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137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3:36
一种具有在车体框架(21)的周边配置的辅机部件(70、101)的鞍乘型车辆,其具有支撑所述辅机部件并在所述车体框架上安装的辅机配置托盘(62)。辅机配置托盘是具有多个面且形成为板状的树脂成型品。在该树脂成型品上一体形成有辅机部件支撑部(116、141)、支撑1个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线(117)的配线支撑部(118)和支撑其他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管(66)的配管支撑部(121a~121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鞍乘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乘型车辆的改良。
技术介绍
关于车体框架被车体罩覆盖的鞍乘型车辆,已知在车体框架上配置用于固定电装品等辅机的构件(壳体)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图3))。如专利文献1所示,车体框架被罩覆盖,收纳电压控制用调节器的壳体安装于车体框架。在该壳体安装有点火线圈和点火控制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的技术,能够削减对电压控制用调节器和点火控制装置等电装部件进行固定/支撑的专用的安装构件和支撑构件的数量。然而,作为固定/支撑电装部件的构件,转用了收纳电压控制用调节器的壳体,因此在安装多个辅机的情况下,要在车体框架设置专用的支杆,车体框架的结构变得复杂。此外,在生产规格不同的多种车辆的情况下,如果按照车种分别区分制作专用的支杆,则会产生车体框架本身的区分制作,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3/0043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欲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车体框架被车体框架罩覆盖的鞍乘型车辆中,在不使车体框架的结构变得复杂的情况下,即使在辅机部件的规格存在差异时,也能够使得车体框架通用化,提升生产效率的技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权利要求1涉及的专利技术为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车体框架、在该车体框架的周边配置的至少1个辅机部件、覆盖车体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的车体框架罩,其特征在于,安装于在所述车体框架上安装的辅机配置托盘,该辅机配置托盘是具有多个面且形成为板状的树脂成型品,在该树脂成型品上一体形成有所述辅机部件的支撑部、以及支撑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线的配线支撑部和/或支撑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管的配管支撑部。在权利要求2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车体框架由以下部分构成:前立管;主框架,其从该前立管向车辆后方且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座椅导轨组件,其从该主框架的中间部向车宽方向左右分开并向车辆后方且向上方延伸,所述辅机配置托盘具有:第1凹部,其向下方开放且从上方与主框架嵌合;和第2凹部,其向下方开口且从上方与左右的座椅导轨组件中的至少一方嵌合。在权利要求3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机配置托盘在俯视观察时在车辆前后方向和车宽方向延伸,所述至少1个辅机部件由燃料系辅机部件和电装系辅机部件构成,在所述辅机配置托盘的车宽方向的一方配置有所述燃料系辅机部件,在所述辅机配置托盘的车宽方向的另一方配置有所述电装系辅机部件。在权利要求4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辅机配置托盘的后部安装于覆盖后轮的上方的后挡泥板。在权利要求5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辅机配置托盘的上方配置有收纳箱,在该收纳箱上形成有排出在该收纳箱内蓄积的液体的液体排出孔。在权利要求6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机配置托盘具有:凹部,其设置在所述收纳箱的液体排出孔的下方;和排水孔,其形成于该凹部,以排出在辅机托盘上蓄积的排水。在权利要求7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1个辅机部件由在所述辅机配置托盘上安装的过滤罐构成,所述辅机配置托盘具有以包围在所述过滤罐上设置的大气开放口的方式延伸的肋壁。在权利要求8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在配置于收纳箱的下方的辅机配置托盘上安装有进行发动机的点火控制的点火控制装置。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权利要求1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车体框架安装有作为树脂成型品的具有多个面的板状的辅机配置托盘。将辅机部件统一安装于该辅机配置托盘,因此能够削减辅机部件的安装所需的专用构件的数量。此外,通过辅机配置托盘支撑配线和/或配管,因此能够削减配线和配管的支撑所需的专用的支撑构件的数量。由于安装构件和支撑构件的数量减少,因而部件数的数量降低,既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又能够实现车辆的轻量化。此外,根据这种成型为板状的辅机配置托盘,即使是辅机、配线/配管的规格不同的车辆,因车种而产生的车体框架侧的变更也较小,仅通过变更辅机配置托盘的形状就能应对,能够尽可能减少车体框架的规格的不同点,实现由通用化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在权利要求2涉及的专利技术中,辅机配置托盘的第1凹部与主框架嵌合,第2凹部与座椅导轨嵌合。通过有效利用车体框架的结构,对辅机配置托盘进行定位和固定,从而能够削减将辅机配置托盘紧固在车体框架上的紧固部位的个数。在权利要求3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辅机配置托盘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配置有燃料系辅机部件,在另一侧配置有电装系辅机部件。即,能够在辅机配置托盘的车宽方向左右将燃料系与电装系的辅机部件彼此分离地配置。因此,能够缩紧燃料系辅机部件彼此的间隔进行配置,能够缩紧电装系辅机部件彼此的间隔进行配置。其结果是,能够紧凑地配置辅机部件。在权利要求4涉及的专利技术中,辅机配置托盘的后部安装于后挡泥板,因此通过后挡泥板和辅机配置托盘,能够抑制灰尘、尘埃等向辅机配置托盘上方的车体内部的侵入,提高防尘性。在权利要求5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收纳箱的液体排出孔的下方配置有辅机配置托盘,因而能够抑制灰尘、尘埃等从液体排出孔向收纳箱内的侵入,提高收纳箱的防尘性。液体排出孔只要在俯视观察时处于与辅机配置托盘重合的部位,就能设置于任意处,此外,从液体排出孔排出的液体被板状的辅机配置托盘接住,因而收纳箱的形状自由度提高。在权利要求6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辅机配置托盘上设置有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排水孔。能够无关于液体排出孔的位置,形成最终向车外排出的排水孔,因而能够设定最适于车辆结构的排水孔位置。在权利要求7涉及的专利技术中,过滤罐的大气开放口被从辅机配置托盘延伸的肋壁包围。由于肋壁发挥遮断作用,因而尘埃等难以侵入过滤罐的大气开放口,能够提升大气开放口周边的防尘性。在权利要求8涉及的专利技术中,在收纳箱与辅机配置托盘之间配置有点火控制装置。即,点火控制装置通过上方的收纳箱和下方的辅机配置托盘被有效地保护起来。附图说明图1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的鞍乘型车辆的1个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机动二轮车的车体框架的左侧视图。图3是机动二轮车的车体框架的俯视图。图4是机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5是说明在辅机配置托盘上配置的线束、辅机部件的侧视图。图6是从图4的箭头6观察的图。图7是图6的7-7线剖视图。图8是从图6卸下了收纳箱时的俯视图。图9是向车体框架放置辅机配置托盘的分解立体图。图10A是图8的10A-10A线剖视图。图10B是图8的10B-10B线剖视图。图11是说明过滤罐的配置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视图。图13是说明从过滤罐延伸的配管的支撑单元的立体图。图14是说明辅机配置托盘的凹部的立体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机动二轮车的与图4同样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首先,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机动二轮车10由将前轮11支撑为能够自由转向的转向系13、将后轮12支撑为能够自由摆动的后轮悬架系14、设置于前轮11与后轮之间且作为驱动后轮12的驱动源的发动机15、以及设置于前轮11与后轮12之间且供乘员就坐的座椅16构成,是乘员跨坐在座椅16上的方式的鞍乘型车辆。转向系13的主要要素在于,以能够自由转向的方式设置于车体框架21并支撑前轮11的前叉22、以及在该前叉22上一体设置并由乘员进行转向操作的把手23。后轮悬架系14的主要要素在于,从车体框架21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并在后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鞍乘型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车体框架;在该车体框架的周边配置的至少1个辅机部件;以及覆盖所述车体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的车体框架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机部件安装于辅机配置托盘,该辅机配置托盘安装于所述车体框架,所述辅机配置托盘是具有多个面且形成为板状的树脂成型品,在该树脂成型品上一体形成有所述辅机部件的支撑部、以及支撑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线的配线支撑部和/或支撑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管的配管支撑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1 JP 2011-279301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有:车体框架;在该车体框架的周边配置的至少1个辅机部件;以及覆盖所述车体框架的至少一部分的车体框架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机部件安装于辅机配置托盘,该辅机配置托盘安装于所述车体框架,所述辅机配置托盘是具有多个面且形成为板状的树脂成型品,在该树脂成型品上一体形成有所述辅机部件的支撑部、以及支撑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线的配线支撑部和/或支撑辅机部件所附带的配管的配管支撑部,所述车体框架由以下部分构成:前立管;主框架,其从该前立管向车辆后方延伸;和座椅导轨组件,其从该主框架向车辆后方延伸,所述辅机配置托盘具有:第1凹部,其向下方开放且从上方与所述主框架嵌合;和第2凹部,其向下方开口且从上方与所述座椅导轨组件嵌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中,所述主框架从所述前立管向车辆后方且向下方延伸,所述座椅导轨组件由左右一对座椅导轨组件构成,该左右一对座椅导轨组件从该主框架的中间部向车宽方向左右分开并向车辆后方且向上方延伸,所述第2凹部向下方开口且从上方与左右的所述座椅导轨组件中的至少一方嵌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村和则泷口昌平铃木清仁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