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4055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6 12:11
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包括:电子油泵、间隔器、第一油管、单向阀、第二油管,所述间隔器与所述电子油泵和所述第一油管相连,所述单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之间,所述间隔器内设有用于向变速器下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一油道和用于向变速器上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二油道,进入所述间隔器的润滑油经所述电子油泵后注回所述间隔器并由所述第一油道的第一油道出口和所述第二油道的第二油道出口流出,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油管通向变速器的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通过增加间隔器和单向阀,分别向变速器下部的离合器和变速器上部的电机模块输送润滑油,降低油耗,真正实现按需润滑。

An active lubrication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A transmission drive lubricating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n electronic pump, spacer, first tubing, one-way valve, second tubing, the spacer and the electronic fuel pump and the first pipe, the one-way valv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tube and the second tube, the spacer in the first oil is used for conveying lubricating oil to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oil channel second for conveying lubricating oil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lubricating oil into the spacer by the electronic pump after injected back into the spacer and the first oil from the first oil channel and the second oil export the second oil outlet,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oil pipe connected to the outlet, the second pipe leads to upper transmission.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ctive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a transmission, which adds lubricating oil to the clutch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 motor module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transmission by adding the spacer and the one-way valve, thereby reducing the oil consumption and realizing the on-demand lubr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日益紧张及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汽车成为节能减排的一个选择。混合动力变速器作为这项新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其在传统的变速器基础上增加了电机驱动,因此对于电机模块零部件的润滑,也已成为汽车产品零部件开发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现有的混合动力变速器中,由于电机模块处于变速器的最高端,如果仅依靠变速器本体飞溅润滑,会导致电机模块内部电机齿轮、惰轮及轴承等零件润滑不足。如果在电机模块外部增加油管等零件进行润滑,当变速器进行换档等操作时,电子油泵会响应变速器本体的油量需求,提供更多的油液给变速器,这会导致电机模块的润滑油量过多,而电机模块的油量过多会影响变速器本体的润滑和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合理分配进入变速器润滑油量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包括:电子油泵、间隔器、第一油管、单向阀和第二油管,所述间隔器与所述电子油泵和所述第一油管相连,所述单向阀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之间,所述间隔器内设有用于向变速器下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一油道和用于向变速器上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二油道,进入所述间隔器的润滑油经所述电子油泵后注回所述间隔器并由所述第一油道的第一油道出口和所述第二油道的第二油道出口流出,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相连,所述第二油管通向变速器的上部。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器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电子油泵的进油孔相连,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电子油泵的出油孔相连,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油道相连,所述第一油道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油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道呈直线型,所述第二油道呈L型,所述第二油道的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相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道的中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在通过其的润滑油的流量超过一设定阈值时关闭。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的内部设有活塞及弹簧机构,当流过所述单向阀的润滑油流量增加时,所述弹簧机构被压缩,所述活塞在所述弹簧机构的推动下关闭所述单向阀,当流过所述单向阀的润滑油流量减小时,所述弹簧机构回弹,并带动所述活塞回移而打开所述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包括设于变速器上部的电机模块,所述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进一步包括装设于变速器上部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导向所述电机模块的盖板导油槽。进一步地,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于变速器下部的双离合器模块,所述变速器的壳体下部设有导向所述双离合器模块的壳体导油槽。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齿轮、惰轮及惰轮轴承,所述双离合器模块包括双离合器。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模块包括电机齿轮、惰轮及惰轮轴承,所述盖板导油槽包括导向电机齿轮和惰轮啮合区的第一盖板导油槽、以及导向惰轮轴承的第二盖板导油槽,所述第一盖板导油槽和所述第二盖板导油槽在靠近盖板进油孔的位置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板导油槽和所述第二盖板导油槽沿盖板厚度方向的截面均为L型,且所述第二盖板导油槽的最小截面处设有一阻尼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电子油泵后端增加间隔器,将润滑油路一分为二,分别用于向变速器下部的离合器和变速器上部的电机模块输送润滑油;同时在电机模块的润滑油路上增加了单向阀,随着电子油泵润滑油流量的增加,单向阀关闭,这时会限制流向电机模块的润滑油量,使增加的润滑油大部分流向变速器下部而使离合器和变速器本体得到更多的润滑,从而降低流向电机模块的润滑油过多对变速器本体的润滑和冷却造成的影响,真正实现按需润滑。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间隔器的的主视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图3沿IV-IV线的剖视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盖板的主视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中第一盖板导油槽的剖视示意图;图7所示为图5中第二盖板导油槽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包括:电子油泵10、间隔器20、第一油管30、单向阀40、第二油管50和盖板60。其中,间隔器20与电子油泵10和第一油管30相连,单向阀40连接于第一油管30和第二油管50之间,间隔器20内设有用于向变速器下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一油道21和用于向变速器上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二油道22,请参图4,第一油道21具有第一油道出口23,第二油道22具有第二油道出口24,进入间隔器20的润滑油经电子油泵10后注回间隔器20并由第一油道21的第一油道出口23(见图4)和第二油道22的第二油道出口24(见图4)流出,第一油管30与第二油道出口24相连,第二油管50通向设于变速器的上部的盖板60,第二油道出口24流出的润滑油经第一油管30、单向阀40第二油管50流向变速器上部,第一油道出口23流出的润滑油经连接于间隔器20和变速器壳体之间的油管流向位于变速器下部的变速器壳体。具体地,如图3及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间隔器20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油口25和第一出油口26,第一出油口26与电子油泵10的进油孔相连,第一进油口25与电子油泵10的出油孔相连,第一进油口25与第一油道出口23通过第一油道21相连,第一油道21与第二油道出口24通过第二油道22连通,第一油道21的轴向截面呈直线型,第二油道22的轴向截面呈L型,即第二油道22具有一横向油道22a和一纵向油道22b,横向油道22a与第一油道21的中部相连,纵向油道22b与横向油道22a的末端相连,第二油道出口24形成于纵向油道22b的末端。为了加工方便,在横向油道22a与纵向油道22b的连接部分的外侧还设有一加工工艺孔27,该加工工艺孔27在加工成型之后会利用堵塞等堵上,以防止间隔器20漏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单向阀40具有大流量下关闭的功能,即单向阀40在通过其的润滑油的流量超过一设定阈值时关闭。为了实现大流量关闭的功能,单向阀40的内部可以设置活塞及弹簧机构,在变速器主体需要更多的润滑时,电子油泵10会响应变速器本体的油量需求,提供更多的油液给变速器,这时,流过单向阀40的润滑油流量会相应增加,当流过单向阀40的润滑油流量超过设定阈值时,单向阀40内部的油压增大,导致弹簧机构被压缩,并推动活塞关闭单向阀40,阻止润滑油流向变速器上部,使得更多的润滑油进入变速器下部,当变速器主体不再需要更多的润滑油时,电子油泵10会响应变速器本体的油量需求,减少供给变速器的油量,这时,流过单向阀40的润滑油流量会相应减少,当流过单向阀40的润滑油流量小于设定阈值时,单向阀40内部的油压减小,导致弹簧机构回弹,并带动活塞回移而打开单向阀40,使间隔器20内流出的润滑油可同时对变速器上部和下部进行润滑。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单向阀可包括升降式单向阀、旋启式单向阀和蝶式单向阀,其还可以包括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子油泵(10)、间隔器(20)、第一油管(30)、单向阀(40)和第二油管(50),所述间隔器(20)与所述电子油泵(10)和所述第一油管(30)相连,所述单向阀(40)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30)和所述第二油管(50)之间,所述间隔器(20)内设有用于向变速器下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一油道(21)和用于向变速器上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二油道(22),进入所述间隔器(20)的润滑油经所述电子油泵(10)后注回所述间隔器(20)并由所述第一油道(21)的第一油道出口(23)和所述第二油道(22)的第二油道出口(24)流出,所述第一油管(30)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24)相连,所述第二油管(50)通向变速器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子油泵(10)、间隔器(20)、第一油管(30)、单向阀(40)和第二油管(50),所述间隔器(20)与所述电子油泵(10)和所述第一油管(30)相连,所述单向阀(40)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30)和所述第二油管(50)之间,所述间隔器(20)内设有用于向变速器下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一油道(21)和用于向变速器上部输送润滑油的第二油道(22),进入所述间隔器(20)的润滑油经所述电子油泵(10)后注回所述间隔器(20)并由所述第一油道(21)的第一油道出口(23)和所述第二油道(22)的第二油道出口(24)流出,所述第一油管(30)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24)相连,所述第二油管(50)通向变速器的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器(20)上还开设有第一进油口(25)和第一出油口(26),所述第一出油口(26)与所述电子油泵(10)的进油孔相连,所述第一进油口(25)与所述电子油泵(10)的出油孔相连,所述第一进油口(25)与所述第一油道出口(23)通过所述第一油道(21)相连,所述第一油道(21)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24)通过所述第二油道(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21)呈直线型,所述第二油道(22)呈L型,所述第二油道(22)的与所述第二油道出口(24)相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道(21)的中部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主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40)在通过其的润滑油的流量超过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吴才勇姚文博罗大国林霄喆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