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840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车身(11)的仪表板下面板(19)包括:将该车身划分为前和后的纵板状的划分板(41);和从该划分板的下端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板(43)。该划分板的后表面(19a)的至少一部分被加强板(28)加强。该加强板在下端具有延长部(92)。该延长部从与该划分板和该倾斜板的折曲部(42)相比的上方,向该折曲部的后方延伸,并被接合在该倾斜板上。通过该延长部和该仪表板下面板构成有在车宽方向上细长的闭合截面体(9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身前部构造,该车身前部构造包括位于车身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并向该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前侧车架;和位于该左右的前侧车架之后并将所述车身划分为前和后的仪表板下面板。
技术介绍
仪表板下面板包括以将车身划分为前和后的方式形成的纵板状的划分板;和从该划分板的下端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板。一般来说,该仪表板下面板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来加強。从专利文献I及专利文献2可知仪表板下面板通过横梁来加强的技木。从专利文献I可知的仪表板下面板由上半部分的上表面板和下半部分的下面板·两个部件构成。上表面板为纵板状的部件,在下端一体地形成有在车宽方向上细长的折曲部。该折曲部形成为向车身的后方打开的V字状截面。下面板构成为包括以将V字状截面的开ロ封闭的方式接合在折曲部上的纵板状的部分;和从该纵板状的部分的下端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板状的部分。通过上表面板的V字状截面的折曲部和下面板的纵板状的部分,而构成有在车宽方向上细长的闭合截面体。通过该闭合截面体,使仪表板下面板被加強。由于相对于上表面板,下面板是独立的部件,所以,车身的零件数增多,成为成本増加的主要原因。从专利文献2可知的仪表板下面板是由上半部分的纵板和下半部分的倾斜板构成的一体成形品。该倾斜板从上半部分的纵板的下端向后下方傾斜。纵板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而被加强。该横梁与纵板和倾斜板的折曲部相比位于上方。由于相对于仪表板下面板,横梁为独立的部件,所以,车身的零件数增多,成为成本増加的主要原因。而且,近年谋求有效地抑制仪表板下面板的振动的技木。因此,考虑通过将加强板粘接在上半部分的纵板上,来提高该纵板的面刚性(面板面方向的刚性)。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4503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30627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车身的成本的降低,同时提高仪表板下面板的刚性的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I中,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包括位于车身的前部的左右两侧并沿该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的前侧车架;和位于所述左右前侧车架的后方并将所述车身划分为前后的仪表板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下面板包括以将所述车身划分为前后的方式形成的纵板状的划分板;和从该划分板的下端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板,所述划分板的后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加强板加強,该加强板在下端具有延长部,该延长部从与所述划分板和所述倾斜板的折曲部相比的上方,向该折曲部的后方延伸,并接合在所述倾斜板上,通过所述延长部和所述仪表板下面板构成有在车宽方向上细长的闭合截面体。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从所述仪表板下面板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并向上呈凸状的通道部;横梁,沿着所述通道部的凸形状同时沿车宽方向延伸,设在所述通道部的上部且设在所述仪表板下面板的后表面上,并沿车宽方向延伸,该横梁被接合在所述延长部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部具有大致倒L字状的截面形状,构成为包括横板,从所述折曲部的上方位置大致沿着所述左右的前侧车架的上表面的至少一方同时向后方延伸;和从该横板的后端垂下并被接合在所述倾斜板上的纵板。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车宽方向的一端形成为与所述延长部的车宽方向的一端的截面形状向配合的形状,并且,所述一端彼此被接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的前侧车架构成为包括比所述划分板位于前侧的大致水平的左右的水平部;和从该左右的水平部的后端向后下方倾斜的左右的倾斜部,在所述左右的前侧车架中,位于所述横板的附近ー侧的前侧车架的所述倾斜部通过位于所述横板的附近的托架而被接合在所述划分板及所述加强板上。 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大致L字状的截面形状,构成为包括接合在所述左右的倾斜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方上的横板状的第一接合部;从该第一接合部立起并被接合在所述划分板及所述加强板上的纵板状的第二接合部;和以从所述第一接合部到所述第二接合部相连的方式鼓起的肋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下面板通过沿着所述折曲部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被加强,在所述仪表板下面板的所述倾斜板的后端的车宽中央设有強度比该倾斜板高的高強度板,所述倾斜板的被所述横梁和所述高强度板夹持的中间部分比没有被夹持的其他的部分脆弱。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板通过面板加强部件对安装有制动助力器的部分进行加強,该制动助力器用于调整基于驾驶者进行的制动操作力,该面板加强部件从所述横梁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9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板架设在所述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后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0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下面板具有从下部向后方延伸并向上呈凸状的前部通道部,所述高强度板由高张カ钢板构成,并一体地形成有位于所述前部通道部的正后方的、向上呈凸状的后部通道部,该后部通道部以与所述前部通道部的后端相连的方式向后方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1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架设在所述左右的前侧车架的后部之间的前横梁,该前横梁的前缘形成为,以使车宽中央比车宽方向的两端位于后方的方式整体地弯曲的大致拱状,在所述前横梁上沿所述前缘接合有所述高强度板。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I中,仪表板下面板的纵板状的划分板的后表面被加强板加強。该加强板在下端具有延长部。该延长部从与划分板和倾斜板的折曲部相比的上方,向该折曲部的后方延伸,并接合在倾斜板上。其结果为,通过延长部和仪表板下面板,构成有在车宽方向上细长的闭合截面体。这样,仅通过将用于提高划分板的面刚性的加强板组合在仪表板下面板上的简单的结构,而能够构成用于对仪表板下面板的折曲部的周围进行加强的闭合截面体。无需另外设置加强用的横梁。也就是说,通过该闭合截面的结构代替横梁,由此,能够提高仪表板下面板的刚性,其结果为,能够提高车身的刚性。因此,能够极カ抑制仪表板下面板及对该仪表板下面板进行加强的部件的零件数量。因此,能够谋求车身的轻量化及成本的降低,并提高仪表板下面板的刚性。而且,通过闭合截面体,使加强板的刚性也提高。由于能够降低加强板本身的板厚,所以,能够进一歩谋求车身的轻量化。而且,通过降低加强板的板厚,使加强板本身的成形性也提高。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中,在通道部的上部且仪表板下面板的后表面设置横梁。该横梁沿着通道部的凸形状同时沿车宽方向延伸。这样的横梁与仪表板下面板及该仪表板下面板所具有的通道部能够由单独的部件构成。因此,关于该横梁,即使为沿通道部的凸形状的形状,也能够通过冲压成形等的一般的成形法容易地形成。因此,无论通道部相对于延长部是否存在相对的错位(包括高度的偏移),都能够以使相对于该延长部被接合的横梁的接合位置(包括高度)成为最适的方式进行设定。而且,通过将横梁接合在延长部上,能够相应地缩短该横梁的长度。 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中,用于通过与仪表板下面板的组合而构成闭合截面体的延长部形成为截面观察大致倒L字状。构成该倒L字状的上边的横板大致沿着左右的前侧车架的上表面的至少一方同时向后方延伸。因此,当在车辆的前表面作用有碰撞力、在发生所谓正面碰撞时,来自前方的碰撞カ从前侧车架的前端向后方传递,然后向位于该前侧车架的延长线上的横板传递。因此,延长部能够从前侧车架高效地承受该碰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市川修司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