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悬置、发动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8271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12-19 13:44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悬置、发动机和车辆,其中,发动机悬置包括衬套(1)和与该衬套连接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具有入口(3)和出口(4)的导流通道(5),所述出口布置在靠近所述衬套的位置,以能够使得从所述出口流出的风对所述衬套进行冷却。通过在发动机悬置的安装座上形成导流通道,在将发动机悬置适用于车辆的情况下,从导流通道的入口进入的风流经导流通道并通过出口流向衬套的位置,由此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简单结构的发动机悬置能够实现对衬套的有效冷却。

Engine mount, engine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kind of engine suspension, engine and vehicle, wherein the engine mount includes a bushing (1)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shing mounting seat (2), has formed the entrance seat (3) and (4) the export diversion channel (5), the outlet arrangement close to the Bush position, to make out the outlet of the air cooling of the bushing. The formation of diversion channel through a mounting seat in engine mounting on the engine mount for the case of a vehicle, from the entrance into the air guide channel through the guide channel and through the outlet to the position of the Bush, thereby having the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engine mount to achieve effective cooling of the bu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悬置、发动机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发动机悬置
,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动机悬置、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发动机悬置作为支撑动力总成、防止来自发动机等处的起振力向车身传递振动的缓冲部件,对整车NVH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发动机悬置通过橡胶衬套将发动机变速器弹性连接到车架上,而由于发动机舱内空气流动的复杂性,即对于发动机悬置普遍其下方气流温度较低而上方气流温度较高,由此发动机悬置的橡胶衬套内的橡胶部分的上表面可能会出现温度过高现象。对此,目前采用在发动机的相应位置单独加设导流板的形式对橡胶衬套内的橡胶部分进行降温,而这种导流板不仅会影响风阻而且还具有提高发动机悬置的成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发动机悬置、包括该发动机悬置的发动机和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该发动机悬置包括衬套和与该衬套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导流通道,所述出口布置在靠近所述衬套的位置,以能够使得从所述出口流出的风对所述衬套进行冷却。可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横截面面积从所述入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逐渐变小。可选地,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导流通道的两端,所述入口形成为朝向所述发动机悬置的前方或前下方,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导流通道的上端,并且所述出口形成为朝向所述发动机悬置的上方或后上方。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两个侧壁,以形成所述导流通道,所述顶板与所述衬套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所述出口。可选地,两个所述侧壁与所述衬套的连接部分形成为与所述衬套的轴向高度齐平。可选地,两个所述侧壁对应于所述出口的部分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所述入口的部分朝向所述连接部分逐渐变宽。可选地,所述底板在从所述入口朝向所述出口的方向上朝向所述顶板倾斜延伸。可选地,所述衬套包括环形外壳、芯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外壳和所述芯体之间的橡胶部,来自所述出口的风对所述橡胶部的上表面进行冷却。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发动机悬置的安装座上形成导流通道,在将发动机悬置适用于车辆的情况下,从入口进入的风流经导流通道并通过出口流向发动机悬置的衬套位置,由此对衬套进行有效冷却,使得衬套能够保持在橡胶耐受温度范围之内。如上所述结构的发动机悬置结构简单且由于导流通道设置在安装座内而不会对流向发动机悬置的风阻产生影响。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悬置的立体图;图2为沿竖直方向剖开图1中的发动机悬置的显示有导流通道的结构图;图3为对采用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悬置的车辆进行实车CFD计算的温度流线云图。附图标记说明1衬套2安装座3入口4出口5导流通道6顶板7底板8侧壁9环形外壳10芯体11橡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此,在未做相反定义的情况下,发动机悬置的前、后、上、下是指在发动机悬置安装到车辆的状态下车辆的前、后、上、下。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悬置,该发动机悬置包括衬套1和与该衬套1连接的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形成有具有入口3和出口4的导流通道5,所述出口4布置在靠近所述衬套1的位置,以能够使得从所述出口4流出的风对所述衬套1进行冷却。即,通过在发动机悬置的安装座2上形成导流通道5,在将发动机悬置适用于车辆的情况下,从导流通道5的入口3进入的风流经导流通道5并通过出口4流向发动机悬置的衬套1位置,由此对衬套1进行有效冷却,使得衬套1能够保持在橡胶耐受温度范围之内。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悬置结构简单且由于导流通道5设置在安装座2内而不会对流向发动机悬置的风阻产生影响。在此,对于衬套1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制,只要能够起到缓冲和弹性连接的作用,则可以采用任意适当的结构。可选地,所述导流通道5的横截面面积从所述入口3朝向所述出口4的方向逐渐变小,由此在发动机悬置的使用状态下,风从入口3流经导流通道5的过程中能够减少流动损失,由此通过出口4流出的风吹向衬套1而对衬套1进行快速冷却,从而提高了冷却效率。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所述导流通道5也可以形成为任意横截面面积相同。可选地,所述入口3和所述出口4分别位于所述导流通道5的两端,所述入口3形成为朝向所述发动机悬置的前方或前下方,所述出口4形成在所述导流通道5的上端,并且所述出口4形成为朝向所述发动机悬置的上方或后上方。其中,由于入口3朝向发动机悬置的前方或前下方而使得风能够顺利地从入口3进入到导流通道5内,由此能够保证预定的进气量。通过如上所述形成的出口4,使得出口4侧保持预定风速和风量,而能够针对衬套1的上表面进行有效冷却,同时还能够吹开衬套1上方的热空气而使得衬套1保持在预定冷却温度范围内。另外,在出口4形成为朝向发动机悬置的后上方的情况下,可以将导流通道5的位于出口5且靠近入口3侧的上端形成为朝向后上方倾斜,由此导向出口4侧的风。此外,入口3的竖直方向上的最小间隙可以为20-50mm,并且入口3的横向方向(即车辆的横向方向)上的最小间隙可以为1/3衬套1的径向宽度-衬套1的径向宽度,出口4的在导流通道5的延伸方向(即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的间隙可以为15-35mm,从而能够保证入口3侧有充分的风进入的同时,使得出口4侧保持预定风速和风量以能够吹开衬套1上方的热空气。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实际适用环境来合理地设计导流通道5的入口3和出口4的结构。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安装座2包括顶板6、底板7以及连接所述顶板6和所述底板7的两个侧壁8,以形成所述导流通道5,所述顶板6与所述衬套1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所述出口4。在此,可以通过设置顶板6、底板7以及侧板的具体布置结构来确定导流通道5的导流方向,其中可选地将导流通道5的导流方向布置为从入口3朝向所述出口4的方向倾斜,由此能够使得出口4侧的风阻较小。其中所述出口4上可以设置有导流板,该导流板的出口朝向衬套1的上表面,由此能够对衬套1的上表面进行更快速地冷却。可选地,两个所述侧壁8与所述衬套1的连接部分形成为与所述衬套1的轴向高度齐平,由此所述侧壁8不会对出口4侧的风向产生影响,使得出口4侧的风能够顺利地流向衬套1的上表面而实现对衬套1上表面的冷却。可选地,两个所述侧壁8对应于所述出口4的部分之间的间距从靠近所述入口3的部分朝向所述连接部分逐渐变宽,使得出口4的朝向所述连接部分的开口间隙变大,通过两个侧壁8的导向而增加衬套1上表面的气流覆盖面积,由此从出口4流出的风大面积地覆盖衬套1的上表面,从而实现衬套1上表面的均匀冷却,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从出口4流出的风吹开衬套1的大部分上表面上方的热空气。可选地,所述底板7在从所述入口3朝向所述出口4的方向上朝向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发动机悬置、发动机和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悬置,该发动机悬置包括衬套(1)和与该衬套(1)连接的安装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上形成有具有入口(3)和出口(4)的导流通道(5),所述出口(4)布置在靠近所述衬套(1)的位置,以能够使得从所述出口(4)流出的风对所述衬套(1)进行冷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悬置,该发动机悬置包括衬套(1)和与该衬套(1)连接的安装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上形成有具有入口(3)和出口(4)的导流通道(5),所述出口(4)布置在靠近所述衬套(1)的位置,以能够使得从所述出口(4)流出的风对所述衬套(1)进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5)的横截面面积从所述入口(3)朝向所述出口(4)的方向逐渐变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3)和所述出口(4)分别位于所述导流通道(5)的两端,所述入口(3)形成为朝向所述发动机悬置的前方或前下方,所述出口(4)形成在所述导流通道(5)的上端,并且所述出口(4)形成为朝向所述发动机悬置的上方或后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悬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包括顶板(6)、底板(7)以及连接所述顶板(6)和所述底板(7)的两个侧壁(8),以形成所述导流通道(5),所述顶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张建立高静
申请(专利权)人: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