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0194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4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包括构架本体、设置于构架本体中部的走行轮、基础制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走行轮的驱动传动系统,驱动传动系统包括:固连于构架本体上的牵引电机,牵引电机的输出轴沿构架本体的横向延伸;与牵引电机的固连的变速箱,变速箱内包括一太阳轮、设置在变速箱的壳体上的内齿圈、以及设置在太阳轮与内齿圈之间的行星轮;其中驱动传动系统嵌设于走行轮的轮辋内部,轮辋内部设置有一与轮辋固连的轮芯,行星轮的行星架与轮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满足了转向架轻量化、低能耗及结构紧凑的要求,而且还使得在转向架上安装抗侧滚扭杆成为了可能,为增强目前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稳定性提供了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单轨车辆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从小城市到大城市,山地城市到平原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能源短缺等问题越发尖锐。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城市绿色、快捷交通发展的需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交通是一种典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具有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土地资源占用少、噪音低、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独特优势。在多制式城轨交通中,高架线路运行综合优势明显。独特的优势决定该制式有着进一步推广和广泛应用的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内的跨座式单轨列车的转向架是2004年从日本引进,至今为止依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上。目前这种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采用交流异步电机作为驱动装置,在转向架的中部横梁向轨道两侧延伸的部分安装有电机安装座,交流异步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机安装座上,并且电机的轴线方向与转向架的纵向平行。众所周知,跨座式单轨车辆走行轮的支承轴轴线与转向架的横向平行,因此电机的扭矩至少要经过换向齿轮组和减速齿轮组才能传递到走行轮上,因此在电机安装座的另一侧就设置有安装于构架上的变速箱,该变速箱中包括换向齿轮组和减速齿轮组。由于包含的齿轮较多,因此该种变速箱不仅笨重,而且体积较大,>占用了大量的转向架空间,极其不利于其他机构在转向架上的布置,这导致了该种转向架出现了整体笨重、能耗很高的问题;同时电机的扭矩需要经过多级才能最终传递到走行轮上,传动效率较低,这进一步加剧了转向架能耗高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符合轻量化、低能耗要求并且结构紧凑的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以便能够使得跨座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符合目前的轻量化、低能耗以及结构紧凑的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包括构架本体、设置于所述构架本体中部的走行轮、基础制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走行轮的驱动传动系统,所述驱动传动系统包括:一端固连于所述构架本体上的牵引电机,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沿所述构架本体的横向延伸;与所述牵引电机的另一端固连的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内包括一太阳轮、设置在所述变速箱的壳体上的内齿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齿圈之间的行星轮;其中,所述驱动传动系统嵌设于所述走行轮的轮辋内部,所述轮辋内部设置有一与所述轮辋固连的轮芯,所述行星轮的行星架与所述轮芯相连以驱动所述走行轮行走。优选的,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为齿轮轴,且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伸入所述变速箱内,所述输出轴端部的齿轮构成所述太阳轮。优选的,所述牵引电机为永磁电机。优选的,所述构架本体上设置有构架法兰盘,所述牵引电机设置有与所述构架法兰盘适配的第一法兰盘,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变速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法兰盘对应的变速箱法兰盘,所述构架本体、牵引电机以及所述变速箱通过法兰螺栓固连。优选的,相互配合的所述构架法兰盘与所述第一法兰盘上,以及相互配合的所述第二法兰盘与所述变速箱法兰盘上,还开设有多对绞制孔,且所述绞制孔内穿设有与所述绞制孔自身过盈配合的绞制孔螺栓。优选的,所述牵引电机的输出轴穿出所述牵引电机的尾部形成延长部,且所述基础制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延长部上的制动盘;固定设置在所述构架本体上,且用于夹紧所述制动盘的制动夹钳。优选的,所述延长部穿出所述构架本体,且所述延长部靠近所述制动盘还设置有与所述构架本体相连的支撑轴承。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构架本体上的制动钳法兰,沿所述制动盘的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同步动作的所述制动夹钳,且所述制动夹钳均设置在所述制动钳法兰上。优选的,所述走行轮安装填充有氮气的钢芯橡胶轮胎。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构架本体的前端和后端的安全轮,所述安全轮安装实心橡胶轮胎。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驱动传动系统具体包括牵引电机和变速箱,其中牵引电机一端设置在构架本体上,变速箱固定连接在牵引电机的另一端,并且变速箱内包括一个太阳轮、设置在变速箱壳体上的内齿圈以及设置在太阳轮与内齿圈之间的行星轮,行星轮的行星轮架与轮芯固连,而轮芯与轮辋固定相连,行星架通过轮芯驱动行走轮行走。实际上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对现有转向架中的驱动传动系统进行了重新布局,牵引电机和变速箱不仅位于构架本体的同一侧,而且牵引电机直接安装在构架本体上,同时牵引电机的输出轴横向布置,变速箱直接与牵引电机相连,由于电机的输出轴沿构架本体的横向延伸,这就省去了变速箱内的换向齿轮组,电机输出的扭矩可以直接向变速箱内传递,因此变速箱的结构更加简单,变速箱的尺寸和重量也得以大幅降低;同时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向架还省去了用于安装牵引电机的电机安装座,并且驱动电机和变速轮箱的外壳直接替代了安装走行轮的车轴,因而整个转向架的结构更加紧凑,重量进一步降低;再次,驱动系统嵌设在了走行轮的轮辋内部,将以前从未利用过的轮辋内部空间进行了利用,极大的节省了驱动系统所占用的转向架空间,转向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同时节省出的空间使得在转向架上安装抗侧滚扭杆成为了可能,这可以有效增强目前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稳定性。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中所公开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不仅满足了转向架轻量化、低能耗以及结构紧凑的要求,而且还使得在转向架上安装抗侧滚扭杆成为了可能,为增强目前跨座式单轨车辆转向架的稳定性提供了基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驱动传动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变速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构架本体的构架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牵引电机的第二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牵引电机的第一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构架本体与牵引电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包括构架本体(3)、设置于所述构架本体(3)中部的走行轮(6)、基础制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走行轮(6)的驱动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传动系统包括:一端固连于所述构架本体(3)上的牵引电机(1),所述牵引电机(1)的输出轴沿所述构架本体(3)的横向延伸;与所述牵引电机(1)的另一端固连的变速箱(2),所述变速箱(2)内包括一太阳轮(22)、设置在所述变速箱(2)的壳体上的内齿圈(24)、以及设置在所述太阳轮(22)与所述内齿圈(24)之间的行星轮(23);其中,所述驱动传动系统嵌设于所述走行轮(6)的轮辋内部,所述轮辋内部设置有一与所述轮辋固连的轮芯(41),所述行星轮(23)的行星架与所述轮芯(41)相连以驱动所述走行轮(6)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架,包括构架本体
(3)、设置于所述构架本体(3)中部的走行轮(6)、基础制动装置以
及用于驱动所述走行轮(6)的驱动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传动系统包括:
一端固连于所述构架本体(3)上的牵引电机(1),所述牵引电
机(1)的输出轴沿所述构架本体(3)的横向延伸;
与所述牵引电机(1)的另一端固连的变速箱(2),所述变速箱
(2)内包括一太阳轮(22)、设置在所述变速箱(2)的壳体上的内齿
圈(24)、以及设置在所述太阳轮(22)与所述内齿圈(24)之间的行
星轮(23);
其中,所述驱动传动系统嵌设于所述走行轮(6)的轮辋内部,
所述轮辋内部设置有一与所述轮辋固连的轮芯(41),所述行星轮(23)
的行星架与所述轮芯(41)相连以驱动所述走行轮(6)行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
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电机(1)的输出轴(13)为齿轮轴,且所
述牵引电机(1)的输出轴(13)伸入所述变速箱(2)内,所述输出
轴(13)端部的齿轮构成所述太阳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体化转向
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电机(1)为永磁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跨座式单轨车辆驱动走行一
体化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本体(3)上设置有构架法兰盘(31),
所述牵引电机(1)设置有与所述构架法兰盘(31)适配的第一法兰盘
(12),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法兰盘(11),所述变速箱(2)上设置有与
所述第二法兰盘(11)对应的变速箱法兰盘(21),所述构架本体(3)、
牵引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洋杨百岭丁治雨伯均华吕红王舜寇文娟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