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9096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能够迅速且稳定地进行对离合器的润滑油供给。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第1油路(53),其在第2输入轴(18)内从一端侧延伸至第1位置,从该一端侧对第1油路(53)供给润滑油;第2油路(54),其在第1位置与第1油路(53)连接,且在第2输入轴(18)内延伸至第2位置;第1油孔(55),其在第1位置将润滑油分配至第2离合器(20);以及第2油孔(56),其在第2位置将润滑油分配至变速机构(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变速器内的输入轴供给润滑油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这样的润滑结构:在将具有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的离合器的输入部件侧固定于变速器内的输入轴的结构中,经由输入轴内的油路将润滑油供给至离合器的消除(canceller)室或离合板。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述有这样的结构:经由设于输入轴的油路将润滑油供给至离合器的消除室,并且,经由设于输入轴的另一油路供给离合器的工作油。另外,以往,还为了经由设于输入轴的油孔对配置在输入轴的周围的部件供给润滑油,而使用向离合器供给润滑油的输入轴内的油路。作为配置在输入轴的周围的部件,例如有在输入轴的周围将齿轮等支承成能够旋转自如的轴承或该齿轮、以及同步啮合机构等变速机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50301号公报可是,在经由输入轴内的油路向在该油路的中途的存在于输入轴的周围的机构、和位于该油路的终端部附近的离合器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下,经由设在与它们对应的位置的油孔分配的润滑油的分配量受输入轴的转速的影响而变动。即,在转速快的情况下,更多的润滑油从上游侧的油孔流出,在转速慢的情况下,会产生相反的现象。因此 ,对离合器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量随着输入轴的转速而变化,从而存在这样的问题:损害对离合器的稳定的润滑油供给,或者使润滑油对消除室的填充延迟。为了避免该问题,可以考虑相对于输入轴的油路从存在离合器的一侧的端部供给润滑油。可是,如果这样做,在将用于供给润滑油的液压泵设在变速器的与离合器相反的一侧的情况下,需要另行设置从液压泵至输入轴的离合器侧端部附近的壳体部分为止的较长的油路,从而导致变速器的长度和重量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润滑油迅速且稳定地向离合器供给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的润滑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输入轴,对其输入来自原动机的动力;变速机构,其以能够与所述输入轴同心地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离合器,其能够在使输入到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向所述变速机构传递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切断状态之间切换自如;第I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离合器的位置对应的第I位置,以供给润滑油;第2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第I位置延伸至与所述变速机构的位置对应的第2位置;以及连接油路,其在所述第I位置连接所述第I油路和第2油路,在所述输入轴设有:第I油孔,所述第I油孔从所述第I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I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离合器;和第2油孔,所述第2油孔从所述第2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2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变速机构。在该结构中,供给至第I油路的润滑油直接流动至与离合器的位置对应的第I位置,在第I位置,所述润滑油被从第I油孔向离合器的消除室或离合器的其它部分分配。而且,剩余的部分随后从第2油路的位于第2位置的第2油孔被分配至变速机构。因此,在到达第I油孔为止的期间内,润滑油不会向其它部分流出,因此,始终将稳定的量从第I油孔直接分配至离合器。由此,能够利用润滑油迅速填充离合器的消除室,还能够将润滑油稳定地供给至离合器的摩擦卡合构件等。另外,在第I油路上,直至到达离合器为止不存在油孔等敞开部,因此,在变速器被搁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润滑油泄漏。 在本专利技术中具备中间轴,所述中间轴配置在所述输入轴的外周侧,并且以能够与该输入轴同心地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所述变速机构配置在所述中间轴上,从所述变速器的壳体对该第I油路的所述一端侧进行向所述第I油路的润滑油供给,所述离合器的输入部件配置于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侧的端部,所述离合器的输出部件在所述一端侧的端部被固定于所述中间轴的所述另一端侧的端部,所述变速机构自所述中间轴的与所述输出部件固定的固定部分起配置到所述一端侧。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也可以为,所述壳体具备 第I壳体,其与所述原动机结合;和第2壳体,其与所述第I壳体结合,用于收纳所述变速机构,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被所述第2壳体支承,且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第I壳体侧,从所述第I壳体对所述第I油路进行润滑油的供给。由此,能够从设于第I壳体的液压泵将润滑油供给至第I油路,而不通过第2壳体。因而,能够缩短变速器的全长,并且,能够缩短到离合器为止的油路,从而使润滑结构简单化。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润滑结构的变速器的概略图。图2是图1的奇数档变速部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8:第2输入轴(输入轴);19:第2副输入轴(中间轴);20:第2离合器(离合器);40:变速机构;42:离合器鼓(输入部件);43:离合毂(输出部件);46:消除室;51:消除用油孔;53:第I油路;54:第2油路;55 第I油孔;56:第2油孔;57:环绕油路;58:连通油孔;T:第I壳体;M:第2壳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润滑结构的变速器I是采用两个离合器以用于奇数档和偶数档的变速的双离合式变速器。S卩,变速器I具备:变矩器2,其通过流体传递从原动机输入的动力;偶数档变速部3,其将来自变矩器2的动力向偶数档变速;奇数档变速部4,其将来自变矩器2的动力向奇数档变速;输出部6,其将分别来自偶数档变速部3和奇数档变速部4的变速档的动力向差速器5输出;以及倒档变速部7,其对来自变矩器2的动力进行变速以用于后退。收纳变速器I的壳体由第I壳体T和第2壳体M构成。第I壳体T收纳与原动机结合的变矩器2。第2壳体M收纳偶数档变速部3、奇数档变速部4、倒档变速部7以及差速器5。偶数档变速部3具备:第I输入轴8,其与变矩器2的输出侧连结;第I副输入轴9,其被第I输入轴8支承成能够在同一轴线上旋转自如;以及第I离合器10,其能够在使第I输入轴8的动力传递至第I副输入轴9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第I离合器10位于第I输入轴8和第I副输入轴9的与变矩器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在第I输入轴8设有驱动惰轮11,该驱动惰轮11用于将动力传递至倒档变速部7和奇数档变速部4。在第I副输入轴9设有分别传递2速、4速、6速以及8速各偶数变速档的动力的2速驱动齿轮12、4速驱动齿轮13、6速驱动齿轮14以及8速驱动齿轮15。另外,在第I副输入轴9设有:2-4速同步啮合机构16,其将2速驱动齿轮12和4速驱动齿轮13选择性地与第I副输入轴9连结;和6-8速同步啮合机构17,其将6速驱动齿轮14和8速驱动齿轮15选择性地与第I副输入轴9连结。奇数档变速部4具备:第2输入轴18,其与第I输入轴8平行地设置;第2副输入轴19,其被第2输入轴18支承成能够在同一轴线上旋转自如;以及第2离合器20,其能够在使第2输入轴18的动力传递至第2副输入轴19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断开状态之间切换自如。并且,第I离合器10和第2离合器20是湿式离合器。在第2输入轴18设有从动惰轮21,动力经过该从动惰轮21被输入。在第2副输入轴19设有分别传递I速、3速、5速以及7速各奇数变速档的动力的I速驱动齿轮22、3速驱动齿轮23、5速驱动齿轮24以及7速驱动齿轮25。另外,在第2副输入轴19设有:1-3速同步啮合机构26,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的润滑结构具备:输入轴,对其输入来自原动机的动力;变速机构,其以能够与所述输入轴同心地旋转自如的方式设置;离合器,其能够在使输入到所述输入轴的动力向所述变速机构传递的传递状态与切断该传递的切断状态之间切换自如;第1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输入轴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离合器的位置对应的第1位置,以供给润滑油;第2油路,其在所述输入轴内从所述第1位置延伸至与所述变速机构的位置对应的第2位置;以及连接油路,其在所述第1位置连接所述第1油路和第2油路,在所述输入轴设有:第1油孔,所述第1油孔从所述第1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1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离合器;和第2油孔,所述第2油孔从所述第2油路的内周面贯穿至该输入轴的外周面,以在所述第2位置将所述润滑油分配至所述变速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景太町田昭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