、机械循环球转向器和壳体。其中,蜗轮蜗杆机构4与输入轴3配合,即蜗轮蜗杆机构4能够带动输入轴3转动。电机5能够驱动蜗轮蜗杆机构4动作,蜗轮蜗杆机构动作能够带动输入轴3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机械循环球转向器与输入轴3的下端连接。机械循环球转向器包括螺杆8、齿条9、齿扇和转向摇臂7,其中螺杆8的上端与输入轴3的下端固定连接,且输入轴3和螺杆8同轴连接,输入轴3转动时带动螺杆8同步转动。齿条9与螺杆8螺纹连接,螺杆8跟随输入轴3转动时驱动齿条9沿着平行于螺杆8的轴向的方向移动。齿扇与齿条9啮合,齿条9沿着平行于螺杆8的轴向的方向移动时,带动齿扇转动。转向摇臂7与齿扇连接,具体转向摇臂7的一端与齿扇固定连接,当齿扇转动时带动转向摇臂7摆动。另外,输入轴3、蜗轮蜗杆机构4、电机5和螺杆8、齿条9和齿扇均集成在壳体内。其中输入轴3的一端可以伸出壳体,以便于与其它部件连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时,输入轴3转动带动螺杆8同步转动,螺杆8转动带动齿条9沿着螺杆8的长度方向滑动,齿条9滑动带动齿扇转动进而驱动转向摇臂7摆动,转向摇臂7与车辆的转向转动机构联动,最终实现车辆的转向。由上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中采用电机5驱动蜗轮蜗杆机构4实现助力转向,彻底避免了漏油的现象,同时避免了由于液压系统引起的转向回正性差、转向手力沉等缺点,提高了助力转向系统的性能。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向器输入轴3、蜗轮蜗杆机构4、电机5和螺杆8、齿条9和齿扇均集成在壳体内,集成度更高,结构更加紧密,占用空间更小。为了根据实时车况进行助力转向,上述转向器还包括电机控制器6和转矩传感器1,为了保持高度集成,电机控制器6和转矩传感器1均设置在壳体内。转矩传感器1设置在输入轴3上以用于得出输入轴3的转矩。转矩传感器1的输出端与电机控制器6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机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电机5的输入端电连接,如此设置,电机控制器6根据转矩传感器1的信号调整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3);与所述输入轴(3)配合的蜗轮蜗杆机构(4);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4)的电机(5),所述蜗轮蜗杆机构(4)能够带动所述输入轴(3)转动;与所述输入轴(3)的下端连接的机械循环球转向器,所述机械循环球转向器包括与所述输入轴(3)的下端连接的螺杆(8)、与所述螺杆(8)连接的齿条(9)、与所述齿条(9)啮合的齿扇和与所述齿扇连接的转向摇臂(7),所述输入轴(3)转动带动所述螺杆(8)转动,所述螺杆(8)转动带动所述齿条(9)沿着所述螺杆(8)滑动,所述齿条(9)滑动带动所述齿扇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转向摇臂(7)摆动,所述转向摇臂(7)与车辆的转向转动机构联动;壳体,所述输入轴(3)、蜗轮蜗杆机构(4)、电机(5)和螺杆(8)、齿条(9)和齿扇均集成在所述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3);与所述输入轴(3)配合的蜗轮蜗杆机构(4);驱动所述蜗轮蜗杆机构(4)的电机(5),所述蜗轮蜗杆机构(4)能够带动所述输入轴(3)转动;与所述输入轴(3)的下端连接的机械循环球转向器,所述机械循环球转向器包括与所述输入轴(3)的下端连接的螺杆(8)、与所述螺杆(8)连接的齿条(9)、与所述齿条(9)啮合的齿扇和与所述齿扇连接的转向摇臂(7),所述输入轴(3)转动带动所述螺杆(8)转动,所述螺杆(8)转动带动所述齿条(9)沿着所述螺杆(8)滑动,所述齿条(9)滑动带动所述齿扇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转向摇臂(7)摆动,所述转向摇臂(7)与车辆的转向转动机构联动;壳体,所述输入轴(3)、蜗轮蜗杆机构(4)、电机(5)和螺杆(8)、齿条(9)和齿扇均集成在所述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转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控制器(6)和设置于所述输入轴(3)上的转矩传感器(1),所述转矩传感器(1)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控制器(6)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机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机(5)的输入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黄星晨姚旺张瑶瑶纪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