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746511 阅读:3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扭杆杆身两端装有扭臂。 扭臂的另一端通过金属轴承直接与转向架相连接。两连杆直接连接在扭杆杆身 两端。两连杆另一端均与橡胶轴承相连接。橡胶轴承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安全性好,制造成本低,使用 寿命长,容易维护的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扭杆装置,特别是一种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尤其在车辆过弯道时,由于车辆过度侧向倾斜会导致车 辆侧翻,这将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几乎所有车辆特别 是快速、高速列车包括城市轨道列车大都采用了抗侧滚扭杆装置或类似结构的 装置。传统的抗侧滚扭杆装置与车体之间的连接都是采用支撑座、金属轴承。 扭杆杆身与扭臂之间的连接采用花键机械压紧配合。这种扭杆装置结构复杂, 金属轴承容易损坏,扭臂与扭杆杆身之间的花键机械易遭损坏,这些都将影响 抗侧滚扭杆装置的使用寿命及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传统抗侧滚扭杆装置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 简单,运行安全性好,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容易维护的动车组车辆用抗 侧滚扭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扭杆杆身 两端装有扭臂,扭杆杆身与扭臂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其过盈量根据扭杆 杆身组成的刚度以及原材料特性进行修正,连接时先将扭臂加热,加热温度为300 — 50(TC,然后将扭臂套装在扭杆杆身上,扭臂温度降低后内孔收縮即固定 于扭杆杆身上。扭臂的另一端通过金属轴承直接与转向架相连接,这种结构替 代了传统抗侧滚扭杆装置中扭臂加支撑座的结构,在本装置中省略了支撑座。 两连杆直接连接在扭杆杆身两端。两连杆另一端均与橡胶轴承相连接。橡胶轴承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抗侧滚扭杆装置中的扭臂通过金属轴承直接与转向 架相连接,这样就省略了支撑座,使本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扭臂与 扭杆杆身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替代花键机械连接,这将大大地提高抗侧滚 扭杆装置的使用寿命及车辆运行的安全性。连杆与车体之间采用橡胶轴承连接, 屏蔽了小振幅的高频振动并提高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扭臂与转向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杆,2、扭臂,3、扭杆杆身,4橡胶轴承,5车体,6、螺栓, 7、转向架,8、金属轴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图2所示 一种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扭杆杆身3两端装有扭臂2。扭杆杆身3与扭臂2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连接时先将扭臂2加 热到400°C,然后将扭臂2套装在扭杆杆身3上,随温度降低扭臂2内孔收縮即 能牢固地固定于扭杆杆身3上。扭臂2的另一端通过金属轴承8直接与转向架7 相连接。这种结构替代了传统抗侧滚扭杆装置中扭臂2加支撑座的结构,在本 装置中省略了支撑座。两连杆1直接连接在扭杆杆身3两端。两连杆1另一端 均与橡胶轴承4相连接。橡胶轴承4通过螺栓6与车体5相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扭杆杆身两端装有扭臂,扭杆杆身与扭臂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扭臂的另一端通过金属轴承直接与转向架相连接,两连杆直接连接在扭杆杆身两端,两连杆另一端均与橡胶轴承相连接,橡胶轴承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扭杆杆身两端装有扭臂。扭臂的另一端通过金属轴承直接与转向架相连接。两连杆直接连接在扭杆杆身两端。两连杆另一端均与橡胶轴承相连接。橡胶轴承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安全性好,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容易维护的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文档编号B61G11/00GK201296258SQ20082003893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9日专利技术者周志远, 沈宏峻, 蒋晓光 申请人:溧阳市振大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车组车辆用抗侧滚扭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扭杆杆身两端装有扭臂,扭杆杆身与扭臂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扭臂的另一端通过金属轴承直接与转向架相连接,两连杆直接连接在扭杆杆身两端,两连杆另一端均与橡胶轴承相连接,橡胶轴承通过螺栓与车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宏峻蒋晓光周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市振大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