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牛艳兵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73567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1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设的上减震垫、支撑板和下减震垫,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之间安装有哑铃形的气囊,气囊的细腰部穿设在支撑板上对应的中心通孔中,气囊两端的冒体各自挡止在中心通孔对应端孔沿上,且气囊的两端预设在上减震垫的底部和下减震垫的顶部内。在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之间用哑铃形的气囊连接,气囊对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中一个起到弹性缓冲和支撑作用,在另一个中起到弹性撑开作用,以利用气囊两端冒体之间的气流窜动,也就使得气囊的受压端变软、未受压端变硬,使得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均参与到减震动作中,也就通过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分担震动压力的原理,提高了单向震动时的减震刚度,增强了减震效果。

Automobile engine moun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uspension device of automobile engine, including from top to bottom stacked on a cushion,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 lower cushion, air bag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dumbbell on the cushion and cushion airbag, waist portion of the support plate is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ough hole in the center, take the body each stop in the center hole hole along the corresponding end on both ends of the air bag, and the bag on the top ends of Presupposition in the cushion at the bottom and under the cushion in. Between the upper cushion and cushion airbag with dumbbell shaped connection on the cushion and the airbag cushion in an elastic buffering and supporting role, to the effect of elastic distraction in another, with both ends of the air bag to take air flow between the body, also makes the compressed air bag the end of soft, not pressed hard on the end, cushion and cushion are involved in damping action, also through the cushion and cushion the shock pressure sharing principle, improve the one-way vibration damping stiffness, enhance the damp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减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发动机是通过曲柄滑块机构将燃油的内能转化为动能的,因为曲柄滑块机构的速度不是线性的,在四个冲程中速度有快有慢,并并且滑块的运动方向时有变化,这就使得其发动机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做功冲程的爆发力更加加剧了这种振动,虽然采用各种各样的平衡手段来减小这种振动,还是无法将这种振动真正消除,而这种振动如果传给车架必将影响乘坐舒适度,而减小传递给车架的振动的方法一般都是设置减震装置,而基础的减震装置就是橡胶垫。中国专利文献CN104773058A公开了一种汽车悬置机构,包括连接螺杆,依次套装于连接螺杆的上盖板、上金属橡胶弹簧、上安装座、中安装板、下安装座、下金属橡胶弹簧和下盖板;连接螺杆的杆体依次设有安装部、凸肩和套装部,下盖板通过紧固件与套装部的末端相连;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分别与中安装板的两面相连接,上盖板和上金属橡胶弹簧依次卡压在凸肩和上安装座之间,下金属橡胶弹簧卡压在下盖板和下安装座之间;上金属橡胶弹簧的高度是下金属橡胶弹簧高度的1/2~1/3。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阻尼性能,具有耐高/低温、耐腐蚀、不易老化、不惧怕辐射环境等特性,采用分级抗震,可更好地实现吸振、隔振和降噪,提供的抗压和抗拉能力可精确匹配实际行驶工况。但橡胶垫的硬度不够高,刚度太小,还比较容易老化,同时,橡胶的储能效果不好,并且,储能的效果和变形量有关系,橡胶的变形量过大会引起回弹性能不好,最终影响隔振效果,再者,汽车发动机的体积较大,各个固定点之间的整体不强,也就造成震动更容易传递。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橡胶减震方式存在的刚度不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设的上减震垫、支撑板和下减震垫,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为圆饼形,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之间同轴安装有哑铃形的气囊,气囊的细腰部穿设在支撑板上对应的中心通孔中,气囊两端的冒体各自挡止在中心通孔对应端孔沿上,且气囊的两端预设在上减震垫的底部和下减震垫的顶部内。上减震垫、气囊和下减震垫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完全贯穿的螺栓过孔,螺栓过孔的孔壁为橡胶材质的隔套内壁。气囊上下两端的冒体沿上下方向密封滑动装配在隔套的外壁上。支撑板和气囊冒体之间顶装有套在气囊细腰部外周上的压簧。上减震垫的底部和下减震垫的顶部各自开设有容纳气囊对应端部的冒体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内凹面和支撑板的板面围成封闭腔,封闭腔内预注有电流变液,电流变液导电连接有位于封闭腔的腔壁上的电极;定义位于支撑板上方的封闭腔上的电极为上电极、下方的为下电极,上电极通过引线导电连接有位于上减震垫顶部的上压电器件,下电极通过引线导电连接有位于下减震垫底部的下压电器件。封闭腔的腔壁上设有位于容纳槽的内凹面上的硫化层和位于支撑板的板面上的C/C复合材料材质的耐腐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之间用哑铃形的气囊连接,气囊对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中一个起到弹性缓冲和支撑作用,在另一个中起到弹性撑开作用,以利用气囊两端冒体之间的气流窜动,也就使得气囊的受压端变软、未受压端变硬,使得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均参与到减震动作中,也就通过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分担震动压力的原理,提高了单向震动时的减震刚度,增强了减震效果。同时,气囊的膨胀端会以中心通孔的孔沿为支撑而对压缩端施加一拉力,该拉力会加速气囊压缩端的压缩,从而加快震动能量的传递,加速震动周期的衰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悬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悬置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专利技术中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悬置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设的上减震垫1、支撑板2和下减震垫3,上减震垫1和下减震垫3均为圆饼形垫块,上减震垫1和下减震垫3之间安装有套管形的隔套4和哑铃形的气囊5。其中,气囊5和隔套4均同轴分布在上减震垫1和下减震垫3的中心,隔套4自上而下依次完全贯穿上减震垫1、气囊5和下减震垫3。气囊5的细腰部穿设在支撑板2上对应的中心通孔中,气囊5两端的冒体各自挡止在中心通孔对应端孔沿上,且气囊5的两端预设在上减震垫1的底部和下减震垫3的顶部内。橡胶材质的隔套4内壁形成了将上减震垫1、气囊5和下减震垫3自上而下完全贯穿的螺栓过孔,隔套4的外壁与气囊5两端的冒体滑动密封配合。支撑板2和气囊5冒体之间顶装有套在气囊5细腰部外周上的压簧。上减震垫1的底部和下减震垫3的顶部各自开设有容纳气囊5对应端部的冒体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内凹面和支撑板2的板面围成封闭腔,封闭腔内预注有电流变液,电流变液导电连接有位于封闭腔的腔壁上的电极;定义位于支撑板2上方的封闭腔上的电极为上电极、下方的为下电极,上电极通过引线导电连接有位于上减震垫1顶部的上压电器件71,下电极通过引线导电连接有位于下减震垫3底部的下压电器件72。封闭腔的腔壁上设有位于容纳槽的内凹面上的硫化层和位于支撑板2的板面上的C/C复合材料材质的耐腐层。该悬置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在悬置装置在向上震动时,首先,上减震垫1内气囊5上端受压而压缩,将压力回馈至气囊5下端,其次,上压电器件受压发电,向上电极和对应电流变液供电,而使得上减震垫1内电流变液刚度增加,一方面电流变液的刚度变大用以补偿气囊5上端受压时快速压缩所出现的刚度损失,另一方面也与上减震垫1顶部受压配合,加快气囊5上端压缩的速度,实现气囊5下端的刚度快速增大,也就实现了整个悬置装置的刚度快速补偿;在悬置装置在向下震动时,与上述工作过程相反。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

【技术保护点】
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设的上减震垫、支撑板和下减震垫,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为圆饼形,其特征在于,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之间同轴安装有哑铃形的气囊,气囊的细腰部穿设在支撑板上对应的中心通孔中,气囊两端的冒体各自挡止在中心通孔对应端孔沿上,且气囊的两端预设在上减震垫的底部和下减震垫的顶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设的上减震垫、支撑板和下减震垫,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为圆饼形,其特征在于,上减震垫和下减震垫之间同轴安装有哑铃形的气囊,气囊的细腰部穿设在支撑板上对应的中心通孔中,气囊两端的冒体各自挡止在中心通孔对应端孔沿上,且气囊的两端预设在上减震垫的底部和下减震垫的顶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减震垫、气囊和下减震垫上开设有自上而下完全贯穿的螺栓过孔,螺栓过孔的孔壁为橡胶材质的隔套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囊上下两端的冒体沿上下方向密封滑动装配在隔套的外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艳兵
申请(专利权)人:牛艳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