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3542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提出的=四轮车翼子板结构包括有分体成型的翼子板主体(1)、前轮眉(2)和翼子板压板(3);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具有用以与前轮眉连接为一体的前轮眉安装孔(11);前轮眉(2)位于翼子板主体(1)的下部,且其上端面紧贴于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前轮眉(2)通过自攻钉从翼子板主体的内侧与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翼子板压板(3)的一侧搭接在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并从翼子板主体(1)的内侧与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翼子板主体、前轮眉和翼子板压板之间均从内部连接为一体,保证了翼子板装配后螺钉不外露,使整车更加美观。

A four wheel winged panel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vehicle, and proposes a four wheel winged plate structure. Four wheel vehicle fender structure is presented including = separated shaped wing body (1), (2) the front wheel eyebrow and wing plate (3); the wing body (1) inside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unting hole to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front wheel eyebrow eyebrow connected as one (11); the front wheel eyebrow (2) a wing body (1) in the lower part, and the upper end face close to the wing body (1) inside the lower part; the front wheel eyebrow (2) by tapping screws from the wing body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wing body (1) is connected with the wing plate; (3) the side lap in the wing board body (1) inside the rear fender, and from the main body (1)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wing body (1)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e fender body, the front wheel eyebrow and the fender press plate are all connected from the inside to ensure that the screws are not exposed after assembling, so that the whole vehicle is more beautifu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
本技术属于车辆
,主要提出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的翼子板结构中翼子板主体、前轮眉、翼子板压板材料一致时为焊接结构,材料不一致时在与车架连接后,螺钉多裸露在外,影响车辆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所述的翼子板包括有分体成型的翼子板主体、前轮眉和翼子板压板;所述翼子板主体内侧的下部具有用以与前轮眉连接为一体的前轮眉安装孔;所述的前轮眉位于翼子板主体的下部,且其上端面紧贴于翼子板主体内侧的下部,所述的前轮眉具有与翼子板主体上所述的前轮眉安装孔对应的BOSS柱Ⅰ;所述的前轮眉通过自攻钉从翼子板主体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连接为一体;所述翼子板主体内侧的后部还具有用以安装翼子板压板的BOSS柱Ⅱ;所述的翼子板压板的一侧搭接在所述翼子板主体内侧的后部,并从翼子板主体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连接为一体。所述翼子板主体内侧的后部具有多个用以与车架上的A柱板卡接的炮塔,所述的A柱板焊接在车架上,翼子板主体通过其内侧炮塔与所述的A柱板卡接固定,使所述的翼子板主体与车架连接。所述翼子板主体内侧的上部具有多个用以与空气室盖板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的翼子板主体上部扣压在空气室盖板上,并通过翼子板主体内侧上部的连接孔与所述的空气室盖板连接固定。所述的前轮眉下侧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安装孔使用自攻螺钉与前轮挡泥板连接固定。所述的前轮眉后部下侧设有车架安装孔,通过螺钉固定于车架上。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四轮车的翼子板由分体成型的翼子板主体、前轮眉和翼子板压板构成,翼子板主体、前轮眉和翼子板压板之间均从内部连接为一体,减少了螺钉的裸露;翼子板主体、前轮眉和翼子板压板连接而成的翼子板通过A柱板与车架连接为一体,保证了翼子板装配后螺钉不外露,使整车更加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翼子板主板与空气室盖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翼子板主板与车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中翼子板主板与前轮挡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炮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翼子板主体,2、前轮眉,3、翼子板压板,4、炮塔,5、空气室盖板,6、A柱板,7、车架,8、车架安装孔,9、前轮挡泥板,10、安装孔,11、前轮眉安装孔,12、BOSS柱Ⅱ。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所述的翼子板包括有分体成型的翼子板主体1、前轮眉2和翼子板压板3;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具有用以与前轮眉连接为一体的前轮眉安装孔11;所述的前轮眉2位于翼子板主体1的下部,且其上端面紧贴于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所述的前轮眉2具有与翼子板主体上所述的前轮眉安装孔对应的BOSS柱Ⅰ;所述的前轮眉2通过自攻钉从翼子板主体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还具有用以安装翼子板压板的BOSS柱Ⅱ;所述的翼子板压板3的一侧搭接在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并从翼子板主体1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结合图3、图4,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具有多个用以与车架上的A柱板6卡接的炮塔4,所述的A柱板6焊接在车架7上,翼子板主体1通过其内侧炮塔4与所述的A柱板6卡接固定,使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与车架7连接;炮塔4的结构如图6所示。结合图2,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上部具有多个用以与空气室盖板5连接的安装孔,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上部扣压在空气室盖板5上,并通过翼子板主体内侧上部的连接孔与所述的空气室盖板5连接固定。结合图5.所述的前轮眉2下侧设有多个安装孔10,通过安装孔10使用自攻螺钉与前轮挡泥板9连接固定;所述的前轮眉2后部下侧设有车架安装孔,通过螺钉固定于车架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包括有分体成型的翼子板主体(1)、前轮眉(2)和翼子板压板(3);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具有用以与前轮眉连接为一体的前轮眉安装孔(11);所述的前轮眉(2)位于翼子板主体(1)的下部,且其上端面紧贴于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所述的前轮眉(2)具有与翼子板主体上所述的前轮眉安装孔对应的BOSS柱Ⅰ;所述的前轮眉(2)通过自攻钉从翼子板主体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还具有用以安装翼子板压板的BOSS柱Ⅱ(12);所述的翼子板压板(3)的一侧搭接在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并从翼子板主体(1)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子板包括有分体成型的翼子板主体(1)、前轮眉(2)和翼子板压板(3);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具有用以与前轮眉连接为一体的前轮眉安装孔(11);所述的前轮眉(2)位于翼子板主体(1)的下部,且其上端面紧贴于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下部,所述的前轮眉(2)具有与翼子板主体上所述的前轮眉安装孔对应的BOSS柱Ⅰ;所述的前轮眉(2)通过自攻钉从翼子板主体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还具有用以安装翼子板压板的BOSS柱Ⅱ(12);所述的翼子板压板(3)的一侧搭接在所述翼子板主体(1)内侧的后部,并从翼子板主体(1)的内侧与所述的翼子板主体(1)连接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轮车翼子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洁辛悦由远洋吴进达文生傲杜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北方易初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