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18018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6:21
一种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以2,4-二氯-5-硝基嘧啶为起始原料,与2-(2-氨基乙基)丙二醇缩合,选择性的取代4位氯原子,得到2-{2-[(2-氯-5-硝基嘧啶-4-基)氨基]乙基}-1,3-丙二醇,氨解得到2-{2-[(2-氨基-5-硝基嘧啶-4-基)氨基]乙基}-1,3-丙二醇。再进一步还原得到2-{2-[(2-氨基-5-氨基嘧啶-4-基)氨基]乙基}-1,3-丙二醇,环合得到泛昔洛韦中间体2-[2-(2-氨基-9H-嘌呤-9-基)乙基]-1,3-丙二醇。本合成方法步骤少,收率较高,可有效避免异构体的生成,后续纯化步骤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泛昔洛韦 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泛昔洛韦是由英国SmithKline Beecham制药公司开发的第二代开环核苷类抗疱疹病毒药物,也是第一个在美国获准用于唇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的口服药。泛昔洛韦为嘌呤类衍生物,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有多条,归纳起来,均是采用嘌呤衍生物作为母环,与不同的侧链缩合,得到泛昔洛韦的基本结构,再去除母环上定位取代基或在侧链上进一步结构修饰而得到泛昔洛韦。泛昔洛韦合成方法最早见于专利W08705604和EP141927,该专利描述的泛昔洛韦合成路线如下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以2,4-二氯-5-硝基嘧啶(化合物I )为起始原料,与2- (2-氨基乙基)丙二醇缩合,得到中间体2- {2-乙基}-1,3-丙二醇(化合物II),然后氨解得到2-{2-乙基}-1,3_丙二醇(化合物III),再经还原剂还原得到2-{2-乙基}_1,3-丙二醇(化合物IV),最后经环合得到泛昔洛韦中间体2--1,3-丙二醇(化合物V),合成路线如下。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与2- (2-氨基乙基)丙二醇的用量摩尔比为I: f 3,优选1:1. 5 2。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与2- (2-氨基乙基)丙二醇缩合时,反应温度范围为(T80°C,优选4(T60°C。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I氨解得到化合物III时,反应温度范围为(T80°C,优选2(T40°C。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II还原得到化合物IV时,采用的还原剂为钮碳、Raney镍中的一种,优选Raney镍。6.如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II还原得到化合物IV时,氢化压力为常压至50个大气压,优选常压至20个大气压,反应温度范围为 20^80 0C ο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V环合得到化合物V的过程中,是化合物IV与原甲酸三乙酯或甲酰胺环合得到了化合物V。8.如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V环合得到化合物V的过程中,化合物IV与原甲酸三乙酯环合时,反应温度范围为(T60°C,优选20 40。。。9.如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化合物IV环合得到化合物V的过程中,化合物IV与甲酰胺环合时,反应温度范围为6(T12(TC,优选80 10(TC。全文摘要,以2,4-二氯-5-硝基嘧啶为起始原料,与2-(2-氨基乙基)丙二醇缩合,选择性的取代4位氯原子,得到2-{2-乙基}-1,3-丙二醇,氨解得到2-{2-乙基}-1,3-丙二醇。再进一步还原得到2-{2-乙基}-1,3-丙二醇,环合得到泛昔洛韦中间体2--1,3-丙二醇。本合成方法步骤少,收率较高,可有效避免异构体的生成,后续纯化步骤简单,可降低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应用。文档编号C07D473/32GK102924455SQ20111022908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姜维平, 何亮, 周艳婷 申请人: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常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泛昔洛韦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以2,4?二氯?5?硝基嘧啶(化合物Ⅰ)为起始原料,与2?(2?氨基乙基)丙二醇缩合,得到中间体2?{2?[(2?氯?5?硝基嘧啶?4?基)氨基]乙基}?1,3?丙二醇(化合物Ⅱ),然后氨解得到2?{2?[(2?氨基?5?硝基嘧啶?4?基)氨基]乙基}?1,3?丙二醇(化合物Ⅲ),再经还原剂还原得到2?{2?[(2?氨基?5?氨基嘧啶?4?基)氨基]乙基}?1,3?丙二醇(化合物Ⅳ),最后经环合得到泛昔洛韦中间体2?[2?(2?氨基?9H?嘌呤?9?基)乙基]?1,3?丙二醇(化合物Ⅴ),合成路线如下。353068dest_path_image001.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维平何亮周艳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常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