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单元及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3339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7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单元及鞍乘型车辆。该混合动力单元具有:具有曲轴的发动机、对自曲轴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器、设置在所述曲轴及变速器之间的发动机侧离合器、能够向变速器传递驱动力的电动马达。能够对自电动马达(9)向变速器(M)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电动马达侧离合器(10)与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8)同轴地邻接配置,电动马达(9)配置在发动机侧离合器(8)的半径方向外侧位置。由此,可以仅传递电动马达的驱动力,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将电动马达自驱动系统分开以降低旋转摩擦以便能够抑制发动机对电动马达的热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单元以及搭载有该混合动力单元的鞍乘型车辆,所述混合动力单元具有具有曲轴的发动机、对自所述曲轴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器、能够对自所述曲轴向所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发动机侧离合器、能够向所述变速器传递驱动力的电动马达。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混合动力单元,其在与自发动机的曲轴向变速器侧传递动力的初级减速器相反的一侧,使电动马达与曲轴的端部连结。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0809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混合动力单元中,可以将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利用自曲轴至驱动轮的驱动系统传递至比变速器更上方侧的部位,因此,虽然根据来自电动马达的驱动力及变速器的变速比,不使电动马达大型化即可在自低速至高速的宽广范围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但由于电动马达与曲轴直接相连,因此,不能进行电动马达单独的驱动力传递,而且,即便在欲分开电动马达的旋转摩擦时,也不能将电动马达自发动机分开。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状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单元以及搭载有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单元的鞍乘型车辆,所述混合动力单元能够仅传递电动马达的驱动力,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将电动马达自驱动系统分开以降低旋转摩擦,而且,可以抑制发动机对电动马达的热影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单元具有具有曲轴的发动机、对自所述曲轴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器、能够对自所述曲轴向所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发动机侧离合器、能够向所述变速器传递驱动力的电动马达,所述混合动力单元的第一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对自所述电动马达向所述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电动马达侧离合器,该电动马达侧离合器与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同轴地邻接配置,所述电动马达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的半径方向外侧位置。另外,除第一特征的结构之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变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及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除第二特征的结构之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及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之间配置有设置在所述曲轴及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之间的发动机侧初级齿轮机构、设置在所述电动马达及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之间的电动马达侧初级齿轮机构。除第三特征的结构之外,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至少两个部位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及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以将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配置在比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更靠所述曲轴箱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输入轴的自所述曲轴箱伸出的伸出部。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搭载有具有第一 第四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结构的混合动力单元,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第五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动力单元的上方配置的燃料箱以及在该燃料箱的后方配置的乘车用座位设置于车架,在配置在曲轴箱上方的电动马达的后方且在所述乘车用座位的前部下方,配置有控制单元及蓄电池。并且,本专利技术的鞍乘型车辆搭载有具有第一 第四特征中的任一特征的结构的混合动力单元,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动力单元的上方配置的燃料箱以及在该燃料箱的后方配置的乘车用座位设置于车架,在配置在曲轴箱上方的所述电动马达的前方且在燃料箱的后部下方配置有控制单元,在所述电动马达的后方且在乘车用座位 的下方配置有蓄电池。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主轴41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轴。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特征,由于能够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变速器的输入侧,因此,即便是小型的电动马达,也可以自变速器输出所希望的驱动力,并且,由于能够利用电动马达侧离合器使电动马达自变速器接合/分离,因此,通过截断发动机侧离合器即可仅利用电动马达进行驱动,并且,通过截断电动马达侧离合器即可将电动马达自驱动系统分开以降低旋转摩擦。另外,由于能够对自曲轴向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发动机侧离合器和能够对自电动马达向变速器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电动马达侧离合器在同轴上邻接配置,因此,可以进行将发动机侧离合器及电动马达侧离合器的配置空间共有化的设计,从而可以简单且小型化地构成混合动力单元。而且,由于电动马达配置在发动机侧离合器的半径方向外侧位置,因此,可以将电动马达配置在比较远离成为热源的气缸体的位置来构成对电动马达的热影响少的混合动力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特征,由于在变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发动机侧离合器及电动马达侧离合器,因此,可以紧凑地构成变速器、发动机侧离合器及电动马达侧离合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由于发动机侧初级齿轮机构及电动马达侧初级齿轮机构配置在发动机侧离合器及电动马达侧离合器之间,因此,可以紧凑地集中构成来自发动机及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路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特征,由于发动机侧离合器及电动马达侧离合器以将发动机侧离合器配置在曲轴箱侧的方式设置于在至少两个部位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曲轴箱的输入轴的自曲轴箱伸出的伸出部,因此,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较大驱动扭矩的发动机侧离合器配置在靠近输入轴支承于曲轴箱的支承部位的位置,从而可以减轻施加于输入轴的负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特征,在搭载有混合动力单元的鞍乘型车辆中,由于在曲轴箱的上方配置有电动马达,并且在电动马达的后方且在乘车用座位的前部下方配置有控制单元及蓄电池,因此,通过集中配置电动马达、控制单元及蓄电池,配线变得容易,而且能够进行重物的集中配置,并且,来自混合动力单元的热影响难以波及控制单元及蓄电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特征,在搭载有混合动力单元的鞍乘型车辆中,由于在曲轴箱的上方配置有电动马达,在电动马达的前方且在燃料箱的后部下方配置有控制单元,并且在电动马达的后方且在乘车用座位的前部下方配置有蓄电池,因此,通过集中配置电动马达、控制单元及蓄电池,配线变得容易,而且能够进行重物的集中配置,并且,来自混合动力单元的热影响难以波及控制单元及蓄电池。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例I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第一实施例)图2是图I的2-2线剖面图。(第一实施例)图3是实施例2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第二实施例)附图标记说明 5 燃料箱6 乘车用座位7 曲轴8 发动机侧离合器9 电动马达10 电动马达侧离合器12 曲轴箱41 作为输入轴的主轴41a伸出部62 发动机侧初级齿轮机构63 电动马达侧初级齿轮机构74 控制单元75 蓄电池E 发动机M 变速器P 混合动力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I参照图I及图2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首先,在图I中,在作为鞍乘型车辆的机动二轮车的车架F上搭载有在前轮WF及后轮WR之间配置的混合动力单元P,在混合动力单元P的上方配置的燃料箱5以及位于该燃料箱5后方的乘车用座位6设置在车架F上。一并参照图2,混合动力单元P具有具有曲轴7且例如构成为两气缸的发动机E、能够对自所述曲轴7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器M、能够对自所述曲轴7向所述变速器M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发动机侧离合器8、能够向所述变速器M传递驱动力的电动马达9、能够对自所述电动马达9向所述变速器M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电动马达侧尚合器10。所述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11具有旋转自如地支承具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曲轴7的曲轴箱12、具有前倾的气缸轴线C且与曲轴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混合动力单元,具有具有曲轴(7)的发动机(E)、对自所述曲轴(7)传递的驱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器(M)、能够对自所述曲轴(7)向所述变速器(M)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发动机侧离合器(8)、能够向所述变速器(M)传递驱动力的电动马达(9),所述混合动力单元的特征在于, 包括能够对自所述电动马达(9)向所述变速器(M)的动力传递及截断进行切换的电动马达侧离合器(10),该电动马达侧离合器(10)与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8)同轴地邻接配置,所述电动马达(9)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8)的半径方向外侧位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混合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变速器(M)的输入轴(41)上设置有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8)及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8)及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10)之间配置有设置在所述曲轴(7)及所述发动机侧离合器(8)之间的发动机侧初级齿轮机构(62)、设置在所述电动马达(9)及所述电动马达侧离合器(10)之间的电动马达侧初级齿轮机构(63)。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明史堤崎高司大森谦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