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6356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8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包括后减震器、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外板、后轮罩内板、后轮罩加强板总成、后侧围加强板、D柱连接加强板和安全带上加强板,后减震器通过后减震器安装板安装在后轮罩内板上,后轮罩加强板总成与后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内板合围形成腔室一,后侧围加强板安装在后侧围内板的外壁上,D柱连接加强板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和D柱连接,安全带上加强板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和C柱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结构新颖,易于实现,能够将后减震器对后轮罩内板的应力进行有效、顺畅地传递,防止后轮罩内板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身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一件普通商品,在千家万户中普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对汽车的安全性都越发重视,因此,车辆的安全性能已成为人们在购买汽车时主要考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许多市场上在售的许多车型,尤其是小型SUV的后悬减震器布置在后轮罩内板区域,没有设置专门的加强结构,导致后悬减震器应力集中作用在后轮罩内板上,长期使用后轮罩内板易发生变形甚至开裂的情况,影响车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威胁行车安全。解决以上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能够将后减震器对后轮罩内板的应力进行有效、顺畅地传递,防止后轮罩内板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外板,其安装在后侧围内板下端的外壁上;后轮罩内板,其与后轮罩外板相对地安装在后侧围内板下端的内壁上;后减震器,其通过后减震器安装板安装在后轮罩内板上;后轮罩加强板总成,其盖合在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内板的内壁上,并与后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内板合围形成腔室一;后侧围加强板,其安装在后侧围内板的外壁上;D柱连接加强板,其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和D柱连接;以及安全带上加强板,其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和C柱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轮罩加强板总成盖合在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内板的内壁上,并形成腔体结构,使后轮罩内板能够将后减震器对其产生的应力既能够直接传递给后侧围内板,又能够经后轮罩加强板总成传递给后侧围内板,再由后侧围内板传递给后侧围加强板,最后由后侧围加强板经安全带上加强板传递到C柱,同时由后侧围加强板经D柱连接加强板传递到D柱,能够将后减震器对后轮罩内板的应力进行有效、顺畅地传递,防止后轮罩内板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各部件之间均采用焊接工艺固定连接,牢固可靠,易于实现,成本低廉。作为优选:所述后侧围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连接,该后侧围加强板为向外凸出的板状结构,并与后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外板合围形成腔室二。采用以上结构,后侧围加强板为向外凸出的板状结构,并形成腔体结构,使应力的传递更加顺畅;并且,后侧围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连接,传递到后轮罩内板上的应力还能够依次经后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传递给后侧围加强板,再由后侧围加强板传递给安全带上加强板和D柱连接加强板,最终传递到C柱和D柱,使应力的传递路径更加多元化,进一步避免了后轮罩内板应力集中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带上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连接,该安全带上加强板的后端搭接在后侧围加强板的凸出部分上,并与后侧围内板、后侧围加强板和后轮罩外板合围形成腔室三。采用以上结构,安全带上加强板与后侧围内板、后侧围加强板和后轮罩外板合围形成腔体结构,使后侧围加强板能够有效地将应力传递给安全带上加强板,并由安全带上加强板传递到C柱,保证了应力传递的顺畅;并且,安全带上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连接,传递到后轮罩内板上的应力还能够依次经后侧围内板和后轮罩外板传递给安全带上加强板,再由安全带上加强板传递到C柱,使应力的传递路径更加多元化,进一步避免了后轮罩内板应力集中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后轮罩加强板总成包括与后侧围内板连接的后加强上板和与后轮罩内板连接的后加强下板,所述后加强上板和后加强下板均为向外凸出的板状结构,该后加强上板的下端与后加强下板的上端通过焊接工艺固定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轮罩加强板总成由后加强上板和后加强下板两部分组成,便于后轮罩加强板总成的安装,弥补加工公差。作为优选:在所述后侧围内板、后轮罩加强板总成、后侧围加强板、D柱连接加强板和安全带上加强板上均设有安装孔。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安装孔既便于电器件的安装和走线。作为优选:在所述后侧围加强板上安装有向外凸出的侧围外板支撑件,该侧围外板支撑件盖合在后侧围加强板上的其中一个安装孔上。采用以上结构,通过侧围外板支撑件能够便于安装侧围外板。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器安装板和后轮罩内板合围形成腔室四。采用以上结构,减震器安装板和后轮罩内板合围形成腔体结构,使后减震器能够有效地将应力经减震器安装板传递给后轮罩内板。作为优选:所述D柱连接加强板为向外凸出的板状结构,该D柱连接加强板的中部通过焊接工艺固定在后侧围内板上。采用以上结构,D柱连接加强板为向外凸出的板状结构能够保证应力的传递顺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结构新颖,易于实现,能够将后减震器对后轮罩内板的应力进行有效、顺畅地传递,防止后轮罩内板出现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B-B处的剖面图;图5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D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包括后减震器2、后轮罩外板5、后轮罩内板1、后侧围内板4、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后侧围加强板7、安全带上加强板9和D柱连接加强板8,所述后轮罩外板5、后轮罩内板1、后侧围内板4、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后侧围加强板7、安全带上加强板9和D柱连接加强板8均通过焊接工艺固定连接。请参见图3和图5,所述后轮罩外板5和后轮罩内板1相对地固定在后侧围内板4下端的两侧,其中,后轮罩外板5与后轮罩内板1的外壁固定连接,后轮罩内板1与后轮罩内板1的内壁固定连接。后轮罩外板5和后轮罩内板1的下表面共同构成一个容置腔,以便于安装车轮,在该容置腔内设有后减震器2,该后减震器2通过后减震器安装板3固定安装在后轮罩内板1上。并且,所述减震器安装板3和后轮罩内板1合围形成腔室四17,使后减震器2能够有效地将应力经减震器安装板3传递给后轮罩内板1,并且,后轮罩内板1和减震器安装板3面接触,使后轮罩内板1不易发生变形甚至开裂的情况。请参见图1、图3和图6,所述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包括后加强上板61和后加强下板62,其中,后加强上板61与后侧围内板4连接,后加强下板62与后轮罩内板1连接,并且,后加强上板61的下端与后加强下板62的上端通过焊接工艺固定连接,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由后加强上板61和后加强下板62两部分组成,便于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的安装,弥补加工公差。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后加强上板61和后加强下板62均为向外凸出的板状结构,后加强上板61和后加强下板62共同盖合在侧围内板4和后轮罩内板1的内壁上,后加强上板61和后加强下板62与后侧围内板4和后轮罩内板1合围形成腔室一12,通过腔室一12形成的腔体结构,使后轮罩内板1能够将后减震器2对其产生的应力既能够直接传递给后侧围内板4,又能够经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顺畅地传递给后侧围内板4,避免了后轮罩内板1应力集中的问题。请参见图2和图3,所述后侧围加强板7通过焊接工艺固定安装在后侧围内板4的外壁上,并且,所述后侧围加强板7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5连接,后侧围加强板7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5连接,传递到后轮罩内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4);后轮罩外板(5),其安装在后侧围内板(4)下端的外壁上;后轮罩内板(1),其与后轮罩外板(5)相对地安装在后侧围内板(4)下端的内壁上;以及后减震器(2),其通过后减震器安装板(3)安装在后轮罩内板(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其盖合在侧围内板(4)和后轮罩内板(1)的内壁上,并与后侧围内板(4)和后轮罩内板(1)合围形成腔室一(12);后侧围加强板(7),其安装在后侧围内板(4)的外壁上;D柱连接加强板(8),其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7)和D柱(10)连接;以及安全带上加强板(9),其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7)和C柱(1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包括:后侧围内板(4);后轮罩外板(5),其安装在后侧围内板(4)下端的外壁上;后轮罩内板(1),其与后轮罩外板(5)相对地安装在后侧围内板(4)下端的内壁上;以及后减震器(2),其通过后减震器安装板(3)安装在后轮罩内板(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轮罩加强板总成(6),其盖合在侧围内板(4)和后轮罩内板(1)的内壁上,并与后侧围内板(4)和后轮罩内板(1)合围形成腔室一(12);后侧围加强板(7),其安装在后侧围内板(4)的外壁上;D柱连接加强板(8),其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7)和D柱(10)连接;以及安全带上加强板(9),其分别与后侧围加强板(7)和C柱(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加强板(7)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5)连接,该后侧围加强板(7)为向外凸出的板状结构,并与后侧围内板(4)和后轮罩外板(5)合围形成腔室二(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悬减震器的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上加强板(9)的下端与后轮罩外板(5)连接,该安全带上加强板(9)的后端搭接在后侧围加强板(7)的凸出部分上,并与后侧围内板(4)、后侧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浩唐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宇杰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