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以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杂交杨农杆菌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03533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1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杂交杨农杆菌转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愈伤诱导;(2)愈伤组织预培养;(3)菌种活化与培养;(4)侵染;(5)共培养;(6)延迟选择;(7)诱导不定芽;(8)伸长培养;(9)诱导生根及检测,验证农杆菌基因转化了的杂交杨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因以杨树茎段或叶柄为外植体的杂交杨农杆菌转化方法后期染菌而被迫不断继代的缺点,可以用少量愈伤组织外植体快速获得的抗性转基因杨树,周期短、染菌率低、转化效率高,为大规模的转基因杨树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技术介绍
杨属Populus L.在全世界约有100多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和北美洲。我国约有62种,是世界杨树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杨属植物因其生长快、适应性强、用途广泛,不仅在水土保持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广泛的工业用途,是制浆造纸、胶合板、包装材料等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杨树的改良主要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进行,但因其生长发育受光照、水分、温度很多因素影响,与其它农作物和园艺植物比较,有许多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如较长的生长周期、复杂的生殖方式、高度杂合性等,使得传统的杨树育种方法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育种的要求,所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方法来满足实践中对杨树育种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1983年首株转基因烟草问世为标志,功能基因的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己广泛应用到植物抗性的研究领域。尽管以木本植物为实验材料的林木基因工程因研究难度较大,进展相对滞后,但是由于杨树生长速度快,易繁殖,核基因组(约420Mb)及染色体数目相对较小,易于通过农杆菌转化,使得杨树成为研究树木分子生物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杂交杨农杆菌转化方法,其特征包括下述步骤:?(1)愈伤诱导:?将717杨树的腋芽或顶芽置于基本培养基上继代繁殖,培养4?6周获得组培苗;切取所述组培苗0.8?1.5cm不带腋芽的茎段,用刀片沿着茎段纵轴方向划2?3次造成伤口或切取所述组培苗的带有0.1?0.5cm2叶片的叶柄置于M1“固体培养基中,于24?26℃黑暗条件下预培养12?15天;更换一次M1“固体培养基,继续在24?26℃黑暗条件下预培养12?15天,有愈伤组织生成;?(2)愈伤组织预培养:?将步骤(1)获得的愈伤组织切成0.4?0.6cm3的块,置于M1固体培养基预配养2?3天;?(3)菌种活化与培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洁华昝艳君籍燕魏志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