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3645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7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包含两个纵梁(11),所述纵梁分别具有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11a);第一横梁(12),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纵梁(11)上并且沿车辆横向连接着这些纵梁(11);第二横梁(13),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于第一横梁(12)地安置;以及两个托架(14),所述托架分别在端侧固定在纵梁(11)之一上并且分别固定在第二横梁(13)上,从而使第二横梁(13)固定在纵梁(11)上,其中,每个托架(14)具有一个或多个设计用于耦连车轮导向元件的固定部段(14d、14e),并且托架(14)分别被设计为板材成型件。副车架具有刚性和强度较高且构件重量又较低的特征。此外该副车架能够廉价地被制造出来。这种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对单个构件的壁厚的优化设计并且由此实现材料用量的最小化。此外更佳地充分利用了可用的结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包含两个纵梁(11),所述纵梁分别具有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11a);第一横梁(12),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纵梁(11)上并且沿车辆横向连接着这些纵梁(11);第二横梁(13),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于第一横梁(12)地安置;以及两个托架(14),所述托架分别在端侧固定在纵梁(11)之一上并且分别固定在第二横梁(13)上,从而使第二横梁(13)固定在纵梁(11)上,其中,每个托架(14)具有一个或多个设计用于耦连车轮导向元件的固定部段(14d、14e),并且托架(14)分别被设计为板材成型件。副车架具有刚性和强度较高且构件重量又较低的特征。此外该副车架能够廉价地被制造出来。这种连接结构可以实现对单个构件的壁厚的优化设计并且由此实现材料用量的最小化。此外更佳地充分利用了可用的结构空间。【专利说明】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包含两个纵梁,所述纵梁分别具有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所述纵梁上并且沿车辆横向连接着这些纵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地安置。由DE 10 2006 058 993 Al已知这种副车架。该副车架的第二横梁纵向上被分割并且由两个壳型件组装而成。在此,两个壳型件形成相互对置的轴承支座部段,在所述轴承支座部段之间安置有车轮导向元件的轴承。此外,第二横梁的壳型件之一还具有两个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由DE 199 22 800 Al还已知一种具有两个纵梁以及两个横梁的副车架。横梁之一在此通过两个轻质金属铸件制成的节点元件与纵梁相连接。在该节点元件中,分别集成有多个用于车轮导向元件的支架和用于将副车架连接在车身结构上轴承元件的支架。用于将副车架连接在车身结构上的轴承元件的其他支架处于纵梁上,为此该纵梁延伸穿过另一个横梁。此夕卜,由DE 30 48 754 Al、DE 33 40 973 Al、DE 101 20 934、EP I 591 348 Al、DE 102005 045 295 AUDE 10 2007 018 167 Al 和 WO 2011/032631 Al 还已知其他副车架。基于背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副车架结构设计的备选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较高刚性和强度以及较低构件重量的特征,并且该副车架能够被廉价地制造出来。在这方面,由DE 10 2006 058 993 Al已知的副车架主要针对强度性能进行了优化。在由DE 199 22 800 Al已知的副车架可知,如果该副车架由钢制造,则该副车架具有相对较高的构件重量。与此相反地,在DE 199 22 800 Al中使用了轻质金属或塑料,然而使用轻质金属或塑料又导致了相对较高的材料成本。所述技术问题通过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副车架得以解决。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包含两个纵梁,所述纵梁分别具有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所述纵梁上并且沿车辆横向连接着这些纵梁;以及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地安置。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副车架还包含两个托架,所述托架分别从端侧固定在所述纵梁之一上,并且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从而使所述第二横梁固定在所述纵梁上,其中每个托架具有一个或多个设计用于耦连车轮导向元件的固定部段,并且所述托架分别被设计为板材成型件。由此避免了前述现有技术中所固有的缺点。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可以在减轻总重量的同时提高刚性和强度。通过集成的托架可以将副车架的单个部件的壁板厚度调节为相应所需的尺寸,从而较佳地对材料充分利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尤其考虑到了由车轮导向产生的通过合适的车轮导向元件被传导至副车架中的力以及沿车身结构的方向的力线。与DE 199 22 800 Al不同的是,所述副车架可由钢制成,其明显具有成本优势。优选至少纵梁、第二横梁和托架由钢制成。在另外的权利要求中提供了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第二横梁优选具有两个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通过将车身侧的固定部段布置在两个横梁上,使得出于对刚性和强度方面的考虑,与将车身侧的固定部段额外地集成在托架中相比,将车轮导向元件嵌接在托架中可以使托架具有较低的重量,因为前者(将车身侧的固定部段额外地集成在托架中)鉴于力的作用方向还需要其它指向的加固。根据有利的设计方案,当沿着相对于所述副车架的安装位置的高度方向观察时,每个托架具有具备两个侧面段和一个连接这些侧面段的中间部段的C型形状。在此,该C型形状分别从车辆纵向中轴线开始向外敞开。这可以实现车轮导向元件在托架上的稳定且节省空间的铰接。从所述中间部段伸出的翼板优选弯入所述两个侧面段之间。在此所述翼板抵靠支撑着侧面段,由此托架在没有较大耗费的情况下被额外地加固。这尤其在支持车轮导向力方面是有利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另外有利的设计方案,在所述侧面段之间安置有连接板(Blechaschse),并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面段相连接。在此如此安置连接板,使得所述托架沿各自作用的纵梁的纵向被加固。由此获得进一步的刚性提高,为此所述刚性提高可被用于减小托架的壁厚并进而减小托架的重量。连接板可以设计为单独的单层板材,所述单层板材被焊接在侧面段之间。根据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连接板由从与各自纵梁相对置的侧面段弯折出的壁板部段构成。所述壁板部段在其自由端部上与纵梁侧的侧面段焊接。在这种情况下则不需要单独的板材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副车架具有由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撑起的主延伸面。每个托架具有分别用于耦连车轮导向元件的第一固定部段和第二固定部段,其中,相对于所述副车架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固定部段安置在所述主延伸面的上方,并且所述第二固定部段安置在所述主延伸面的下方。通过将多个用于车轮导向元件的固定部段集成在托架中,使得与传统的对于每个连接位置在板材结构上焊接有单独的托架的解决方案相比减小了制造和组装费用。出于相同的目的,根据需要在每个托架上额外地设置有稳定器轴承支座,因为在构件重量方面无需更多耗费的情况下就可以承受与托架结构相关的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有利的设计方案,在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上安装有用于容纳橡胶金属轴承的轴套,以便消声地或声脱耦地将所述副车架连接在车身结构上,或者安装有套筒,以便实现所述副车架在车身结构上的刚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有利的设计方案,所述纵梁的端侧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托架上。这可以在连接区域内实现有利的壁板厚度调节。所述托架优选安置在所述纵梁的端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纵梁尤其分别通过端侧的端部固定在所述托架上,但是未直接连接在所述第二横梁上。这可以实现特别有利的壁板厚度调节并且由此实现较低的总重量。按照本专利技术副车架特别适用于多联杆后车桥,其中,第二横梁优选沿前进行驶方向位于第一横梁的前面。然而原则上也可以相反地安装。此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也可以用在前桥上。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示出从斜前方观察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示出从后下方观察的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含:两个纵梁(11),所述纵梁分别具有设计用于耦连在车身结构上的固定部段(11a),第一横梁(12),所述第一横梁固定在所述纵梁(11)上并且沿车辆横向连接着所述两个纵梁(11),以及第二横梁(13),所述第二横梁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梁(12)地安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还包含两个托架(14),所述各托架分别从端侧固定在所述纵梁(11)之一上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13)上,从而使所述第二横梁(13)固定在所述纵梁(11)上,其中,每个托架(14)具有一个或多个设计用于耦连车轮导向元件的固定部段(14d、14e),并且所述托架(14)分别被设计为板材成型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沙赫特J拉蒙莫斯泰罗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埃戴技术部经济利益集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