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再荣专利>正文

缓冲减震机构、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96570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2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减震机构、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第一活塞、至少两个管路,所述管路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两端均伸入到所述管路内部,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每个所述管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每个所述管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管路垂直设置的两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上分别连接两组第三支管和两组第四支管;所述汽车悬挂系统包括上述包括连接架体、导向机构、连接机构和上述缓冲减震机构;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汽车悬挂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地形复杂时,车轮单独受力、车轮易左右摇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是涉及一种缓冲减震机构、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是传统产业,也成为了出行的代步工具,极大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对抗复杂路面的减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的需求;因此悬挂系统的设计需要进一步的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悬挂系统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目前市面上的悬挂系统及减震都采用独立的型式,每个轮子受力时对另外的轮子影响非常小,在面对比较复杂的地形时,特别是地面不平时,由于轮子单独受力,则在地面不平时车身也不平,易左右摇摆。因此,提供一种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使各轮子在受力时,能够相互影响,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每个轮子的受力经过自动调节能够趋于平衡,使车身趋于平稳且不摇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减震机构,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地形复杂时,车轮单独受力、车轮易左右摇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第一活塞、至少两个管路,所述管路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两端均伸入到所述管路内部,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每个所述管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每个所述管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管路垂直设置的两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上分别连接两组第三支管和两组第四支管;还包括:第三活塞、第四活塞和第五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支管内部,所述第四活塞一端伸入到所述第四支管内部,所述第五活塞伸入到所述第三支管内部,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管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塞杆两侧的所述第一支管通过液压管相连通,所述液压管上设置有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包括第一活塞杆和与所述第一活塞杆垂直设置的所述第二活塞杆,且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形成一体式结构的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三活塞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管路内壁接触位置,所述第三活塞与所述第一支管内壁接触位置,所述第四活塞与所述第四支管内壁接触位置,以及所述第五活塞与所述第三支管内壁接触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管路、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所述第三支管和所述第四支管,以及所述液压管形成密闭管路,且密闭管路内部充满流体。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悬挂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地形复杂时,车轮单独受力、车轮易左右摇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悬挂系统,包括:连接架体、导向机构、连接机构、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减震机构,所述导向机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体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缓冲减震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体上,且所述缓冲减震机构还通过所述第四活塞与所述连接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销;所述导向机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销相配合的第一导向轨道,另一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销;每个所述连接机构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轨道,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轨道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销相配合的通孔;所述第四活塞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轨道相配合的第三连接销;所述第三支管上连接有第四连接销,所述第四支管上连接有第五连接销,所述第四连接销和所述第五连接销均与所述连接架体上的第三导向轨道配合使用。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销和所述第二连接销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地,汽车悬挂系统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两侧分别与所述第四活塞连接,所述框架的中间位置还与所述导向机构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地形复杂时,车轮单独受力、车轮易左右摇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汽车悬挂系统,所述汽车悬挂系统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汽车车轴连接,所述汽车悬挂系统通过连接架体与汽车车身底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缓冲减震机构包括第一活塞、至少两个管路、第三活塞、第四活塞和第五活塞,管路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两端均伸入到管路内部,并通过弹性件与第二活塞连接,每个管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管,第一支管与管路连通,每个管路的一端设置有与管路垂直设置的两组第二支管,第二支管与管路连通,第二支管上分别连接两组第三支管和两组第四支管;第三活塞一端伸入到第一支管内部,第四活塞一端伸入到第四支管内部,第五活塞伸入到第三支管内部,另一端与第四支管相连;当其中一个第四活塞受力后,处于该受力端的管道内部的压强也随着受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平衡该受力端的受力,该管道内部的第二活塞压缩弹性件向受力管道的另一侧挤压,实现缓冲减震机构的相互平衡,因此当汽车中的某一个轮子在受力时,各个轮子能够相互影响,且在重力作用下每个轮子受力经过自动调节趋于平衡避免了地形复杂时,车轮单独受力以及车轮左右摇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悬挂系统包括连接架体、导向机构、连接机构和上述缓冲减震机构,由于缓冲减震机构的设置,所以汽车悬挂系统具有缓冲减震机构的所有优点;又由于导向机构一端与连接架体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机构连接;缓冲减震机构设置在连接架体上;也能够保证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身趋于平稳,不摇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上述汽车悬挂系统,汽车悬挂系统通过连接机构与汽车车轴连接,汽车悬挂系统通过连接架体与汽车车身底部连接由于汽车悬挂系统的设置,所述汽车具有汽车悬挂系统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缓冲减震机构的剖面图;图2为基于图1所述的缓冲减震机构的管路的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挂系统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挂系统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悬挂系统的立体图。图标:100-第一活塞;101-第一活塞杆;102-第二活塞杆;200-管路;201-第一支管;202-第二支管;203-弹性件;204-第二活塞;205-第三支管;2051-第四连接销;206-第五活塞;207-液压管;2071-开关;208-第四支管;2081-第五连接销;300-第三活塞;400-第四活塞;401-第三连接销;500-连接架体;501-第一连接销;502-第三导向轨道;600-缓冲减震机构;700-连接机构;701-第二导向轨道;800-导向机构;801-第一导向轨道;802-第二连接销;900-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缓冲减震机构、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塞、至少两个管路,所述管路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两端均伸入到所述管路内部,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每个所述管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每个所述管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管路垂直设置的两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上分别连接两组第三支管和两组第四支管;还包括:第三活塞、第四活塞和第五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支管内部,所述第四活塞一端伸入到所述第四支管内部,所述第五活塞伸入到所述第三支管内部,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管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塞、至少两个管路,所述管路内部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两端均伸入到所述管路内部,并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活塞连接,每个所述管路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每个所述管路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管路垂直设置的两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所述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上分别连接两组第三支管和两组第四支管;还包括:第三活塞、第四活塞和第五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一端伸入到所述第一支管内部,所述第四活塞一端伸入到所述第四支管内部,所述第五活塞伸入到所述第三支管内部,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两侧的所述第一支管通过液压管相连通,所述液压管上设置有开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包括第一活塞杆和与所述第一活塞杆垂直设置的所述第二活塞杆,且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形成一体式结构的所述第一活塞;所述第三活塞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塞杆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管路内壁接触位置,所述第三活塞与所述第一支管内壁接触位置,所述第四活塞与所述第四支管内壁接触位置,以及所述第五活塞与所述第三支管内壁接触位置均设置有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再荣
申请(专利权)人:杨再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