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22981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两个沿车辆横向(y)相互间隔的、用于连接在车身上的前接头部件(1),该前接头部件通过前横梁(3)相互连接,该副车架还具有增强部件(5),该增强部件以纵向偏移量(Δx)与前横梁(3)间隔地在第一连接位置(I)上——尤其可拆卸地——装配在两个前接头部件(1)上。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增强部件(5)沿车辆纵向(x)向前通过至少一承载腿(27)延长,该承载腿在跨越纵向偏移量(Δx)的情况下在第二连接位置(II)上——尤其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前横梁(3)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组装这种副车架的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已知由转向架构成的、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它也称为转向架束,并且通常作为驱动设备-支架使用,它通过相应的连接位置与车身、即与车身-纵梁以及例如与A柱的地面侧的连接点螺栓连接。这种副车架不仅可以在前轴部位使用,而且可以在后轴部位使用。由DE 10 2011 101 408 Al示出这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它例如具有矩形的封闭的框架,其中前横梁和后横梁以及侧向纵梁通过接头部件、例如铸铝接头相互连接。在前铸造接头和后铸造接头上分别设有连接点,用于把副车架螺栓连接在车身上。此外在前铸造接头和后铸造接头上也集成了其它功能,例如用于车轮悬架导杆的导杆托架。由DE 102011 101 408 Al已知的副车架还具有由十字撑杆构成的增强部件,在其中可以组合地成形后铸造接头。该增强部件在其前部上在第一连接位置、例如螺纹凸台上与前铸造接头螺栓连接。两个前铸造接头还通过前横梁相互连接。这个前横梁以纵向偏移量设置在上述第一连接位置前面(或增强部件前面)。尤其在前横梁部位导入大的运行力。由此尤其前横梁以大量的材料消耗、即大的壁厚构成,用于满足对于零部件刚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以及一种用于制造这种副车架的方法,其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提高所述副车架的零部件刚性。这个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以实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改进方案。本专利技术基于这个事实:尽管存在前横梁和扁平的、板状的加固部件,所述副车架的零部件刚性尤其在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时也可能是有问题的。由于这个背景,按照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增强部件/加强部件沿车辆纵向向前通过至少一承载腿延长。该承载腿在跨越上述纵向偏移量的情况下在第二连接位置上以零部件刚性的方式连接在前横梁上。所述承载腿在前横梁上的连接是可拆卸的,例如利用螺栓连接实现,或者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例如利用焊接实现。在增强部件的承载腿与前横梁之间的第二连接位置可以沿车辆横向定位在两个前接头部件之间。通过把增强部件附加地连接在前横梁上得到另一负荷路径,通过该负荷路径可以将运行力从前横梁导入到增强部件中,由此明显提高副车架的零部件刚性。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腿是增强部件的材料一致的和/或一体的组成部分。在此所述承载腿可以基本以水平取向延伸。所述承载腿还可以由扁平型材构成,例如是增强部件的板状的、扁平的延长部。所述增强部件同样可以是扁平的、板状的零部件(例如薄板)。所述增强部分还可以沿车辆横向具有相互间隔的后接头部件,通过它们所述副车架可以连接在车身上。所述增强部件可以全平面地在前接头部件与后接头部件之间延伸。对此备选地,所述增强部件可以具有横向、对角和/或纵向延伸的撑杆,它们桁架式地设置或者设置成十字撑杆。为了进一步提高零部件刚性,所述前横梁可以与增强部件的承载腿不同,不是由扁平型材以水平取向构成,而是由沿车辆高度方向竖立的立棱边型材(Hochkantprofil)构成。此外所述增强部件的承载腿可以装配在前横梁的底面上。由此在横截面中观察得到基本L形的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具有水平的承载腿以及垂直向上竖立的前横梁。在进一步提高零部件刚性方面,所述前横梁可以具有封闭的空心型材。对此备选地也可以使前横梁由敞开的角型材构成,由此提供附加的结构空间,例如用于布置转向机构或者行走机构的其它需要结构空间的部件、例如转盘。用于这种转向机构的结构空间优选可以沿车辆纵向位于前横梁后面。其优点是,用于转向机构的结构空间在下方由增强部件的承载腿限制,由此使转向机构例如被保护免受石块冲击地设置。尤其在车身中常见的大批量生产时,使副车架简单地适配于不同汽车的车型是有利的,因为逻辑上只需准备更少量的零部件是有利的。因此在装配副车架时可以首先提供副车架-基本结构,它可以与各自车型无关地使用。所述副车架-基本结构形成预装配单元、优选焊接组件,其中所述前横梁和增强部件、必要时也包括后接头部件一体地且优选不可拆卸地相互连接。为了实现个性化的副车架,可以根据车型将专门适配的前接头部件作为预装配单元的独立零部件装配。优选前横梁可以在其两个沿横向设置的端侧上分别通过第三连接位置可拆卸地、例如通过螺栓连接与两个前接头部件连接。第三连接位置和上述的第一连接位置(即在增强部件与两个前接头部件之间)通过上述的纵向偏移量相互间隔。特别优选在预装配单元中所述增强部件、前横梁以及也包括后接头部件不可拆卸地组成预装配单元。上面解释的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有利设计方案和/或改进方案可以单独或者也可以以相互间任意的组合使用一一除了例如在明确的关系或者不可组合的选择的情况下。【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和其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以及其优点。附图示出:图1副车架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2图1中沿着剖面1-1的剖面图;图3对应于图2的视图,其中前横梁具有敞开的角型材;图4副车架预装配状态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单独示出副车架。该副车架沿车辆纵向X分别具有侧面的前接头部件1,该前接头部件在这里示例地由箱型铸铝接头构成。两个接头部件I沿车辆横向y通过副车架横梁3连接。沿车辆纵向X向后在两个前铸铝接头I上连接有扁平的、板状的增强部件5,该增强部件基本桁架式地通过纵撑杆7、横撑杆9以及对角延伸的撑杆10构成。在增强部件5的后部上,材料一致的且一体的后接头部件11组合地设置在增强部件5上。两个前接头部件I在顶面分别具有螺栓位置13,用于连接在未示出的车身纵梁上。而两个后接头部件11分别具有螺栓位置15,用于连接在纵梁上的车身A柱根部上。在两个前接头部件I的螺栓位置13下方,转向通道17配有转向器支架19(图2或3),在转向器支架上可以铰接未示出的车轮悬架转向器。通过前接头部件I的两个转向通道17导引未示出的转向机构的转向杆,其结构空间24(图2)沿车辆纵向X设置在前横梁3后面。[0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两个沿车辆横向(y)相互间隔的、用于连接在车身上的前接头部件(1),该前接头部件通过前横梁(3)相互连接,该副车架还具有增强部件(5),该增强部件具有沿车辆横向(y)相互间隔的、用于连接在车身上的后接头部件(11),并且以纵向偏移量(Δx)与前横梁(3)间隔地在第一连接位置(I)上——尤其可拆卸地——装配在两个前接头部件(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部件(5)沿车辆纵向(x)向前通过至少一承载腿(27)延长,该承载腿在跨越纵向偏移量(Δx)的情况下在第二连接位置(II)上——尤其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前横梁(3)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克拉默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