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设计领域,解决现有连接汽车制动总泵和ESP模块的制动硬管总成存在装配困难和渗漏风险的问题,该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块的汽车,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一前段硬管,前段硬管的一端与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与一前铆压结构连接;一制动软管,制动软管的一端与前铆压结构远离前段硬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连接;一后段硬管,后段硬管的一端与后铆压结构远离制动软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通过增加制动软管,有效克服了现有制动硬管装配困难及由装配不到位引起的泄露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管路布置中,从制动总泵到ABS(antilockbrake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模块或从制动总泵到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电子稳定系统)模块都需要制动硬管进行连接。对于装配ABS模块的车辆,连接制动总泵与ABS模块一般采用直径为4.76毫米的制动硬管。对于装配ESP模块的车辆,由于ESP模块主动增压瞬间需要较大的制动液流量,因此,连接制动总泵与ESP模块通常采用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由于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相对于直径为4.76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硬度增大很多,且由于制动总泵及ESP模块装配位置的误差和制动硬管总成本身的制造误差,使得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装配变得困难,且存在渗漏的风险;另外,对于制动总泵到ESP模块距离较短的情况,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装配几乎无手工调整量,装配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解决现有连接汽车制动总泵和ESP模块的制动硬管总成存在装配困难和渗漏风险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块的汽车,所述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一前段硬管,所述前段硬管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br>与一前铆压结构连接;一制动软管,所述制动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前铆压结构远离所述前段硬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连接;一后段硬管,所述后段硬管的一端与所述后铆压结构远离所述制动软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其中,所述前段硬管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前接头,所述前段硬管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前接头实现连接;所述后段硬管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后接头,所述后段硬管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通过所述后接头实现连接。其中,所述前接头与所述后接头均为外螺纹结构。其中,所述前段硬管上与所述前接头相连接的连接端形成为蘑菇头型式或喇叭口型式。其中,所述后段硬管上与所述后接头相连接的连接端形成为蘑菇头型式或喇叭口型式。其中,所述前段硬管与所述后段硬管的外径均为6.35毫米,所述制动软管的内径为4.5毫米。其中,所述制动软管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材料制成。其中,所述前段硬管与所述前铆压结构以及所述后段硬管与所述后铆压结构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其中,所述制动软管与所述前铆压结构及所述后铆压结构分别通过铆压的方式连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连接汽车制动总泵的前段硬管和连接ESP模块的后段硬管,且前段硬管与后段硬管之间具有一制动软管,该制动软管与前段硬管通过前铆压结构连接,与后段硬管通过后铆压结构连接。通过在制动硬管中间增加一段制动软管,方便了对制动硬管的装配操作,改善了装配后的装配效果,有效克服了现有连接汽车制动总泵和ESP模块的制动硬管装配困难及由装配不到位引起的泄露问题,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制动硬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接头,2-前段硬管,3-前铆压结构,4-制动软管,5-后铆压结构,6-后段硬管,7-后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由于在制动硬管中间增加了一段制动软管,有效解决了现有连接汽车制动总泵和ESP模块的制动硬管总成存在装配困难和泄露风险的问题。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块的汽车,所述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一前段硬管2,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与一前铆压结构3连接;一制动软管4,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与所述前铆压结构3远离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5连接;一后段硬管6,所述后段硬管6的一端与所述后铆压结构5远离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连接汽车制动总泵的前段硬管2和连接ESP模块的后段硬管6,且前段硬管2与后段硬管6之间具有一制动软管4,该制动软管4与前段硬管2通过前铆压结构3连接,与后段硬管6通过后铆压结构5连接。通过在制动硬管中间增加一段制动软管4,方便了对制动硬管的装配操作,改善了装配后的装配效果,有效克服了现有连接汽车制动总泵和ESP模块的制动硬管装配困难及由装配不到位引起的泄露问题,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段硬管2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前接头1,所述前段硬管2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前接头1实现连接;所述后段硬管6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后接头7,所述后段硬管6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通过所述后接头7实现连接。此时,通过前接头1和后接头7,前段硬管2与汽车制动总泵及后段硬管6与ESP模块可实现很好的结合,使连接稳固且密封性好,进而保证制动液的有效传输。其中,所述前接头1与所述后接头7均为外螺纹结构。此时,前接头1与汽车制动总泵的出油口以及后接头7与ESP模块的进油口均可通过螺接的方式实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有效,且方便拆卸和安装,进一步提高了实用性和便利性。优选的,所述前段硬管2上与所述前接头1相连接的连接端可形成为蘑菇头型式或喇叭口型式,以便于前段硬管2与汽车制动总泵的出油口更好的配合,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当然,前段硬管2与前接头1连接的连接端也可形成为其他型式,具体可根据制动总泵出油口的型式进行确定,在此不一一举例。优选的,所述后段硬管6上与所述后接头7相连接的连接端也可形成为蘑菇头型式或喇叭口型式,以便于后段硬管6与汽车ESP模块的进油口更好的配合,保证连接的稳固性。当然,后段硬管6与后接头7连接的连接端也可形成为其他型式,具体可根据ESP模块进油口的型式进行确定,在此不一一举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块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一前段硬管(2),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与一前铆压结构(3)连接;一制动软管(4),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与所述前铆压结构(3)远离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5)连接;一后段硬管(6),所述后段硬管(6)的一端与所述后铆压结构(5)远离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
块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
一前段硬管(2),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
接,另一端与一前铆压结构(3)连接;
一制动软管(4),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与所述前铆压结构(3)远离
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5)连接;
一后段硬管(6),所述后段硬管(6)的一端与所述后铆压结构(5)远离
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硬
管(2)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前接头(1),所述前段硬
管(2)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前接头(1)实现连接;
所述后段硬管(6)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后接头(7),
所述后段硬管(6)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通过所述后接头(7)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头
(1)与所述后接头(7)均为外螺纹结构。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成前,赵策,江军,张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