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5841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设计领域,解决现有连接汽车制动总泵和ESP模块的制动硬管总成存在装配困难和渗漏风险的问题,该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块的汽车,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一前段硬管,前段硬管的一端与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与一前铆压结构连接;一制动软管,制动软管的一端与前铆压结构远离前段硬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连接;一后段硬管,后段硬管的一端与后铆压结构远离制动软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通过增加制动软管,有效克服了现有制动硬管装配困难及由装配不到位引起的泄露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管路布置中,从制动总泵到ABS(antilockbrakesystem,制动防抱死系统)模块或从制动总泵到ESP(ElectronicStabilityProgram,电子稳定系统)模块都需要制动硬管进行连接。对于装配ABS模块的车辆,连接制动总泵与ABS模块一般采用直径为4.76毫米的制动硬管。对于装配ESP模块的车辆,由于ESP模块主动增压瞬间需要较大的制动液流量,因此,连接制动总泵与ESP模块通常采用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由于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相对于直径为4.76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硬度增大很多,且由于制动总泵及ESP模块装配位置的误差和制动硬管总成本身的制造误差,使得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装配变得困难,且存在渗漏的风险;另外,对于制动总泵到ESP模块距离较短的情况,直径为6.35毫米的制动硬管总成装配几乎无手工调整量,装配更加困难。技术内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块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一前段硬管(2),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接,另一端与一前铆压结构(3)连接;一制动软管(4),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与所述前铆压结构(3)远离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5)连接;一后段硬管(6),所述后段硬管(6)的一端与所述后铆压结构(5)远离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应用于包括制动总泵和电子稳定系统ESP模
块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包括:
一前段硬管(2),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连
接,另一端与一前铆压结构(3)连接;
一制动软管(4),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与所述前铆压结构(3)远离
所述前段硬管(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一后铆压结构(5)连接;
一后段硬管(6),所述后段硬管(6)的一端与所述后铆压结构(5)远离
所述制动软管(4)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硬
管(2)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前接头(1),所述前段硬
管(2)与所述制动总泵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前接头(1)实现连接;
所述后段硬管(6)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的连接端设置有一后接头(7),
所述后段硬管(6)与所述ESP模块的进油口通过所述后接头(7)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制动硬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接头
(1)与所述后接头(7)均为外螺纹结构。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成前赵策江军张圆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