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83942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2-11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1),其内圆通孔(11)为下偏心结构形状。根据受力平衡ΣF=0的原则,采用内圆通孔为下偏心结构形状的减震块,使得双扭杆机构翻转支撑作用与驾驶室实际受力方向吻合,整体减震效果提升,进一步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且无需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室悬置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
技术介绍
驾驶室前悬减震块属于缓冲机构,以便隔离和减小行车时来自发动机以及地面各种震动对驾驶室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并起到支撑驾驶室的作用,以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目前,驾驶室前悬减震块,主要采用同心或上偏心的通用结构,这种结构的前悬减震块由于没有充分考虑驾驶室受力平衡方向(尤其是双扭杆翻转机构),故缓冲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通用减震块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缓冲减震效果较好的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其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块,其内圆通孔为下偏心结构形状。其有益效果是:根据受力平衡SF = O的原则,采用内圆通孔为下偏心结构形状的减震块,使得双扭杆机构翻转支撑作用与驾驶室实际受力方向吻合,整体减震效果提升,进一步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且无需增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受力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采用内圆通孔11为下偏心结构形状的减震块I,通过与翻转支座2装压后与轴管总成3、左扭杆4、右扭杆5、左力臂6、右力臂7组成双扭杆机构翻转总成支撑驾驶室,左滚轮8与右滚轮9与驾驶室连接。双扭杆机构翻转总成支撑的驾驶室重心G在滚轮的后方,根据受力平衡原则,XF = 0,重力G与NI和N2形成平衡。在驾驶室属平衡状态下,NI和N2均受到向上的力。因此,采用内圆通孔为下偏心结构形状的减震块与驾驶室受力状态方向对应,使得驾驶室整体减震效果大大提升,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主权项】1.一种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块(1),其内圆通孔(11)为下偏心结构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所述的减震块(1),其内圆通孔(11)为下偏心结构形状。根据受力平衡ΣF=0的原则,采用内圆通孔为下偏心结构形状的减震块,使得双扭杆机构翻转支撑作用与驾驶室实际受力方向吻合,整体减震效果提升,进一步提高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且无需增加成本。【IPC分类】B62D33/10, F16F1/377【公开号】CN205025991【申请号】CN201520797159【专利技术人】陈正东, 杨益奎, 刘彩云, 陈磊, 许汉平, 李军 【申请人】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申请日】2015年10月1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驾驶室双扭杆翻转机构的前悬减震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震块(1),其内圆通孔(11)为下偏心结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东杨益奎刘彩云陈磊许汉平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华夏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