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4982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将积存在变速器的壳体的第二室的机油向第一室顺畅排出,降低因配置在第二室的旋转体产生的机油的搅拌阻力并减少气泡向机油的混入。在第二室的与第一旋转体的下部外周面对置的第一壁面形成朝向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突出的第一肋,在面对第一肋的靠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滞后侧的分隔壁形成第一连通孔,在面对第一肋的靠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提前侧的分隔壁形成第二连通孔,从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向旋转方向提前侧飞散的机油和朝向第二室的第一壁面从旋转方向滞后侧流下的机油被第一肋遮挡而不发生正面碰撞,能够防止因机油的搅拌而产生气泡并将在第一肋两侧捕获的机油分别通过第一及第二连通孔而向第一室顺畅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的机油排出构造,在变速箱的内部隔着分隔壁而划分出第一室及第ニ室,在从所述第一室内贯穿所述分隔壁而向所述第二室内伸出的第一旋转轴上设置第一旋转体,将伴随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而从其外周部沿切线方向飞散的机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室的底部的储油部排出。
技术介绍
由下述专利文献I公开了如下结构由具有回油孔21的分隔壁2将变速器的壳体3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室4及第ニ室5,利用设置于分隔壁2的回油肋20将在第二室5的内部旋转的齿轮17所扬起的机油向回油孔21引导,由此,机油从第二室5回流至第一室4。·另外,由下述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结构由配置在变速器的主箱体670的内部的划分壁部301划分出用于收纳旋转的鼓691的变速齿轮收纳部101、和捕获并储存由鼓691扬起的机油的捕获箱350,将预定量的机油储存在捕获箱350中,由此,适当地维持主箱体670中的机油的液面来降低齿轮等对机油产生的搅拌阻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1-1180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68150号公报然而,由分隔壁将变速器的壳体划分成第一室及第ニ室,使积存在第二室中的机油从分隔壁的连通孔向第一室回流的情况下,在第二室的内部存在有从配置于此的旋转体飞散的机油的流动、和沿第二室的内周壁面因重力流下的机油的流动,因此,若没有以避免这两种机油的流动相互干渉的方式设置连通孔的位置,则存在下述可能性机油被过度搅拌而产生气泡,或者,机油朝向连通孔的顺畅的流动被阻碍而导致第二室的机油的液面上升且搅拌阻力増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将积存于变速器的壳体的第二室中的机油顺畅地排出到第一室,从而减小因配置在第二室的旋转体产生的机油的搅拌阻カ,并且减少气泡向机油中的混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技术方案I记载的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其中,在壳体的内部隔着分隔壁而划分出第一室和第二室,在从所述第一室内贯穿所述分隔壁而向所述第二室内伸出的第一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一旋转体,将伴随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而从其外周部沿切线方向飞散的机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室的底部的储油部排出,所述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室的与所述第一旋转体的下部外周面对置的第一壁面形成有朝向该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突出的第一肋,在面对所述第一肋的靠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滞后侧的所述分隔壁,形成有使所述第二室与所述第一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并且,在面对所述第一肋的靠所述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提前侧的所述分隔壁,形成有使所述第二室与所述第一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孔。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室内贯穿所述分隔壁而向所述第二室内伸出的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旋转体,第二壁面从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上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朝向该第二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提前侧向斜下方延伸,从该第二壁面的端部突出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外周面延伸的第二肋,在面对被夹在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二肋之间的位置的所述分隔壁,形成有使所述第二室与所述第一室连通的第三连通孔。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I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室内贯穿所述分隔壁而向所述第二室内伸出的第二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旋转体,第三壁面从与所述第二旋转体的上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朝向该第二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滞后侧向下方延伸,从该第三壁面的端部突出设置有朝向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外周面延伸的第三肋,在面对被夹在所述第三壁面与所述第三肋之间的位置的所述分隔壁,形成有使所述第二室与所述第一室连通的第四连通孔。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同,在轴向观察所述第一、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右侧上方,在轴向观察所述第一、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左侧上方。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2或技术方案3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的形状是包围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周围的长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在技术方案4的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室的形状是包围所述第一旋转体和所述第二旋转体的周围的长圆形状或椭圆形状。此外,实施方式的第一主输入轴13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旋转轴对应,实施方式的第二主输入轴14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旋转轴对应,实施方式的第一离合器17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旋转体对应,实施方式的第二离合器18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旋转体对应,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箱体52及箱体罩53与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对应,实施方式的油底壳56与本专利技术的储油部对应。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的结构,在第二室的与设置在第一旋转轴上的第一旋转体的下部外周面对置的第一壁面,形成有朝向该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突出的第一肋,在面对第一肋的靠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滞后侧的分隔壁,形成有使第二室与第一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孔,并且,在面对第一肋的靠第一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提前侧的分隔壁形成有使第二室与第一室连通的第二连通孔,所以,从第一旋转体的外周面向旋转方向提前侧飞散的机油和朝向第二室的第一壁面从旋转方向滞后侧流下的机油被第一肋遮挡而不发生正面碰撞,能够防止因机油的搅拌导致气泡的产生,并能够使在第一肋的两侧捕获的机油分别通过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而向第一室顺畅地排出。由此,能够使配置在第二室的第一旋转体不浸溃于机油中而降低搅拌阻力。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的结构,在从第一室内贯穿分隔壁而向第二室内伸出的第ニ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旋转体,第二壁面从与第二旋转体的上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朝向该第二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提前侧向斜下方延伸,从该第二壁面的端部突出设置有朝向第二旋转体的外周面延伸的第二肋,在面对被夹在第二壁面与第二肋之间的位置的分隔壁,形成有使第二室与第一室连通的第三连通孔,所以,从第二旋转体飞散的机油和从第一旋转体飞散的机油被第二肋遮挡,能够防止它们碰撞以防止气泡的产生,井能够将被第二肋捕获的机油通过第三连通孔而向第一室顺畅地排出。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结构,在从第一室内贯穿分隔壁而向第二室内伸出的第ニ旋转轴上设置有第二旋转体,第三壁面从与第二旋转体的上部外周面对置的位置朝向该第二旋转体的旋转方向滞后侧向下方延伸,从该第三壁面的端部突出设置有朝向第二旋转体的外周面延伸的第三肋,在面对被夹在第三壁面与第三肋之间的位置的分隔壁,形成有使第二室与第一室连通的第四连通孔,所以,附着于第三壁面而因重力流下的机油和从第ニ旋转体飞散的机油被第三肋遮挡,能够避免它们碰撞以防止气泡的产生,井能够将被第三助捕获的机油通过第四连通孔而向第一室顺畅地排出。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结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同,在轴向观察第一、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的情况下,第二旋转轴位于第一旋转轴的·右侧上方,在轴向观察第一、第二旋转轴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在所述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中,在壳体(52、53)的内部隔着分隔壁(52a)而划分出第一室(54)和第二室(55),在从所述第一室(54)内贯穿所述分隔壁(52a)而向所述第二室(55)内伸出的第一旋转轴(13)上设置有第一旋转体(17),将伴随所述第一旋转体(17)的旋转而从其外周部沿切线方向飞散的机油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室(54)的底部的储油部(56)排出,所述变速器的机油排出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室(55)的与所述第一旋转体(17)的下部外周面对置的第一壁面(55a)形成有朝向该第一旋转体(17)的外周面突出的第一肋(61),在面对所述第一肋(61)的靠所述第一旋转体(17)的旋转方向滞后侧的所述分隔壁(52a),形成有使所述第二室(55)与所述第一室(54)连通的第一连通孔(57),并且,在面对所述第一肋(61)的靠所述第一旋转体(17)的旋转方向提前侧的所述分隔壁(52a),形成有使所述第二室(55)与所述第一室(54)连通的第二连通孔(58)。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光男田中祥雅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