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岔钢轨的热处理方法,特别是。
技术介绍
铁路道岔作为引导机车车辆从一条股道转向另一股道的关键连接部件,其质量的高低、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铁道线路的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道岔质量的高低除取决于加工技术外主要由其原料一道岔钢轨的质量所决定。近年来,随着铁路向重载化的快速发展,道岔钢轨的服役条件愈加苛刻,部分路段道岔仅能使用数月甚至数十天就需更换下道,严重制约铁路的快速发展。在道岔钢轨的研制中,除满足强硬度更高的指标外,还需获得更优良的强韧性匹配,以提高道岔钢轨的抗冲击疲劳和磨损性能。研究表明,采用贝氏体材质制造的道岔钢轨能够满足上述需求。 目前,道岔钢轨的生产主要采用轧后空冷并配合后序的回火工艺实现。此外,还有采用轧后加速冷却以获得更细小贝氏体组织的方式。在公开号为CN1095421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具有优异耐滚动接触疲劳伤损性的贝氏体系高强度钢轨的制造方法,将热轨后保留有高温余热的钢轨、或加热至高温的钢轨,以I 10°c /s的冷速冷却钢轨上端,在500 300°C区间停止加速冷却,其后,自然放冷或控冷至常温,可得到钢轨上端硬度为HV300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贝氏体道岔钢轨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终轧后处于奥氏体区域温度的道岔钢轨自然冷却至轨头踏面中心的温度为450~480℃;b、将所述自然冷却后的道岔钢轨加速冷却至轨头踏面中心的温度为230~270℃,其中,所述道岔钢轨的轨头工作侧的冷却速度大于轨头踏面中心与轨头非工作侧的冷却速度;c、然后,将所述轨头工作侧、轨头踏面中心和轨头非工作侧均以0.05~0.25℃/s的冷却速度继续加速冷却,再次使轨头踏面中心的温度降至265~270℃;d、最后,使道岔钢轨自然冷却至室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贝氏体道岔钢轨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终轧后处于奥氏体区域温度的道岔钢轨自然冷却至轨头踏面中心的温度为450 480 O ; b、将所述自然冷却后的道岔钢轨加速冷却至轨头踏面中心的温度为230 270°C,其中,所述道岔钢轨的轨头工作侧的冷却速度大于轨头踏面中心与轨头非工作侧的冷却速度; C、然后,将所述轨头工作侧、轨头踏面中心和轨头非工作侧均以O. 05 O. 250C /s的冷却速度继续加速冷却,再次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振宇,邹明,贾济海,郭华,王彦忠,刘建华,邓勇,王春建,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