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农杆菌介导的冬芽注射的桑树转基因方法,是将含目的基因重组载体的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直接微量注射至桑树将要萌发的冬芽中,通过农杆菌侵染冬芽顶端分生组织分生细胞和冬芽腋芽分生细胞获得成功转化的芽分生细胞,所得芽分生细胞分化生长获得转基因的桑枝条和芽,再通过桑树的嫁接无性繁殖或桑雌果和雄花的杂交有性繁殖技术获得转基因嫁接桑苗或获得转基因桑种,进而大量获得桑树转基因苗木和种子。该方法免去了诸如组织培养的繁琐步骤以及无菌的操作环境等要求,直接在植株上进行,在自然环境下即可完成,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技术要领掌握容易、可重复性好,转化效率较高,能够快速获得适宜当地野外自然条件的转基因植株、苗木及种子,并且适用于多种桑树品种,是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桑树转基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农杆菌介导的桑树转基因方法。
技术介绍
木本植物大多为多年生植物,相对于农作物等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而言,一般具有生命周期长、成熟开花晚、遗传背景复杂等特点,其遗传转化方面的研宄一直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的快速发展,研宄者们已经相继在杨树L.)、朿Ij 槐pseudoacacia Linn.)、苹果pumi I a)、紙{Amygda I u s persicaL.)、柑橘(CYtras reticulata Blanc0.)等木本植物中成功建立了遗传转化体系。这些木本植物的遗传转化都是利用其叶、茎等组织易于培养和再生的特点,通过与农杆菌共培养,诱导再生出丛生芽后,筛选获得阳性丛生芽,再进一步培养成转基因株系。桑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耐修剪和种苗易繁育等优良林木树种特点,具有改善空气质量、保水固土防沙等优良生态功能,不仅其叶是家蚕唯一食料来源,其果、叶、枝、皮还皆为良药,所含的氨基酸和抗氧化物质十分丰富。因此,桑树生物资源的多用途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其多元化开发研宄对推动以获取桑叶养蚕为唯一目的的传统蚕桑产业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桑树多元化利用的关键是筛选和创造具有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和育种素材,如专用药用桑、生态用桑和食用桑等,为桑树多元化产业开发奠定基础。随着桑树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桑树研宄正式步入功能基因组时代。转基因技术是目前创造新素材和功能基因研宄的最重要平台之一。但到目前为止,高效实用的桑树转基因技术体系尚未建立起来。虽然部分学者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和基因枪外源基因导入法开展了桑树转基因研宄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利用叶、子叶等组织的叶盘转化法受到组织培养严格繁琐操作和桑树再生体系难以建立的限制,目前还只能在个别桑树品种(如再生能力强的印度桑和新一之濑)中获得成功,而且这些技术可重复性较差,目前只在极少几个研宄小组取得了突破,还难以有效的应用于桑树功能基因组研宄和多元化开发研宄中。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发展一套高效实用的桑树转基因技术体系,有效的创造新的研宄材料和育种素材,来支撑桑树的功能基因组研宄和传统蚕桑产业的升级转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桑树转基因技术存在桑树再生系统建立困难、转化成功率低、技术可重复性差以及仅限于个别桑树品种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桑树转基因方法,摆脱实验室及组织培养繁琐步骤的束缚,无需探索建立组织再生系统,能够在自然环境下实施,转化效率高,可以快速获得转基因植株及其后代,技术可重复性好,而且普遍适用于不同桑树品种和资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I)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接种到含有筛选压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当菌液0D600值达到0.8?1.2时分离菌体,用悬浮培养基重悬浮,再加入乙酰丁香酮,获得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所述悬浮培养基为含有渗透剂和表面活性剂的1/2MS(Murashige-Skoog)培养基; (2)选取待转化桑树品种枝条上将要萌发且个体体型较大的冬芽,将冬芽生长点刺伤后注入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至溢出为止,用脱脂棉包裹注射后的冬芽;重复此步骤向选取冬芽连续注射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5?7次,每天I次; (3)对注射后冬芽长出的叶片进行转基因鉴定,筛选出阳性枝条; (4)筛选出的阳性枝条通过嫁接无性繁殖或桑雌果和雄花的杂交有性繁殖获得转基因嫁接桑苗或转基因桑树种子。进一步,步骤(I)中所述农杆菌为根瘤农杆菌LBA4404。进一步,步骤(I)中所述悬浮培养基为含有5wt% D-葡萄糖、0.05wt% Silwet L-77和0.05wt% MES (2-吗啉乙磺酸)的1/2MS培养基(本文中的符号“wt%”均表示质量百分浓度)。进一步,步骤(I)中所述菌体用悬浮培养基按体积比1:1重悬浮。进一步,步骤(I)中所述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中乙酰丁香酮的终浓度为100?200μmol/L0进一步,所述桑树品种为红果I号和珍珠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方法是直接微量注射含目的基因重组载体的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于桑树将要萌发的冬芽中,通过农杆菌侵染冬芽顶端分生组织分生细胞和冬芽腋芽分生细胞获得成功转化的芽分生细胞,所得芽分生细胞分化生长获得转基因的桑枝条和芽,再通过桑树的嫁接无性繁殖或桑雌果和雄花的杂交有性繁殖技术获得转基因嫁接桑苗或获得转基因桑种,进而大量获得桑树转基因苗木和种子。该方法免去了诸如组织培养的繁琐步骤以及无菌的操作环境等要求,直接在植株上进行,在自然环境下即可完成,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技术要领掌握容易、可重复性好,转化效率较高,能够快速获得适宜当地野外自然条件的转基因植株、苗木及种子,并且适用于多种桑树品种,是一种新型、高效、实用的桑树转基因方法,大大加速了转基因桑品系和素材的实用化进程。【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植物超表达重组载体PLGNL-MAPK 6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注射所选冬芽。图3为注射后冬芽长出叶片的⑶S染色鉴定结果。图4为T2代阳性植株的叶片⑶S染色鉴定结果,其中:a和b为野生型;c和d为红果I号转基因株系;e和f为珍珠白转基因株系。图5为阳性叶片的基因组PCR鉴定结果,其中:M为trans 2K Marker ;+为PLGNL-MAPK6载体;CK为野生型;9为红果I号转基因株系;23和18为珍珠白转基因株系。图6为阳性叶片的qRT-PCR鉴定结果,其中:CK为野生型;9为红果I号转基因株系;23和18为珍珠白转基因株系。图7为阳性叶片的South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其中:CK为野生型;9为红果I号转基因株系;23和18为珍珠白转基因株系。图8为T2代阳性植株叶片的基因组PCR鉴定结果,其中:MStrans 2K Marker ;9为PLGNL-Mapk6载体;1为野生型;2为珍珠白2_1_2 ;3为珍珠白2_12 ;4为红果I号5_8 ;5为红果I号5-9-1 ;6为红果I号5-9-2 ;7为珍珠白6_13 ;8为红果I号7_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例如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J-萨姆布鲁克等著)中所述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1 实验桑树品种为红果I号,转化目的基因为MAPK6基因。根据PLGNL载体上的MCS酶切位点,构建植物超表达重组载体PLGNL-MAPK6 (图1),其具有卡那霉素(Kan)抗性。将重组载体PLGNL-MAPK6转化农杆菌LBA4404感受态细胞获得PLGNL-MAPK6工程菌。配制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将农杆菌工程菌100 μ L接种至含有50mg/L Kan的YEB液体培养基10mL中,于28°C、220 r/min恒温摇床培养约12h,吸取1mL菌液,加至含有50mg/L Kan的新鲜YEB液体培养基300mL中,于28°C、220 r/min恒温摇床培养至0D600值达0.8C0D600值在0.8?1.2的农杆菌都处于生长对数期,活力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农杆菌介导的冬芽注射的桑树转基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农杆菌工程菌接种到含有筛选压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当菌液OD600值达到0.8~1.2时分离菌体,用悬浮培养基重悬浮,再加入乙酰丁香酮,获得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所述悬浮培养基为含有渗透剂和表面活性剂的1/2MS培养基;(2)选取待转化桑树品种枝条上将要萌发且个体体型较大的冬芽,将冬芽生长点刺伤后注入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至溢出为止,用脱脂棉包裹注射后的冬芽;重复此步骤向选取冬芽连续注射农杆菌工程菌转化液5~7次,每天1次;(3)对注射后冬芽长出的叶片进行转基因鉴定,筛选出阳性枝条;(4)筛选出的阳性枝条通过嫁接无性繁殖或桑雌果和雄花的杂交有性繁殖获得转基因嫁接桑苗或转基因桑树种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春,郭庆,刘长英,余茂德,向仲怀,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