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0454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两个沿车辆横向(y)彼此间隔的、用于连接在车身上的前接头部件(1),所述两个前接头部件通过前副车架横梁(3)彼此连接,该副车架还具有至少一个相邻于副车架横梁(3)的、沿车辆横向(y)走向的功能部件(28)、尤其是转动致动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能够对在车轮悬架上起作用的扭杆弹簧施加扭力。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副车架横梁(3)具有贯穿部,该贯穿部提供额外的结构空间,功能部件(28)至少部分地伸入该结构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技术介绍
从文献DE 102 29 161 B4中已知这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在副车架的前副车架横梁上旋紧齿条式转向装置的壳体。为此在设计为立式型材的副车架横梁上设置半壳形的轴承接纳部,横截面大约为圆形对称的转向装置壳体紧固在该轴承接纳部上。该副车架横梁通过其矩形的、沿高度方向设置的横截面形状相应地是抗弯刚性的,这对于车轮悬架的通常铰接在副车架上的车轮导向元件及必要时对于驱动装置的悬挂是有利的。从文献DE 10 2004 058 380 A1中已知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铰接在该副车架上的车轮导向元件。沿车辆纵向观察,在前副车架横梁的两侧设有车轮悬架的功能部件。该功能部件一方面是齿条式转向装置的壳体,该壳体沿行驶方向布置在副车架横梁的后方,及另一方面是在俯视图中观察为U形的转动稳定器,该转动稳定器沿行驶方向布置在副车架横梁的前方。在主动的底盘系统中,可以使用结构空间紧凑的转动致动器代替这种U形的转动稳定器,该转动致动器通过扭杆弹簧作用在车辆车轮悬架上。通过转动致动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控制来平衡车辆水平和/或车辆的倾斜运动和摇摆运动。在车辆前部要为转动致动器提供额外的结构空间,但是由于驱动装置需要大量的结构空间,可用的额外的结构空间受到强烈限制。为了提供额外的结构空间,副车架横梁可以不设计为立式型材,而是作为扁平型材基本上水平地设置在副车架中。但是这种扁平型材的布置结构对于副车架的刚性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在保持副车架横梁具有高的抗弯刚性及保持简单的、对重量有利的结构的同时,实现车轮悬架的至少一个相邻的功能部件的对空间体积有利的布置结构。上述目的通过专利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出。根据专利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副车架横梁具有贯穿部,该贯穿部提供额外的结构空间,功能部件至少部分地伸入该结构空间中。通过所提出的措施尽管使重量减轻(由于具有贯穿部),然而副车架横梁的抗弯刚性继续保持不变,并且可以将相邻的功能部件在空间上更靠近副车架横梁布置,这样做对于机动车中铰接的和布置在副车架上的部件(车轮导向元件、设备支承件、转向系统、致动器等)的空间结构的紧凑性是显著有利的。在副车架的适当的刚性方面有利的是,副车架横梁是具有至少一个横梁壁部的立式型材/竖棱边型材/高臂式型材(Hochkantprofil)。在横梁壁部中布置有贯穿部。为了进一步改善副车架的横向刚性,副车架横梁可以封闭地成框形地限定贯穿部,而且利用沿车辆高度方向的上壁部框架件和下壁部框架件以及沿车辆横向的侧向的壁部框架件框形地限定贯穿部。所有的壁部框架件可以优选地材料统一地和/或一体地形成在横梁壁部中。优选地,副车架横梁可以限定空腔,而且利用沿行驶方向的前横梁壁部和后横梁壁部限定空腔。副车架横梁的空心型材一一沿车辆高度方向观察一一可以被上翼缘和下翼缘限定,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延伸直立布置的横梁壁部。在两个横梁壁部中可以分别设计有贯穿部。当副车架横梁的高度相对于宽度的比例关系相对较大,即副车架横梁设计为相对狭长但是沿Z方向具有高的抗弯刚性时,这样做是尤其有利的。功能部件的外周可以基本上为圆形,其中,贯穿部的高度为了适配于伸入的功能部件的轮廓而可以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尺寸。在作为转动致动器的功能部件的设计方案中,该功能部件的扭杆弹簧一一沿车辆纵向观察一一可以间隔地布置以及布置在由副车架横梁所提供的贯穿部的外部。为了继续加强副车架横梁,副车架横梁的框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倾斜地偏转一倾斜角,尤其是沿行驶方向更靠近功能部件布置的横梁壁部的下框壁部件倾斜地偏转一倾斜角。此外,该倾斜地偏转的框壁部件可以与相邻的横梁壁部形成具有封闭的空心型材的框架结构,并且尤其与该相邻的横梁壁部焊接起来。由此在结构的额外花费微小的情况下补充地提高了副车架横梁的抗弯刚性。在上翼缘和下翼缘没有断开的情况下,在横梁壁部中设置贯穿部,其中,至少一个功能部件在垂直投影中观察可以伸入副车架横梁中。在此,该功能部件的外周可以是基本上圆形对称的,其中,沿横向延伸的缺口的高度根据与功能部件的外周的重叠情况相应的是不同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方案中,位于更靠近功能部件位置的壁部在缺口的区域中可以从上翼缘和/或下翼缘开始倾斜地偏转。由此在功能部件紧密靠近副车架横梁的布置结构中,在功能部件和副车架横梁之间较大程度地产生自由通道。在副车架的设计方面有利的、紧凑的结构中,副车架横梁可以与横向走向的横杆组合起来,该横杆支承功能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尤其优选的是,该横梁同时形成副车架横梁的下翼缘,直立的横梁壁部中的至少一个借助于焊接连接固定地安置在该横梁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副车架横梁的两侧可以设置相邻的、横向走向的功能部件,其中,至少一个功能部件伸入副车架横梁的缺口中。在此,转向系统(齿条式转向装置或两个转向调节器)的壳体的功能部件和其它的功能部件可以是作用在转动稳定器上的致动器,其中优选的是,至少致动器的位于转动稳定器之间的壳体相应地伸入副车架横梁中。在主动的车轮悬架中,例如分开设计的转动稳定器可以通过致动器机电式地以该转动稳定器的作用在车轮导向元件上的预载荷的方式灵活地改变。最后,横截面为近似矩形的副车架横梁可以通过竖直设置的轴承孔连接在副车架的指向上方的铸造接头上,纵梁和横向连接板件也连接在该铸造接头上,尤其旋紧在该铸造接头上,其中,转向系统和致动器的转动稳定器被引导穿过该铸造接头。以上的描述和/或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或改进方案一一除了例如明确的相关性或矛盾的另选性之外一一可以单独地或也可以彼此以任意组合的方式应用。【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和本专利技术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方案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附图示出:图1在透视图中示出副车架的装配好的状态;图2示出具有用于功能部件的相应通过虚线示出的结构空间的副车架的前部区域的部分纵向剖视图,该功能部件紧邻于副车架横梁的两侧定位;图3示出在图2的剖面平面中的空间表示的部分视图,而且具有未示出的转向传动机构中的相邻于副车架横梁的致动器壳体的通过虚线表示的轮廓线;图4示出在图2的剖面图中的另外的、空间表示的部分视图,而且略去转向传动机构和致动器壳体;图5示出图2中的紧邻副车架横梁的功能部件和具有倾斜偏转的、在由横梁形成的下翼缘上形成空心型材的壁部部段的副车架横梁的结构的放大的部分视图;图6示出对应图1的其它的实施例的视图;和图7示出对应图5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的实施例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单独地示出副车架。该副车架沿车辆纵向X分别具有侧向的前接头部件1,该前接头部件在此示例性地形成为箱形的铸铝接头。两个接头部件1沿车辆横向y与副车架横梁3连接。沿车辆纵向X向后在两个前铸造接头1上连接有扁平的、板状的增强部件/加强部件5,该增强部件基本上框架式地通过纵向撑杆7、横向撑杆9以及对角线走向的撑杆10构成。在增强部件5的后端部上,后接头部件11在增强部件5上材料统一地及一体地一体形成。两个前接头部件1分别在上侧具有用于在未示出的车身纵梁上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两个沿车辆横向(y)彼此间隔的、用于连接在车身上的前接头部件(1),所述两个前接头部件通过前副车架横梁(3)彼此连接,该副车架还具有至少一个相邻于副车架横梁(3)的、沿车辆横向(y)走向的功能部件(28)、尤其是至少一个转动致动器,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功能部件能够对在车轮悬架上起作用的扭杆弹簧(32)施加扭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横梁(3)具有贯穿部(35,36),该贯穿部提供额外的结构空间,功能部件(28)至少部分地伸入该结构空间中,而且在功能部件(28)和副车架横梁(3)的贯穿部(35,36)之间形成自由通道(s)的情况下无接触地伸入该结构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克拉默J·博施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