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承、转向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6330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5 2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旁承、转向架及车辆,所述旁承包括:第一旁承体、第二旁承体及旁承座,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固定于所述旁承座上,所述第一旁承体的自由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旁承体的自由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为旁承设计两级承载刚度,为车辆提供转向架二系悬挂挠度,适应货车空、重车载荷差异较大的实际运用需要,提高旁承的使用寿命,保证货车的运行稳定性及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车辆运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旁承、转向架及车辆
技术介绍
铁路货运正朝着速度更快、运行品质更高的方向发展,高速铁路货车成为趋势,由于其速度和性能要求更高,对货车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通常,高速铁路货车转向架上设置旁承结构来提高车辆运行时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转向架上通常设有常接触式弹性旁承结构,常接触式弹性旁承结构由旁承座、弹性体或弹簧、磨耗板及调整垫板等组成。在车体组装完成后,常接触式弹性旁承结构的旁承体产生预定的弹性压缩量,形成对车体的支撑,承担一定的载荷。但是,当车辆重载时,现有技术中的旁承结构刚性不足,承载能力有限,当车辆存在偏载或者线路扭曲时,难以支撑车体,为车辆运行稳定性及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旁承、转向架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旁承结构刚性不足,承载能力有限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旁承,包括:第一旁承体、第二旁承体及旁承座,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固定于所述旁承座上,所述第一旁承体的自由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旁承体的自由高度。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旁承体包括弹性体及隔板,所述弹性体及隔板交替叠放固定为一体。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旁承体的弹性体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旁承体的隔板为刚性材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旁承座包括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旁承体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旁承体卡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旁承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旁承体与所述第二旁承体分隔开。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及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壁设有多个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旁承体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凸起卡合固定,所述第二旁承体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的凸起卡合固定。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底部设有定位脐,用于与车辆的转向架固定,所述第一旁承体顶部也设有定位脐,用于与车辆的车体枕梁固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转向架架体及两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旁承,所述两个旁承固定于所述转向架架体的两侧。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架架体包括两个转向轮轮对,所述两个转向轮轮对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两个旁承分别固定于所述横梁两侧,并相对于所述横梁中心对称设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面所述的任意一种转向架及与所述转向架连接的车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旁承、转向架及车辆,将所述第一旁承体的自由高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旁承体的高度,通过计算使所述第一旁承体与所述第二旁承体之间的高度差处于合理范围,使货车空车时由所述第一旁承体单独承载,货车处于重车时,由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共同承载,实现旁承的两级承载刚度,为车辆提供转向架二系悬挂挠度,适应货车空、重车载荷差异较大的实际运用需要,提高旁承的使用寿命,保证货车的运行稳定性及行车安全性。并且,利用所述旁承的横向变形能力为车体相对于转向架的横移和转动提供复原力,降低车体与转向架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提高车辆的运行临界速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旁承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第一旁承体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4为第二旁承体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5为旁承座的剖视图;图6为旁承座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8为图7的左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旁承结构,用于为高速运行的铁路货车提供足够的二系悬挂挠度及承载性能,当车体存在偏载或者货车运行线路存在扭曲时,保证高速运行的货车的稳定性及行车安全。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旁承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旁承,包括:第一旁承体10、第二旁承体20及旁承座30,所述第一旁承体10及所述第二旁承体20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旁承体10及所述第二旁承体20固定于所述旁承座30上,所述第一旁承体10的自由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旁承体20的自由高度。具体地,在自由状态下,所述第一旁承体10与所述第二旁承体20之间设计有一定的高度差。通过合理计算匹配所述第一旁承体10与所述第二旁承体20的刚度,使货车处于空车状态时,由所述第一旁承体10单独承载,当货车处于重车状态时,由所述第一旁承体10及所述第二旁承体20共同承载,从而实现所述旁承的两级刚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旁承,将所述第一旁承体的自由高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旁承体的高度,通过计算使所述第一旁承体与所述第二旁承体之间的高度差处于合理范围,使货车空车时由所述第一旁承体单独承载,货车处于重车时,由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共同承载,实现旁承的两级承载刚度,为车辆提供转向架二系悬挂挠度,适应货车空、重车载荷差异较大的实际运用需要,提高旁承的使用寿命,保证货车的运行稳定性及行车安全性。图3为第一旁承体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4为第二旁承体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进一步地,为了为所述第一旁承体提供足够的刚性承载能力,并为车辆运行提供足够的缓冲挠性,所述第一旁承体10包括弹性体11及隔板13,所述弹性体11及隔板13交替叠放固定为一体。具体地,所述第一旁承体10的弹性体11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旁承体10的隔板13为刚性材质。所述弹性体11与所述隔板13经过模压硫化形成。所述所述弹性体11可以为所述旁承提供缓冲弹性,降低车体在垂直地面方向产生的振动,所述隔板13可以为所述旁承提供足够的刚性承载能力。具体地,所述弹性体11及所述隔板13均为长方体形,并间隔堆叠形成...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旁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旁承体、第二旁承体及旁承座,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固定于所述旁承座上,所述第一旁承体的自由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旁承体的自由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旁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旁承体、第二旁承体及旁承座,
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具有弹性;
所述第一旁承体及所述第二旁承体固定于所述旁承座上,所述第一旁承
体的自由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旁承体的自由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承体包括弹性
体及隔板,所述弹性体及隔板交替叠放固定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承体的弹性体
为橡胶材质,所述第一旁承体的隔板为刚性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承座包括
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旁承体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
第二旁承体卡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旁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旁承座还包括设置于
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旁承体
与所述第二旁承体分隔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发高峻王思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