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7923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包括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由无缝钢管裁切制成,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的长板,且长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外侧面相接触的弧面,每条长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连接在一起,前支撑管上套有两个对称的阻尼器下支板,且阻尼器下支板内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阻尼器固定孔,两侧长板上分别贯穿有对称的穿出孔,且在两侧穿出孔部位的长板内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适应不同人以及不同坐姿,使座椅驾驶时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说是一种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业装备座椅的舒适程度、承载强度、工艺水平、外观要求以及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简单座椅不能调高以及调节弹簧支撑力,无法适应不同人以及不同坐姿,还有现有车内空间不足产生姿体不舒适,目前的座椅减震器结构较为简单,为了适应更严苛的市场需求,需要研发减震性能更好的座椅减震器,目前市场上缺少用于提高座椅减震器减震性能的减震副架,为此我公司针对这一需求,研发了一种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包括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由无缝钢管裁切制成,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的长板,且长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外侧面相接触的弧面,每条长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支撑管上套有两个对称的阻尼器下支板,且阻尼器下支板内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阻尼器固定孔,两侧长板上分别贯穿有对称的穿出孔,且在两侧穿出孔部位的长板内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板。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通过优化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的各部件结构,提高减震器减震性能的同时,而便于与减震器调高装置配合使用调节座椅高度,适应不同人以及不同坐姿,使座椅驾驶时更舒适。附图说明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支撑管 2后支撑管 3长板 4阻尼器下支板 5阻尼器固定孔 6穿出孔 7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包括前支撑管1和后支撑管2,前支撑管1和后支撑管2由无缝钢管裁切制成,前支撑管1和后支撑管2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的长板3,且长板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支撑管1和后支撑管2外侧面相接触的弧面,每条长板1的两端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前支撑管1和后支撑管2连接在一起,前支撑管1上套有两个对称的阻尼器下支板4,且阻尼器下支板4内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阻尼器固定孔5,两侧长板1上分别贯穿有对称的穿出孔6,且在两侧穿出孔6部位的长板3内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板7。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由无缝钢管裁切制成,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的长板,且长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外侧面相接触的弧面,每条长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激光焊接与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支撑管上套有两个对称的阻尼器下支板,且阻尼器下支板内侧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阻尼器固定孔,两侧长板上分别贯穿有对称的穿出孔,且在两侧穿出孔部位的长板内侧分别设置有加强板。

【技术特征摘要】
1.座椅减震器减震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由无缝钢管裁切制成,所述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之间连接有两条平行的长板,且长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前支撑管和后支撑管外侧面相接触的弧面,每条长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东薛现洋魏伟
申请(专利权)人:诸城市晨正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