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6673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0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该制动硬管总成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硬管;柔性材料制成的管体,其中第一硬管插设于管体的内部;第一管套结构,包括第一中空内径部分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其中第一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第一硬管的外径相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管体的外径相同;其中,第二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管体的外围,与管体抵压连接;第一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第一硬管的外围,且与第一硬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制动硬管与柔性段、管套采用扣压工艺结合,对管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且当管套沿制动硬管轴向窜动时,会导致制动硬管密封性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动管路的设计中,为了便于装配,减少制动硬管的变形量,提高制动系统性能的稳定性,通常都会在制动硬管中间增加一段较短的柔性段。在制动硬管与柔性段的结合处,通常在制动硬管的外表面套入软管,再在软管外表面直接套入管套,采用扣压工艺,将三者压紧以实现互相固定。然而,这种方式对管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且当管套沿制动硬管轴向窜动时,会导致制动硬管密封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制动硬管与柔性段、管套采用扣压工艺结合,对管套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且当管套沿制动硬管轴向窜动时,会导致制动硬管密封性下降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硬管;柔性材料制成的管体,其中第一硬管插设于管体的内部;第一管套结构,包括第一中空内径部分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其中第一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第一硬管的外径相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管体的外径相同;其中,第二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管体的外围,与管体抵压连接;第一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第一硬管的外围,且与第一硬管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硬管插设于管体的第一端的内部,制动硬管总成还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二硬管,插设于管体的第二端的内部;第二管套结构,包括第三中空内径部分和第四中空内径部分,其中第三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第二硬管的外径相同,第四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管体的外径相同;其中,第四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管体的外围,与管体抵压连接;第三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第二硬管的外围,且与第二硬管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一中空内径部分与第一硬管通过焊接连接;第三中空内径部分与第二硬管通过焊接连接。优选地,第一硬管远离管体的一端、第二硬管远离管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螺母接头。优选地,管体包括柔性层与套设在柔性层外围的不锈钢编织层,柔性层与不锈钢编织层固定连接。优选地,柔性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制动硬管总成。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制动硬管及汽车,第一中空内径部分与第一硬管通过焊接连接,可有效保证第一管套结构与第一硬管的位置的相对固定,避免第一管套结构沿第一硬管轴向窜动时,提高制动硬管总成的密封性,降低制动硬管总成漏油的风险;且管体的柔性层外围设置有不锈钢编织层,提高了罐体的柔韧性以及抗拉伸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制动硬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图1中A处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硬管;2、第二硬管;3、管体;31、柔性层;32、不锈钢编织层;4、第一管套结构;41、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2、第二中空内径部分;5、第二管套结构;6、螺母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参见图1及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硬管1;柔性材料制成的管体3,其中第一硬管1插设于管体3的内部;第一管套结构4,包括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其中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的内径与第一硬管1的外径相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的内径与管体3的外径相同;其中,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套设在管体3的外围,与管体3抵压连接;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套设在第一硬管1的外围,且与第一硬管1固定连接,其中,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与第一硬管1相对形成一个夹层,而管体3部分套设在第一硬管1外围并容置在夹层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需要通过扣压工艺与管体3、第一硬管1相对固定。具体地,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与第一硬管1通过焊接连接,可有效保证第一管套结构4与第一硬管1的位置的相对固定,避免第一管套结构4沿第一硬管1轴向窜动时,提高制动硬管总成的密封性,降低制动硬管总成漏油的风险。优选地,第一硬管1插设于管体3的第一端的内部,制动硬管总成还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二硬管2,插设于管体3的第二端的内部;第二管套结构5,包括第三中空内径部分和第四中空内径部分,其中第三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第二硬管2的外径相同,第四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管体3的外径相同;其中,第四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管体3的外围,与管体3抵压连接;第三中空内径部分套设在第二硬管2的外围,其中,第四中空内径部分与第二硬管2相对形成一个夹层,而管体3部分套设在第二硬管2外围并容置在夹层中;可以理解的是,第四中空内径部分需要通过扣压工艺与管体3、第二硬管2相对固定。优选地,第三中空内径部分与第二硬管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可有效保证第二管套结构5与第二硬管2的位置的相对固定,避免第二管套结构5沿第二硬管2轴向窜动时,提高制动硬管总成的密封性,降低制动硬管总成漏油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管套结构5与第二硬管2以及管体3的结合方式,与第一管套结构4与第一硬管1以及管体3的结合方式相同,因此第二管套结构5与第二硬管2以及管体3的结合方式可参考图2。优选地,第一硬管1远离管体3的一端、第二硬管2远离管体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螺母接头6,螺母接头6与制动主缸或电子控制单元的油口连接。优选地,管体3包括柔性层31与套设在柔性层31外围的不锈钢编织层32,具体地,柔性层3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不溶于有机溶剂,稳定性高,保证了制动管路的安全性。不锈钢编织层32既保证了管体的柔韧性,又保证了管路的抗拉强度;柔性层31与不锈钢编织层32固定连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制动硬管总成。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硬管(1);柔性材料制成的管体(3),其中所述第一硬管(1)插设于所述管体(3)的内部;第一管套结构(4),包括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硬管(1)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的内径与所述管体(3)的外径相同;其中,所述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套设在所述管体(3)的外围,与所述管体(3)抵压连接;所述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套设在所述第一硬管(1)的外围,且与所述第一硬管(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硬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一硬管(1);柔性材料制成的管体(3),其中所述第一硬管(1)插设于所述管体(3)的内部;第一管套结构(4),包括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和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其中所述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的内径与所述第一硬管(1)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的内径与所述管体(3)的外径相同;其中,所述第二中空内径部分(42)套设在所述管体(3)的外围,与所述管体(3)抵压连接;所述第一中空内径部分(41)套设在所述第一硬管(1)的外围,且与所述第一硬管(1)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硬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硬管(1)插设于所述管体(3)的第一端的内部,所述制动硬管总成还包括:刚性材料制成的第二硬管(2),插设于所述管体(3)的第二端的内部;第二管套结构(5),包括第三中空内径部分和第四中空内径部分,其中所述第三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所述第二硬管(2)的外径相同,所述第四中空内径部分的内径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策丁杰张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