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432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0 1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及汽车,包括动力输入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和动力输出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将动力输入模块输入的动力传输给动力输出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并联,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第一太阳轮与第二太阳轮之间采用空套结构连接,第一行星架与第二齿圈一体连接,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架一体连接。本方案的两挡电驱系统,结构紧凑,缩短了传动轴的轴向向和径向分布空间,提高两挡电驱系统的承载扭矩、增大速比调节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传动
,具体公开了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关注空前提高。为实现节能减排,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目前市场上电动汽车,都是在用固定速比的1挡电驱系统,可以规避内燃机的劣势——低速恒扭矩,高速恒功率,车辆起步还可以减少离合器,多挡电驱系统在1挡电驱系统的优势上,更加优化耗能,提高巡航高速性能,在动力体验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电机工作在高效区间内。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驱系统结构复杂,驱动尺寸较大,不仅占用空间过大,且成本较高,同时对于电机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驱动系统驱动尺寸大、占用空间,增加经济成本,扭矩以及速比调节范围窄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具体的,所述系统包括动力输入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和动力输出模块,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将所述动力输入模块输入的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输出模块,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与所述第二行星排并联,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采用空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二齿圈一体连接,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一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入模块包括壳体和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第二行星排分别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太阳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传动模块还包括制动器组件,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行星排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所述第一制动器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制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在一种可实施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制动器或所述第二制动器为制动带或多片离合器。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模块包括动力传输件、差速器和输出轴,所述动力传输件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动力传输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差速器连接,所述差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汽车车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输出件为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通过花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行星排还包括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排还包括第二行星轮,所述第一行星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一齿圈分别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上,所述第二行星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以及所述第二齿圈分别啮合。进一步的,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所述的两挡电驱系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两挡电驱系统,采用并联双行星排结构,将双行星排结构中的第一行星架和第二齿圈共用,将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架共用,第一太阳轮与第二太阳轮之间采用空套结构,缩短轴向和径向空间,提高两挡电驱系统的承载扭矩、增大速比调节范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两挡电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机,2-第一行星架,3-第一行星轮,4-第一齿圈,5-第一太阳轮,6-第二太阳轮,7-第二行星轮,8-输出齿圈,9-差速器,10-第一制动器,11-第二制动器,12-第二行星架,13-第二齿圈,14-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具体的,所述系统包括动力输入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和动力输出模块,所述动力输入模块用于输入动力,具体的,所述动力输入模块包括壳体和电机1,所述电机1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与所述第二行星排并联,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5、第一行星架2、第一齿圈4和第一行星轮3,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6、第二行星架12、第二齿圈13和第二行星轮7,所述第一太阳轮5与所述第二太阳轮6之间采用空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2与所述第二齿圈1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齿圈4与所述第二行星架12一体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3设置在所述第一行星架2上,所述第一行星轮3与所述第一太阳轮5以及所述第一齿圈4分别啮合,所述第二行星轮7设置在所述第二行星架12上,所述第二行星轮7与所述第二太阳轮6以及所述第二齿圈13分别啮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太阳轮5和所述第二太阳轮6之间的空套结构是指,第一太阳轮5和第二太阳轮6之间间隙配合,实现空转,在本方案中,第一太阳轮5套设在第二太阳轮6上。进一步的,所述电机1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6连接。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将所述动力输入模块输入的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输出模块,以使得所述动力输出模块实现最终的动力输出。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传动模块还包括制动器组件,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行星排之间,具体的,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10和第二制动器11,所述第一制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动力输入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和动力输出模块,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将所述动力输入模块输入的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输出模块,/n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与所述第二行星排并联,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5)、第一行星架(2)和第一齿圈(4),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6)、第二行星架(12)和第二齿圈(13),/n所述第一太阳轮(5)与所述第二太阳轮(6)之间采用空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2)与所述第二齿圈(1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齿圈(4)与所述第二行星架(12)一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挡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动力输入模块、动力传动模块和动力输出模块,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将所述动力输入模块输入的动力传输给所述动力输出模块,
所述动力传动模块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与所述第二行星排并联,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5)、第一行星架(2)和第一齿圈(4),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6)、第二行星架(12)和第二齿圈(13),
所述第一太阳轮(5)与所述第二太阳轮(6)之间采用空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2)与所述第二齿圈(13)一体连接,所述第一齿圈(4)与所述第二行星架(12)一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挡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模块包括壳体和电机(1),所述电机(1)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机(1)与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第二行星排分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挡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第二行星排的第二太阳轮(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挡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模块还包括制动器组件,所述制动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一行星排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挡电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组件包括第一制动器(10)和第二制动器(11),所述第一制动器(10)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灵玲特金达金格刘江海徐志超白增谭艳军林霄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