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副车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69018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副车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能够使用相对较小的设备通过相对简单的过程制造副车架,从而降低了副车架的制造成本。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副车架的焊接部分的面积最小化,从而防止制成的副车架产生不期望的变形,因此保持了副车架的高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尽管只包括简单过程却非常精确的副车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车辆的副车架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发动机室的下面,并支撑悬架臂、发动机和变速器。通常,副车架具有四边形的形状并在其四个角安装到车身的下部。因此,为了确保通过悬架臂连接到车身上的车轮相对于车身的精确调整的状态,副车架的高精确度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为了将副车架本身安装到车身上,副车架的四个角的安装位置必须精确设定。副车架通常是通过将多个部件彼此焊接在一起而制造出来的。如此,在需要将很多个部件通过焊接连接起来的情况下,会存在由于制造过程完成之后的热变形,而降低副车架的精确度的可能性,尽管在制造过程中已经确保了这种精确度。同时,当发生车辆碰撞时,副车架起到缓冲来自车辆前部的冲击的作用。如果副车架包括过多数量的通过焊接装配的部件,则该副车架可能不能够充分地缓冲该冲击并可能容易地断裂。优选地,副车架的制造方法应尽可能简单并且制造副车架所需的设备应尽可能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该方法能够使用相对较小的设备通过相对简单的过程制造副车架,从而降低了副车架的制造成本,并且该方法还能使焊接部分的面积最小化,从而防止制成的副车架产生不期望的变形,因此保持了副车架的高精确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包括制造前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以及后构件的步骤,其中前构件包括形成车身前部的四边形副车架的前侧,左构件和右构件分别连接到前构件的相对的两端并向车身后部延伸预定长度,从而形成副车架的相对的两侧,而后构件包括形成车身后部的四边形副车架的后侧并且在其相对的两端与左构件和右构件相连接。将左构件、右构件和前构件之间的接合处,以及后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之间的接合处进行焊接。附图说明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本质和目的,应该结合附图参考以下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显示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方法制造的车辆副车架的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的流程图;和图3是图解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副车架的制造方法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考图1,车辆的副车架1包括前构件3、后构件5、左构件7和右构件9。前构件3具有分别形成在前构件3的相对的两端以便将前构件3安装到车身上的车身装配孔11,和整体设置在前构件3中部的发动机转动(engine roll)装配部件13。后构件5具有车身装配孔11,其整体形成在后构件5各自相对的两端以便将后构件5安装到车身上。参考图2和图3,为了制造副车架1,将前构件3和后构件5的上部件和下部件分别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制造出前构件3和后构件5。其后,将通过把上部件和下部件彼此焊接在一起而制造的前构件3和后构件5放置到夹具15上。随后,将左构件7的上部件7-U和下部件7-L以及右构件9的上部件9-U和下部件9-L放置在夹具15上,位于已经放置在夹具15上的前构件3和后构件5之间。其后,将放置在夹具15上的各部件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从而制成副车架1。换言之,将前构件3与左构件7的上部件7-U和下部件7-L之间的接合处,前构件3与右构件9的上部件9-U和下部件9-L之间的接合处,后构件5与左构件7的上部件7-U和下部件7-L之间的接合处,后构件5与右构件9的上部件9-U和下部件9-L之间的接合处,左构件7的上部件7-U和下部件7-L之间的接合处,以及右构件9的上部件9-U和下部件9-L之间的接合处同时进行焊接,从而制成副车架1。这里,将左构件7的上部件7-U和下部件7-L以及右构件9的上部件9-U和下部件9-L放置在夹具15上的过程可以改变顺序或者可以同时执行。如上所述,在制造副车架1的过程中,仅仅在左构件7和右构件9的前端和后端上进行焊接,而不在副车架1的零件的上下部分之间的接合处进行焊接。焊接部分的面积的减小防止了制成的副车架1产生变形,从而保持了在制造过程中通过使用夹具15保证的高准确性。因此,可以轻易而精确地通过四个车身装配孔11将副车架1安装到车身上,其中该车身装配孔11彼此之间保持了要求的距离。此外,副车架1提供了将悬架系统安装到副车架1上的精确安装位置,从而确保车轮相对于车身的精确的调整状态。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因为环绕车身装配孔11的焊接部分的面积的减小,所以通过焊接部分的波动传输路径上的介质性质的改变得以最小化。因此,安装在车身装配孔11上的衬套能够适当地缓冲从发动机和路面传来的振动和噪音,从而满足设计目标。另外,具有减小的焊接部分的副车架1能够在发生车辆碰撞时起到可靠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了车辆的稳定性。此外,因为不需要由于过多数量的焊接部分而产生热变形的部分的调整过程,所以制造副车架1的过程得以简化。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副车架1是通过将分别制造的前构件3、后构件5、左构件7和右构件9焊接成一体而制造的。因此,与传统的液压成形技术相比,制造副车架所需设备的尺寸得以减小,其中传统的液压成形技术中的成形,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前构件3、后构件5、左构件7和右构件9整体地组合在一起。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也不需要较正副车架的不期望的弯曲和扭曲的设备和过程。因此,制造成本显著降低。通过前述部分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使用相对较小的设备通过相对简单的过程制造副车架,从而降低了副车架的制造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使副车架的焊接部分的面积最小化,从而防止制成的副车架产生不期望的变形,因此保持了副车架的高精确度。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如下步骤制造前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以及后构件,其中所述前构件包括形成车身前部的四边形副车架的前侧,所述左构件和右构件分别连接到所述前构件的相对的两端并向车身后部延伸预定长度,从而形成所述副车架的相对的两侧,而所述后构件包括形成车身后部的四边形副车架的后侧并且在其相对的两端与所述左构件和右构件相连接;以及将所述左构件、右构件和前构件之间的接合处,以及所述后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之间的接合处进行焊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前构件、后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是分别通过将单独制成的上部件和下部件彼此结合成整体而制造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前构件包括车身装配孔,其形成在所述前构件的各自相对的两端以便将所述前构件安装到车身上;和设置在所述前构件中部的发动机转动装配部件;以及所述后构件包括车身装配孔,其形成在所述后构件的各自相对的两端以便将所述后构件安装到车身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将分别通过将所述上部件和下部件彼此焊接而制造的所述前构件和后构件放置在夹具上;将所述左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以及所述右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放置在所述夹具上,置于所述前构件和所述后构件之间;以及将所述前构件与所述左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接合处,所述前构件与所述右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接合处,所述后构件与所述左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接合处,所述后构件与所述右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接合处,所述左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接合处,以及所述右构件的上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接合处同时进行焊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该方法能够使用相对较小的设备通过相对简单的过程制造副车架,从而降低了副车架的制造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使副车架的焊接部分的面积最小化,从而防止制成的副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副车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前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以及后构件,其中所述前构件包括形成车身前部的四边形副车架的前侧,所述左构件和右构件分别连接到所述前构件的相对的两端并向车身后部延伸预定长度,从而形成所述副车架的相对 的两侧,而所述后构件包括形成车身后部的四边形副车架的后侧并且在其相对的两端与所述左构件和右构件相连接;以及将所述左构件、右构件和前构件之间的接合处,以及所述后构件、左构件和右构件之间的接合处进行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熙春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