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63021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1-25 0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及车辆,包括壳体、主轴、轴承及油路管,油路管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且为沿主轴的轴向方向具有开口,使得在变速器运行时,其内部因主轴旋转而飞溅出来的润滑油在溅到壳体的内壁上后,沿壳体的内壁向下流淌,并且积攒到位于内壁上的油路管的内部,第一通油孔可将油路管内积攒的润滑液引向轴承,实现对轴承的润滑作用,可将在变速器内飞溅出的大部分润滑油通过油路管有效地积攒与收集起来,防止润滑油的浪费,再将积攒的润滑油通过第一通油孔引导到轴承上,起到对轴承的定向润滑作用,保证了在变速器中的轴承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防止轴承出现因润滑不当发生的磨损,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优化了用户在驾驶时的体验。

Transmissions and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shaft, bearing and oil pipe, oil pip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axial direction along the axis of the transmission that has an opening, in operation, the internal rotation of the spindle and splash out for lubricating oil splashed on the shell on the wall,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long the flowing downward,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internal circuit locat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ube, the first oil hole of the lubricating fluid to accumulate oil bearing tube, realize the lubrication of bearing, the majority of lube oil splash within the transmission effectively saved and collected through the oil pipe, to prevent the waste lubricating oil, the lubricating oil accumulated through the first hole to guide bearing, at the direction of lubrication on bearing, ensure the bearings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It has good lubrication effect, prevents the wear of the bearing due to improper lubrication,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 and optimiz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user when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的变速器大多采用短圆柱滚针轴承,但是其中的轴向间隙的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齿轮的轴向干涉和同步器的换档啮合长度控制上就比较难以保证,也容易产生掉档和干涉噪音等问题,因此,现在一些变速器轴承设计采用圆锥滚子轴承,产生的轴向间隙由调整垫片来消除,但圆锥滚子轴承在润滑时其效果不如圆柱滚针轴承,使轴承容易产生磨损等问题,严重影响变速器的正常使用。因此,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在运行时能提高圆锥滚子轴承的润滑效果的变速器及车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变速器包括壳体、主轴和轴承,主轴及轴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变速器还包括:油路管,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油路管沿主轴的轴向方向具有开口,开口的方向为朝向壳体的顶部;其中,在油路管靠近轴承的一端具有第一通油孔,第一通油孔可将油路管内的润滑液引向轴承。本技术提供的变速器包括壳体、主轴、轴承及油路管,油路管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壁上,油路管与壳体的长度相等,并且为沿主轴的轴向方向具有开口,使得在变速器运行时,其内部因主轴旋转而飞溅出来的润滑油在溅到壳体的内壁上后,沿壳体的内壁向下流淌,并且积攒到位于内壁上的油路管的内部,同时在油路管靠近轴承的一端具有第一通油孔,第一通油孔可将油路管内积攒的润滑液引向轴承,实现对轴承的润滑作用,通过设置油路管和第一通油孔,可将在变速器内飞溅出的大部分润滑油通过油路管有效地积攒与收集起来,防止润滑油的浪费,再将积攒的润滑油通过第一通油孔引导到轴承上,起到对轴承的定向润滑作用,保证了在变速器中的轴承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防止轴承出现因润滑不当发生的磨损,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优化了用户在驾驶时的体验。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及车辆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开口的长度与油路管的长度相等,使得开口沿轴向贯通于油路管。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油路管的开口设置为与油路管的长度相等,使得开口沿轴向贯通于油路管,在变速器运转时,保证足够长的开口能积攒到足够多的被飞溅出的润滑油,通过大量的润滑油使得轴承被润滑的效果更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壳体内部设置有贯通的第二通油孔,第二通油孔的侧壁与第一通油孔连通,第二通油孔的底端朝向主轴的轴线方向。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壳体内部设置有贯通的第二通油孔,并且第二通油孔的侧壁与第一通油孔连通,在油路管的内部积攒到足够多的润滑油时,从第一通油孔中流入到第二通油孔内,由于第二通油孔的底端为朝向主轴的轴线方向,因此可以保证润滑油能快速地流向主轴及轴承处,提高润滑的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第二通油孔远离主轴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垫。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二通油孔为钻孔取得,这样在第二通油孔远离主轴的一端上肯定需要设置密封垫将该第二通油孔进行密封,防止流向主轴的润滑油从第二通油孔的另一端流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油路管与壳体为一体式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将油路管与壳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使得油路管与壳体与一体式铸造成型,提升制造效率,同时可以保证油路管的长度和宽度均能达到积攒到润滑油的效果,不会被制造工艺限制,此外,一体式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提供壳体与油路管的使用寿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油路管的轴线与轴承的轴线相平行,且油路管靠近第一通油孔端的高度小于油路管另一端的高度。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将油路管与壳体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并且为一体式铸造成型,在制造上要能保证铸造出细长的油路管,因此在生产时上除了可以使用消失模制造方法,还可以将油路管设计为具有拔模斜度,使油路管靠近第一通油孔端的高度小于油路管另一端的高度,保证在铸造成型后能轻易将模具从油路管中拔出。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在油路管远离第一通油孔的一端上设置有油堵头,油堵头的高度大于油路管的高度,且油堵头可将油路管的端口密封。在该技术方案中,油路管在远离第一通油孔的一端为敞开端,为防止在油路管内积攒的润滑油从该敞开端流出,因此在该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油堵头,油堵头可将油路管的敞开端堵住,保证积攒的润滑油可以只从第一通油孔出流出到主轴及轴承处进行润滑。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油堵头为中空结构,且在油堵头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外周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形状与密封槽的形状相适配。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油堵头的侧壁上开设有密封槽,并且该密封槽外周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形状与密封槽的形状相适配,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实现对油路管更进一步的密封,保证密封效果,同时,为降低油堵头的质量,减轻变速器的负担,将油堵头的中间设置非全为实体的结构,保证与润滑油接触的区域具有实体,而其他部位可以中空结构,有效地减轻了油堵头的质量。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密封圈的高度大于密封槽的高度,使得密封圈在套设到密封槽后高出密封槽1mm至3mm。在该技术方案中,密封圈的高度设置为大于密封槽的高度,使得密封圈在套设到密封槽后高出密封槽1mm至3mm,保证在与油堵头配合时,能有效地对油堵头内部的润滑油进行密封,防止发生润滑油泄漏。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开口的宽度为8mm至30mm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开口的宽度设置为8mm至30mm之间,使得油路管设置在壳体的内侧壁上即不会影响到变速器的正常运转,也会有足够的宽度进行存储润滑油。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油路管的管壁的厚度为2mm至4mm之间;和/或油路管的高度为5mm至20mm之间。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因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根据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出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出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油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出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油堵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出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油堵头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5出示了图4中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油堵头在A-A处的截面示意图;图6出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7出示了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的油堵头与密封圈的装配示意图。附图标记: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壳体,102第二通油孔,104密封垫,20主轴,202轴承,30油路管,302开口,304第一通油孔,306油堵头,308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速器及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壳体、主轴和轴承,所述主轴及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油路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油路管沿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方向为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其中,在所述油路管靠近所述轴承的一端具有第一通油孔,所述第一通油孔可将所述油路管内的润滑液引向所述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所述变速器包括壳体、主轴和轴承,所述主轴及所述轴承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油路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油路管沿所述主轴的轴向方向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方向为朝向所述壳体的顶部;其中,在所述油路管靠近所述轴承的一端具有第一通油孔,所述第一通油孔可将所述油路管内的润滑液引向所述轴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长度与所述油路管的长度相等,使得所述开口沿轴向贯通于所述油路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贯通的第二通油孔,所述第二通油孔的侧壁与所述第一通油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油孔的底端朝向所述主轴的轴线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通油孔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垫。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管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管的轴线与所述轴承的轴线相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芳王维传申文权任华林谢小兵苏亮俞方施建峰范凯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