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5396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在前罩具有前面开口,并且能够抑制转向感觉发生变化,不易从前面开口看到内部结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具有:车架(10);设置在车架的前部并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21)的头管(11);设置在头管上方并对前轮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24);覆盖头管的侧方周围的前罩(41);设置在前罩上方并在转向车把的把持部(25L,25R)侧和头管侧具有贯通孔(42a、42b),并且覆盖整个转向车把的转向车把罩(42);在头管的前方设置在前罩的前壁部的前面开口(55),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导风壁(71),该导风壁在前罩内设置在前面开口的后方且头管的前方之间,具有越靠后方越向下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在从前面看时,与前面开口重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前罩具有前面开口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鞍乘型车辆,其使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的头管被前罩围绕,在前罩的上方利用转向车把罩覆盖转向车把。在这种情况下,前罩在上侧具有用于插入转向杆的上侧开口,该转向杆由头管收纳并在该转向杆的上端安装有转向车把。转向车把罩在下侧具有用于插入转向杆的下侧开口。在这种鞍乘型车辆中,公开了一种在前罩的前壁部的中央部设置有前面开口的前部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参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630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前部结构中,从前罩的前面开口导入的行驶风从前罩的上侧开口通过转向车把罩的下侧开口侵入转向车把罩内。因此,存在根据承受侵入的行驶风的转向车把罩的受风面的形状,使受风面的形状与转向车把的转向角一起发生变化,使转向的感觉不均匀的情况。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前部结构中,由于从前罩的前面开口能够看到内部结构,所以影响美观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在前罩设置有前面开口,并且能够抑制转向感觉发生变化,不易从前面开口看到内部结构。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法第一方面专利技术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部并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的头管;设置在所述头管的上方并对所述前轮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覆盖所述头管的侧方周围的前罩;设置在所述前罩的上方并在所述转向车把的把持部侧和头管侧具有贯通孔,并且覆盖整个转向车把的转向车把罩;在所述头管的前方设置在所述前罩的前壁部的前面开口,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导风壁,该导风壁在所述前罩内,设置在所述前面开口的后方且所述头管的前方之间,具有越靠后方越向下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在从前面看时,与所述前面开口重叠。第二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一方面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连结所述转向车把与所述前轮的转向轴;设置在所述导风壁的上方的上部壁,所述前罩具有:覆盖所述头管的前方的前围、覆盖所述头管的后方的主架罩,在从前面看时,所述前围形成为一体,所述主架罩在上表面侧具有供所述转向轴插入的上面开口,所述上面开口在前方侧具有能够使所述转向轴出入该上面开口内的前方开放部,所述上部壁与所述前围的上缘连结,并且配置在所述前方开放部内。第三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二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壁和所述上部壁在车宽方向端部彼此连结而形成为环状。第四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一至第三中任一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壁具有从下表面向所述前面开口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突出的肋壁,所述肋壁沿车宽方向大致水平地延伸,并在中央部具有肋壁开口。第五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一至第四中任一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壁的中央形成为向下方凸出的弯曲形状,在从前面看时,所述前罩的后壁部在所述导风壁的侧方具有第一排风管。第六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一至第五中任一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的后壁部在比所述导风壁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第二排风管。第七方面专利技术在第二至第六中任一项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壁在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前围连结,并在前缘部卡止于所述前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方面专利技术,具有导风壁,该导风壁在前罩内,设置在前面开口的后方且头管的前方之间,具有越靠后方越向下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在从前面看时,与前面开口重叠。因此,导风壁抑制从前面开口导入的行驶风朝向上方向转向车把罩侧流动,而将行驶风导向下方。由此,能够尽可能减少侵入转向车把罩内的行驶风的影响,能够抑制受到侵入转向车把罩内的行驶风的影响而使乘用者所感受到的转向感觉发生变化。另外,在从前面看时,导风壁被配置为,在前面开口的后方与前面开口重叠。由此,能够抑制内部结构的露出,提高美观性。根据第二方面专利技术,在从前面看时,构成前罩的前面侧的前围形成为一体。因此,不需要在前罩的前表面形成分型面。由此,能够利用前罩提高整流效果。另外,能够尽可能减少构成前罩的各罩部彼此的连结部而能够谋求轻量化。构成前罩的后面侧的主架罩在上面侧具有上面开口,上面开口供连结转向车把与前轮的转向杆插入。上面开口在前方侧具有能够使转向杆出入上面开口内的前方开放部。由此,即便在转向杆的上端安装有转向车把的状态下,也能够将主架罩安装在转向杆上或者从转向杆拆下主架罩,能够提高生产率和维护性。在导风壁的上方具有上部壁,上部壁与前围的上缘连结,并且配置在主架罩的上面开口的前方开放部内。因此,上部壁覆盖前方开放部的空间。由此,利用上部壁等少量部件数量,能够避免前方开放部的空间损害美观性,从而能够尽可能减少上面开口周围的内部结构的露出。不仅能够同时达成上述效果,而且在结构方面能够谋求插入转向杆的上面开口的大小的最小化。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行驶风侵入转向车把罩侧。根据第三方面专利技术,导风壁和上部壁在车宽方向端部彼此连结而形成为环状。由此,能够确保导风壁和上部壁具有耐受行驶风的风压的刚性,并且谋求轻量化。根据第四方面专利技术,导风壁具有从下表面向前面开口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突出的肋壁,肋壁在沿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具有肋壁开口。因此,利用肋壁,能够在前面开口形成格栅形状。另外,即便导风壁中的与前面开口重叠的区域较小,也能够抑制内部结构的露出。而且,从前面开口经由肋壁的上方导入的行驶风也能够通过肋壁开口利用导风壁而导向下方。根据第五方面专利技术,导风壁形成为中央向下方凸出的弯曲形状,在从前面看时,前罩的后壁部在导风壁的侧方具有第一排风管。因此,导入前罩内的行驶风沿导风壁导向其下方和侧方。导向导风壁的侧方的行驶风从前罩的第一排风管排出。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排出导入前罩内的行驶风。根据第六方面专利技术,前罩的后壁部在比导风壁更靠下方的位置具有第二排风管。因此,导向导风壁下方的行驶风从前罩的第二排风管排出。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排出导入前罩内的行驶风。根据第七方面专利技术,导风壁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与前围连结,前缘部卡止于前围。因此,能够使导风壁与前围紧密接触,并且能够提高行驶风的引导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作为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前部结构的鞍乘型车辆的自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自动两轮车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1所示自动两轮车的、剩下导风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车架(10);设置在所述车架(10)的前部并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21)的头管(11);设置在所述头管(11)的上方并对所述前轮(21)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24);覆盖所述头管(11)的侧方周围的前罩(41);设置在所述前罩(41)的上方并在所述转向车把(24)的把持部(25L,25R)侧和头管(11)侧具有贯通孔(42a、42b),并且覆盖整个转向车把(24)的转向车把罩(42);在所述头管(11)的前方设置在所述前罩(41)的前壁部的前面开口(55),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有导风壁(71),该导风壁(71)在所述前罩(41)内,设置在所述前面开口(55)的后方且所述头管(11)的前方之间,具有越靠后方越向下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在从前面看时,与所述前面开口(55)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08 JP 2012-051808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具有:
车架(10);
设置在所述车架(10)的前部并转向自如地支承前轮(21)的头管(11);
设置在所述头管(11)的上方并对所述前轮(21)进行转向的转向车把
(24);
覆盖所述头管(11)的侧方周围的前罩(41);
设置在所述前罩(41)的上方并在所述转向车把(24)的把持部(25L,
25R)侧和头管(11)侧具有贯通孔(42a、42b),并且覆盖整个转向车把(24)
的转向车把罩(42);
在所述头管(11)的前方设置在所述前罩(41)的前壁部的前面开口(55),
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具有导风壁(71),该导风壁(71)在所述前罩(41)内,设置在所述
前面开口(55)的后方且所述头管(11)的前方之间,具有越靠后方越向下
方下降的倾斜面,并且在从前面看时,与所述前面开口(55)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连结所述转向车把(24)与所述前轮(21)的转向轴(22);
设置在所述导风壁(71)的上方的上部壁(74),
所述前罩(41)具有:覆盖所述头管(11)的前方的前围(50)、覆盖
所述头管(11)的后方的主架罩(60),
在从前面看时,所述前围(50)形成为一体,
所述主架罩(60)在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坪守林敬济吉野裕喜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