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549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该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包括:油泵,包括连通的油泵驱动轴和出油腔,所述油泵驱动轴为中空结构且其侧壁处设有第一油孔;驱动电机,包括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和驱动电机转子,所述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为侧壁设有第二油孔的中空结构且套设于所述油泵驱动轴外部,使得通过所述油泵驱动轴从所述出油腔泵出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进入所述驱动电机转子处,以对所述驱动电机转子进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能够简化系统油路、节省布置空间。空间。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市场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以及环境污染,油耗、排放法规政策问题的倒逼下,发展节能和清洁能源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近两年市场上的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不断的丰富,技术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电动车目前的续航、充电问题还没能得到更好的解决,混合动力成为了目前最佳的节能汽车推广路线。
[0003]在混合动力汽车发展中,混动变速箱至关重要。由于电机热量较大,为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及寿命,电机冷却系统成为重要的系统。现有混动变速箱中的电机有采用水冷形式的,需要在壳体上铸造出水套,工艺复杂,需要额外的冷却介质,且造成壳体空间体积增大,不利于轻量化;近年出现了油冷电机,电机采用变速箱润滑油冷却,不需要额外的冷却介质,但是冷却系统油路复杂,电机转子及定子采用压力润滑的方式,系统所需压力较大,混动变速箱油泵驱动消耗功率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简化系统油路、节省布置空间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减小系统所需压力和油泵的驱动消耗功率。
[0006]本技术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油路简单、空间紧凑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
[0007]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包括:
[0008]油泵,包括连通的油泵驱动轴和出油腔,所述油泵驱动轴为中空结构且其侧壁处设有第一油孔;
[0009]驱动电机,包括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和驱动电机转子,所述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为侧壁设有第二油孔的中空结构且套设于所述油泵驱动轴外部,使得通过所述油泵驱动轴从所述出油腔泵出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进入所述驱动电机转子处,以对所述驱动电机转子进行冷却。
[0010]可选地,该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还包括:
[0011]发电机,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旋转轴;
[0012]壳体储油槽,用于收集混合动力变速箱内的齿轮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所述壳体储油槽与所述发电机转子旋转轴连通,以将收集的润滑油通入所述发电机转子旋转轴,从而对所述发电机转子进行冷却。
[0013]可选地,所述出油腔还集成有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壳体储油槽通过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控制阀相连、通过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控制阀相连,所述第一控制阀的开启压力大于所述第二控制阀的开启压力。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均为弹簧式安全阀。
[0015]可选地,该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还包括:
[0016]油冷器,与所述出油腔连通,用于冷却润滑油;
[0017]驱动电机喷淋管,与所述油冷器连通,用于将冷却后的润滑油喷淋至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定子处,以冷却所述驱动电机定子;
[0018]发电机喷淋管,与所述油冷器连通,用于将冷却后的润滑油喷淋至所述发电机的发电机定子处,以冷却所述发电机定子。
[0019]特别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
[0020]本技术将油泵驱动轴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其侧壁处设置第一油孔、将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其侧壁处设置第二油孔,还将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套设于油泵驱动轴的外部,这样从出油腔流出至油泵驱动轴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流出驱动电机转子处,以实现驱动电机转子的冷却。上述结构形式简化了冷却系统的油路,使得冷却系统紧凑,节省了布置空间,同时降低了成本。进一步地,第一隔板的周缘设有沿着远离第二隔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一翻边、第二隔板的周缘设有沿着远离第一隔板的方向伸出的第二翻边。通过设置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使得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能够更顺利地推入油箱本体中,避免划伤油箱本体的内壁。
[0021]进一步地,由于发电机转子采用飞溅冷却这种非压力冷却方式,因此系统所需的压力减小,从而减小了油泵的驱动消耗功率,节省能源浪费,使得油泵小型化,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0022]进一步地,本技术设置了开启压力不同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两个控制阀可以根据进油腔的压力的提高适时先后开启,保证发电机转子有足够的润滑油,实现了发电机转子的按需冷却,减小了油泵的驱动功率。同时,当油道堵塞导致出油腔内压力过高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还可以充当安全阀,以防止油泵压力过高造成损坏。
[002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100包括油泵16和驱动电机17。油泵16包括连通的油泵驱动轴13和出油腔2,油泵驱动轴13为中空结构且其侧壁处设有第一油孔(未示出)。当然,如现有技术中一样,油泵16还包括进油腔1,以使得润滑油从进油腔1泵入出油腔2。驱动电机17包括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12和驱动电机转子11。驱动电
机转子旋转轴12为侧壁设有第二油孔(未示出)的中空结构且套设于油泵驱动轴13外部,使得通过油泵驱动轴13从出油腔2泵出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进入驱动电机转子11处,以对驱动电机转子11进行冷却。可选地,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均有多个。
[0027]本实施例将油泵驱动轴13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其侧壁处设置第一油孔、将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12设置为中空结构并在其侧壁处设置第二油孔,还将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12套设于油泵驱动轴13的外部,这样从出油腔2流出至油泵驱动轴13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第一油孔和第二油孔流出驱动电机转子11处,以实现驱动电机转子11的冷却。上述结构形式简化了冷却系统的油路,使得冷却系统紧凑,节省了布置空间,同时降低了成本。
[0028]如图1所示,另一个实施例中,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100还包括发电机18和壳体储油槽5。发电机18包括发电机转子7和发电机转子旋转轴6。壳体储油槽5用于收集混合动力变速箱内的齿轮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壳体储油槽5可以铸造于发电机转子旋转轴6附近。壳体储油槽5与电机转子旋转轴连通,以将收集的润滑油通入发电机转子旋转轴6,从而对发电机转子7进行冷却。
[0029]本实施例中由于发电机转子7采用飞溅冷却这种非压力冷却方式,因此系统所需的压力减小,从而减小了油泵1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泵,包括连通的油泵驱动轴和出油腔,所述油泵驱动轴为中空结构且其侧壁处设有第一油孔;驱动电机,包括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和驱动电机转子,所述驱动电机转子旋转轴为侧壁设有第二油孔的中空结构且套设于所述油泵驱动轴外部,使得通过所述油泵驱动轴从所述出油腔泵出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孔和所述第二油孔进入所述驱动电机转子处,以对所述驱动电机转子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机,包括发电机转子和发电机转子旋转轴;壳体储油槽,用于收集混合动力变速箱内的齿轮转动时飞溅的润滑油,所述壳体储油槽与所述发电机转子旋转轴连通,以将收集的润滑油通入所述发电机转子旋转轴,从而对所述发电机转子进行冷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腔还集成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