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3945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及汽车,包括: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块的安装板,安装于安装板上的第一支架,以及与第一支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封闭结构的第二支架;其中,在安装板与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块,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发动机的安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可缓冲发动机的动载和静载震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构成的封闭结构可进一步减轻发动机的纵向震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构造简单,强度可靠,且通用性强,适用于不同车型的发动机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现代车辆设计中,悬置是一种利用弹性支撑的动力总成安装方式,动力总成通过悬置与车身或车架连接,发动机悬置要求具有一定的支撑性,能够承受一定的动载和静载,保证动力总成在所有方向上的位移处于可接受范围内;除去基本的对发动机的支撑外,主要作用是隔振,第一,隔离车身或车架由路面激励传递到动力总成的振动;其二,是隔离由发动机内部燃烧冲击和旋转产生的惯性力和振动向车身、车架或驾驶室传递,降低噪声振动,提高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及汽车,能够保证在不同方向上承受一定的动载和静载。依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安装板,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块;第一支架,安装于安装板上,其中,在安装板与第一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块;以及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且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之间形成一封闭结构;其中,第二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发动机的安装部。可选地,安装板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翻边结构,且翻边结构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架两端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其中,第一缓冲块设置于翻边结构内。可选地,第一缓冲块为开设有圆形通孔的三棱柱结构。可选地,第一支架呈“U”型结构,第一支架的底部与安装板可拆卸连接;其中,第二缓冲块设置于第一支架的两翼与安装板的之间;其中,在第一支架的两翼上均设置有一固定第二缓冲块的限位孔。可选地,第一支架与安装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缓冲块。可选地,第二支架呈倒“U”型结构,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相对设置;其中,安装部设置于第二支架的顶部。可选地,第二支架的两翼设置有多条加强筋。可选地,第一支架与安装板之间,以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均为螺接固定。依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中,安装板固定于汽车车架横梁上,发动机安装于第二支架上。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及汽车,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封闭结构,可对发动机的纵向震动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且增设的第一缓冲块和第二缓冲块可进一步的降低发动机的震动和噪声,提高车辆的NVH性能,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此外,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用于不同车型的发动机安装。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表示本技术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表示本技术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三。其中图中:1、安装板,2、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第一缓冲块,5、第二缓冲块,6、第三缓冲块;11、翻边结构;21、限位孔;31、安装部,3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实施例发动机作为车辆的动力装置,在行车过程中会不停震动,因而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悬置安装作为一种常用的减震安装方式,常被应用于发动机的安装上,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包括:安装板1,安装于安装板1上的第一支架2以及与第一支架2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且与第一支架2形成一封闭结构的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上设置有安装发动机的安装部31。其中,在安装板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缓冲块4,在安装板1和第一支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块5。当车辆发生颠簸时,由于惯性作用,发动机会发生纵向位移,围成一封闭结构的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会发生纵向形变以抵消发动机的纵向位移,在纵向上缓冲了发动机的震动和冲击力。当车辆变道或拐弯时,由于惯性作用,发动机会产生横向方向的位移,这时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会发生一定的形变而挤压第二缓冲块5,这时在第二缓冲块5的作用下,可减轻发动机的横向位移,减轻发动机对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冲击力;当冲击力很大,第二缓冲块5无法完全承载时,第一缓冲块4会发挥其缓冲作用,抵消部分冲击力,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横向位移在一定的范围内。值得指出的时,第一缓冲块4和第二缓冲块5还可以抵消发动机运转过程中的震动和噪声,起到减震静噪的作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另外,值得指出的是,为了保证通用性,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尺寸和形状可依据不同车型而设计。可选地,为了保证安装强度,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板1上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翻边结构11,根据力学特性,该翻边结构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架2两端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即翻边结构11的延伸面与第一支架2的侧面相平行。其中,第一缓冲块4设置于该翻边结构11内。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的翻边结构11可设置为空心三棱柱形,对应的第一缓冲块4也设置为三棱柱形,填充于翻边结构11内,由于第一缓冲块4为配合第二缓冲块5的辅助缓冲,故而缓冲强度要求较低,为了减轻整体重量,第一缓冲块4可设置为空心结构,即第一缓冲块4为开设有圆形通孔的三棱柱结构。可选地,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形成一封闭结构,即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中至少有一个为半包围结构,例如:第一支架2为“U”型结构,在第一支架2的底部可拆卸安装于安装板1上;其中,第二缓冲块5设置于第一支架2的两翼与安装板1之间,在第一支架2的两翼上均设置有一固定第二缓冲块5的限位孔21。可选地,为了缓冲第一支架2与安装板1之间的冲击,在第一支架2与安装板1之间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三缓冲块6。可选地,为了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之间围成的封闭结构为六边形,即第二支架3呈倒“U”型,第二支架3与第一支架2相对设置。其中,安装部31设置于第二支架3的顶部,安装部31的具体形状可按照发动机的安装习惯而设置,例如:安装部31与第二支架3的顶部围成一正“U”型,发动机安装于安装部31的两翼上。可选地,为了保证安装强度,在第二支架3的两翼上设置有多条加强筋32,这些加强筋32延伸至安装部31的两翼上。可选地,以上提及的第一支架2与安装板1的连接,以及第一支架2与第二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缓冲块(4);第一支架(2),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上,其中,在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第一支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块(5);以及第二支架(3),与所述第一支架(2)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支架(3)与所述第一支架(2)之间形成一封闭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支架(3)上设置有安装发动机的安装部(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第一缓冲块(4);
第一支架(2),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上,其中,在所述安装板(1)与
所述第一支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块(5);以及
第二支架(3),与所述第一支架(2)的两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支
架(3)与所述第一支架(2)之间形成一封闭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支架(3)
上设置有安装发动机的安装部(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
(1)的两端均设置有一翻边结构(11),且所述翻边结构(11)的延伸方向与
所述第一支架(2)两端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块(4)设
置于所述翻边结构(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
冲块(4)为开设有圆形通孔的三棱柱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
架(2)呈“U”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2)的底部与所述安装板(1)可拆
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春红马忠民肖介平王传佩王春晓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