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672c\u53d1\u660e\u6d89\u53ca\u4e00\u79cd\u60ac\u67b6\uff0c\u8be5\u60ac\u67b6\u5305\u62ec\uff1a\u2011\u7ba1\u72b6\u626d\u6746\uff1b\u2011\u8fde\u63a5\u7684\u60ac\u67b6\u6784\u4ef6(22)\uff0c\u8be5\u8fde\u63a5\u7684\u60ac\u67b6\u6784\u4ef6\u5305\u62ec\u5b54(26)\uff0c\u6746(10)\u7684\u7ba1\u72b6\u8f74\u5411\u7aef\u90e8\u6bb5(12)\u5728\u8be5\u5b54\u4e2d\u5ef6\u4f38\uff1b\u2011\u63d2\u5165\u5728\u8be5\u626d\u6746(10)\u7684\u7aef\u90e8\u6bb5(12)\u548c\u8be5\u5b54(26)\u4e4b\u95f4\u7684\u7b2c\u4e00\u7c98\u5408\u5242\u5c42(34)\uff1b\u2011\u8fde\u63a5\u73af(40)\uff0c\u8be5\u8fde\u63a5\u73af\u5ef6\u4f38\u5230\u8be5\u626d\u6746(10)\u7684\u7ba1\u72b6\u7aef\u90e8\u6bb5(12)\u4e2d\uff1b\u2011\u5f84\u5411\u63d2\u5165\u5728\u8be5\u8f74\u5411\u7aef\u90e8\u6bb5(12)\u7684\u58c1(16)\u548c\u4e0e\u8be5\u8fde\u63a5\u73af(40)\u76f8\u5bf9\u7684\u58c1\u4e4b\u95f4\u7684\u7b2c\u4e8c\u7c98\u5408\u5242\u9644\u63a5\u5c42(54)\uff1b\u4ee5\u53ca\u2011\u4e92\u8865\u5957\u73af(62)\uff0c\u8be5\u4e92\u8865\u5957\u73af\u5177\u6709L\u5f62\u6a2a\u622a\u9762\uff0c\u8be5\u4e92\u8865\u5957\u73af\u88ab\u8fde\u63a5\u5230\u8be5\u8fde\u63a5\u73af(40)\u7684\u8f74\u5411\u7aef\u90e8(46)\u5e76\u4e14\u5177\u6709\u786e\u4fdd\u8be5\u626d\u6746(10)\u7684\u7aef\u90e8\u6bb5(12)\u7684\u5f84\u5411\u5bf9\u4e2d\u7684\u73af\u5f62\u5706\u5f62\u8fb9\u7f18\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粘附式复合扭杆的机动车辆悬架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组装和固定扭杆、尤其是用于组装和固定机动车辆悬架中的扭杆的技术。专利技术技术背景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机动车辆悬架,并且尤其涉及包括轴向取向扭杆类型的后车桥,该扭杆构成相对于车辆的总体纵向取向而横向取向的横构件,该扭杆具有总体上管状的设计并且至少其两个轴向端部段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管状形状。这种形成横构件的扭杆在其两个轴向端部中的每一者处连接到悬架构件,该悬架构件是互补的相关联的纵向臂,其每个纵向臂对应地将后轮支撑在该车辆的左侧和右侧。在已知的方式中,每个悬架臂包括横向轴向取向的孔,该扭杆的管状轴向端部段在所述孔内部轴向地延伸。为了将该管状轴向端部段固定在相关联的孔中,已知的是在该扭杆或横构件的轴向端部段的凸形周向外壁和与该悬架臂的孔相对的凹形内壁之间插入至少一个第一粘合剂或结合剂附接层。这种用于通过粘结进行连接和固定的技术尤其使用在将扭杆(该扭杆形成了由具有塑料和/或合成材料的所谓的“复合”材料制成的横构件)连接到金属连接臂(例如具有由铝制备或模制的结构)的情况中。该扭杆的结构和组成(尤其是当应用于机动车辆车桥的横构件时)以及包括可变形横构件的这种后传动系的总体设计已经成为众多开发的主题,其中一些例如在文献FR-A-2.954.921和FR-A-2.985.221中被展示。通过粘结的连接和固定必须满足许多要求,并且尤其考虑该车桥的横构件所经受的机械应力。由这些应力产生的所有负载和力“经由”在该扭杆的管状端部段和接纳该纵向臂的孔之间的粘结连接被传递到该纵向臂。此外,该组件的质量及其强度源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辆悬架,包括:‑轴向取向(A)的扭杆(10),其至少一个轴向端部段(12)是管状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悬架构件(22),该至少一个连接的悬架构件包括轴向取向的孔(26),其中该管状轴向端部段(12)轴向延伸;‑轴向取向的连接环(40),其在旋转方面被连接到该悬架构件(22)并且轴向地延伸到该扭杆(10)的管状端部段(12)中;其中,该孔(26)的凹形内壁(32)和该连接环(40)的凸形外壁在其之间界定轴向取向(A)的环形壳体(60),该环形壳体能够接纳粘合剂或结合剂附接层(64),并且该复合扭杆的管状轴向端部段(12)被轴向地引入该环形壳体中,其特征在于,该悬架包括互补套环(62),该互补套环在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具有L形横截面,所述套环连接到该连接环(40)的自由轴向端部(46)或连接到该孔(26)的自由轴向端部(30),并且具有确保该扭杆(10)的端部段(12)的径向对中的环形圆形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7.31 FR 14574441.一种机动车辆悬架,包括:-轴向取向(A)的扭杆(10),其至少一个轴向端部段(12)是管状的;-至少一个连接的悬架构件(22),该至少一个连接的悬架构件包括轴向取向的孔(26),其中该管状轴向端部段(12)轴向延伸;-轴向取向的连接环(40),其在旋转方面被连接到该悬架构件(22)并且轴向地延伸到该扭杆(10)的管状端部段(12)中;其中,该孔(26)的凹形内壁(32)和该连接环(40)的凸形外壁在其之间界定轴向取向(A)的环形壳体(60),该环形壳体能够接纳粘合剂或结合剂附接层(64),并且该复合扭杆的管状轴向端部段(12)被轴向地引入该环形壳体中,其特征在于,该悬架包括互补套环(62),该互补套环在径向内侧或径向外侧具有L形横截面,所述套环连接到该连接环(40)的自由轴向端部(46)或连接到该孔(26)的自由轴向端部(30),并且具有确保该扭杆(10)的端部段(12)的径向对中的环形圆形边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该互补套环(62)允许容纳在所述壳体(60)中的空气的流动和逸出,同时减缓该粘合剂的流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环(40)包括凸圆柱形对中支承表面,该凸圆柱形对中支承表面在该悬架构件(22)的互补部分(52)内被轴向接纳而没有径向间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其特征在于,该孔(26)轴向开放,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环(40)在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里菲耶,F·科坦,R·罗莱,
申请(专利权)人:雷诺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