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成熟胚茎尖转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05187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转基因玉米,具体公开了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成熟胚茎尖转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玉米茎尖作为受体不受基因型的限制,还开发了一套严格适用于玉米茎尖作为转化受体的培养基体系,实现玉米的高效遗传转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缩短了玉米的转化周期,以茎尖作为受体不受基因型的限制,还可以免除转基因过程中的植株再生等环节。突破了转化外植体的限制,提高了玉米的转化效率。该方法操作简便,简单易行,转化周期短,转化效率高,结果可靠,能够快速获取转基因玉米植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基因玉米,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成熟胚茎尖转化 方法。
技术介绍
玉米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 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玉米主要用作食量、饲料、能源、 营养品以及医药工业的原料,其工业价值广泛用于造纸、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具有产量 高、耐储存、再生产价值高的特点。 截止至2014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长到2014年的 1. 815亿公顷,其中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在800万公顷左右,抗虫转基因种植面积 为600万公顷(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这一增长使得转基因技术以可观的利润成为现代 农业史上应用最迅速的作物技术。转基因作物不仅对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可持续 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也有诸多贡献。 虽然玉米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重要一 点在于组织培养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很大的抑制转化的成功,毕竟现在多数转化方法都是 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自1975年以来已经从包括玉米幼胚、未成熟花序、小抱子、胚叶、 雌雄幼穗等多种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是由于玉米品系众多、遗传背景复杂、离体培养 影响因子多且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玉米组织培养愈伤诱导率低、质量不稳定、实 验重复性差、再生植株成活率低等多重困难。现如今玉米的转化大多数采用转化幼胚的方 法,而幼胚长度又和基因型及采样季节有很大关系。一般早熟品种授粉后幼胚生长较快。 晚熟品种生长较慢;夏季高温季节授粉后幼胚生长较快,秋季温度较低时幼胚生长较慢。因 此,采样时间要根据基因型、生长季节和幼胚大小来决定。基因型仍是幼胚培养的主要限制 因素。 如公开号为CN1263949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立玉米转基因受体体系的 方法及应用。将玉米茎尖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诱导培养基上,诱导茎尖培养物直接 产生丛生芽或丛生芽组织块。取继代培养后处于旺盛生长期的丛生芽和丛生芽组织块为受 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等将外源基因转入培养细胞,经过恢复、筛选等步骤 获得转基因植株。但是,利用茎尖分化的丛生芽作为外植体仍需要长期的诱导、继代、分化 等培养过程,培养周期较长的缺点制约着玉米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再如公开号为CN102304544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大 麦茎尖转化方法,其步骤:A.大麦茎尖培养及载体构建:1)选取大麦颖果,去除稃片,剥取 成熟胚,盾片向下放置在萌发培养基上萌发;2)从中间载体pMBL-3及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用酶切和PCR方法获得玉米泛素启动子及相关序列;B、利用农杆菌介导大麦茎尖遗传 转化,步骤:1)大麦茎尖的获取;2)茎尖的浸染;3)茎尖和农杆菌LBA4401共培养培养基: 取出经农杆菌浸染的茎尖,在无菌滤纸上吸干表层菌液;4)茎尖的恢复培养基;5)茎尖的 筛选培养基;6)再生植株的春化和栽培,得到候选的转化植株。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周期 短、效率高,程序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但是,大麦与玉米虽都为单子叶植物,但大麦与 玉米作为两种不同的作物也决定了在转化上的差异,而目前未见适用于玉米的技术方案。 目前,玉米遗传转化方法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其受体主要是幼胚 和胚性愈伤组织,而愈伤组织形成的再生植株无性系变异大、周期长等缺点也制约着玉米 遗传转化研究的发展。 因此,选择合适的外植体作为玉米遗传转化的受体,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是转基 因研究的重要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成 熟胚茎尖转化方法。 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包括如下步骤: A、玉米茎尖培养及载体构建: 1)挑选饱满无损伤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取成熟胚放于萌发培养基上,在培养 箱中经过低温处理,再置于23-28Γ暗培养进行萌发; 2)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 菌; B、利用农杆菌介导玉米成熟胚茎尖遗传转化: 1)玉米成熟胚茎尖的获取: 待胚芽长到3-5cm时,在芽节点上方l-2mm的位置横切第一刀,将胚芽结上部切掉 丢弃,得到茎尖,在茎尖切口处的中央部位向下纵切第二刀,切口稍越过结的下线约1_,用 刺针刺伤横切面生长点上端,在高渗培养基中放置lh以上; 2)茎尖的侵染: 从步骤1)得到的玉米成熟胚茎尖,加入用根癌农杆菌浸染培养基悬浮的根癌农 杆菌LBA4401菌液,浸染茎尖4-6min; 3)茎尖和根癌农杆菌的共培养: 取出经根癌农杆菌浸染的茎尖,在无菌滤纸上吸干表层菌液,于共培养固体培养 基上在24-28 °C共培养3d; 4)茎尖的恢复培养: 将步骤3)中的茎尖转至恢复培养基,于22-24Γ下培养至从生长点部位萌生出新 的幼叶; 5)转化苗的转苗及栽苗: 将长出新叶的幼苗从恢复培养基中取出,洗掉多余的恢复培养基,栽入花盆中,在 人工气候箱中光照培养,等叶片伸展后移栽到温室大棚中; 6)对伸展出新生叶的幼苗进行抗性筛选: 幼苗长到两叶一心时,用除草剂处理新生叶片,除草剂的喷施根据苗情来判断,筛 选抗性幼苗,将正常生长的玉米幼苗连根挖出移栽入大田;所述萌发培养基为:33000mg/L NH4N03,38 0 00mg/L KN03,88 00mg/L CaCl2 · 2H20, 7400mg/L MgS04.7H20,3400mg/L KH2P04,4400mg/L MnS04.4H20,800mg/L H2B03,1600mg/ L KI,1600mg/L ZnS04 · 7H20,4. 88 5mg/L氯化胆碱,2. 445mg/L核黄素,5. 008mg/L生物素, 2. 425mg/L叶酸,9. 97mg/L烟酸,23. 611mg/L维生素BI,5. Omg/L D-泛酸钙,9. 97mg/L盐酸 吡哆辛,〇·〇〇675mg/L维生素B12, 2. 47mg/L对氨基甲苯,7. 46mg/L Na2EDTA.2H20, 5. 56mg/L FeS04. 7H20, 500mg/L酪蛋白水解物,700mg/LL-脯氨酸,30000mg/L鹿糖,5000mg/L葡萄糖, 100mg/L肌醇,8000mg/L琼脂粉pH 5. 8 ;所述高渗培养基:56600mg/L KN03,9 2 60mg/L NH4S04,3 7 00mg/L MgS04 7H20, 8000mg/LKH2P04,33200mg/LCaCl. 2H20, lOOmg/L MnS04 4H20,20mg/L ZnS04.7H20,0· 25mg/L CoCl2 6H20,0· 25mg/L CuS04 5H20, 2. 5mg/L NaMo04 2H20,4. 885mg/L氯化胆碱,2. 445mg/L核 黄素,5. 008mg/L生物素,2. 425mg/L叶酸,9. 97mg/L烟酸,23. 611mg/L维生素BI,5. Omg/L D-泛酸钙,9. 97mg/L盐酸吡哆辛,0· 00675mg/L维生素B12, 2. 47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成熟胚茎尖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玉米茎尖培养及载体构建:1)挑选饱满无损伤的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后,取成熟胚放于萌发培养基上,在培养箱中经过低温处理,再置于23‑28℃暗培养进行萌发;2)构建携带目的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B、利用农杆菌介导玉米成熟胚茎尖遗传转化:1)玉米成熟胚茎尖的获取:待胚芽长到3‑5cm时,在芽节点上方1‑2mm的位置横切第一刀,将胚芽结上部切掉丢弃,得到茎尖,在茎尖切口处的中央部位向下纵切第二刀,切口稍越过结的下线约1mm,用刺针刺伤横切面生长点上端,在高渗培养基中放置1h以上;2)茎尖的侵染:从步骤1)得到的玉米成熟胚茎尖,加入用根癌农杆菌浸染培养基悬浮的根癌农杆菌LBA4401菌液,浸染茎尖4‑6min;3)茎尖和根癌农杆菌的共培养:取出经根癌农杆菌浸染的茎尖,在无菌滤纸上吸干表层菌液,于共培养固体培养基上在24‑28℃共培养3d;4)茎尖的恢复培养:将步骤3)中的茎尖转至恢复培养基,于22‑24℃下培养至从生长点部位萌生出新的幼叶;5)转化苗的转苗及栽苗:将长出新叶的幼苗从恢复培养基中取出,洗掉多余的恢复培养基,栽入花盆中,在人工气候箱中光照培养,等叶片伸展后移栽到温室大棚中;6)对伸展出新生叶的幼苗进行抗性筛选:幼苗长到两叶一心时,用除草剂处理新生叶片,除草剂的喷施根据苗情来判断,筛选抗性幼苗,将正常生长的玉米幼苗连根挖出移栽入大田;常规方法在转苗前惊醒筛选培养,而成熟胚茎尖转化是转化的生长点,所以幼苗长到两叶一心时,才能用除草剂处理新生叶片。所述萌发培养基为:33000mg/L NH4NO3,38000mg/L KNO3,8800mg/L CaCl2·2H20,7400mg/L MgSO4·7H20,3400mg/L KH2PO4,4400mg/L MnS04·4H20,800mg/L H2BO3,1600mg/L KI,1600mg/L ZnSO4·7H20,4.885mg/L氯化胆碱,2.445mg/L核黄素,5.008mg/L生物素,2.425mg/L叶酸,9.97mg/L烟酸,23.611mg/L维生素BI,5.0mg/L D‑泛酸钙,9.97mg/L盐酸吡哆辛,0.00675mg/L维生素B12,2.47mg/L对氨基甲苯,7.46mg/L Na2EDTA.2H2O,5.56mg/L FeSO4.7H2O,500mg/L酪蛋白水解物,700mg/LL‑脯氨酸,30000mg/L蔗糖,5000mg/L葡萄糖,100mg/L肌醇,8000mg/L琼脂粉pH 5.8;所述高渗培养基:56600mg/L KNO3,9260mg/L NH4SO4,3700mg/L MgSO4·7H2O,8000mg/LKH2PO4,33200mg/LCaCl·2H2O,100mg/L MnSO4·4H2O,20mg/L ZnSO4·7H2O,0·25mg/L CoCl2·6H2O,0.25mg/L CuSO4·5H2O,2.5mg/L NaMoO4·2H2O,4.885mg/L氯化胆碱,2.445mg/L核黄素,5.008mg/L生物素,2.425mg/L叶酸,9.97mg/L烟酸,23.611mg/L维生素BI,5.0mg/L D‑泛酸钙,9.97mg/L盐酸吡哆辛,0.00675mg/L维生素B12,2.47mg/L对氨基甲苯,7.46mg/L Na2EDTA·2H2O,5.56mg/L FeSO4·7H2O,500mg/L酪蛋白水解物,700mg/L L‑脯氨酸,20000mg/L蔗糖,10000mg/L葡萄糖pH 5.8;所述浸染培养基为:56600mg/L KNO3,9260mg/L NH4SO4,3700mg/LMgSO4·7H2O,8000mg/LKH2PO4,33200mg/LCaCl·2H2O,100mg/LMnSO4.4H2O,20mg/LZnSO4·7H2O,0.25mg/LCoCl2·6H2O,0.25mg/LCuSO4·5H2O,2.5mg/LNaMoO4·2H2O,4.885mg/L氯化胆碱,2.445mg/L核黄素,5.008mg/L生物素,2.425mg/L叶酸,9.97mg/L烟酸,23.611mg/L维生素BI,5.0mg/L D‑泛酸钙,9.97mg/L盐酸吡哆辛,0.00675mg/L维生素B12,2.47mg/L对氨基甲苯,7.46mg/L Na2EDTA·2H2O,5.56mg/L FeSO4·7H2O,500mg/L酪蛋白水解物,700mg/LL‑脯氨酸,20000mg/L蔗糖,10000mg/L葡萄糖,100uM乙酰丁香酮pH 5.8;所述共培养固体培养基为:33000mg/L NH4NO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定明刘永健曹金伶张少蔓赵传森严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