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横向达通二极管的网络薄膜集成电路结构与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97415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横向达通二极管的电阻(R)-电容(C)-二极管(D)网络薄膜集成电路结构及制作,采用普通硅片(P)制作具有高导电层和过冲电压保护的网络薄膜集成电路,不采用硅外延或外延工艺,并且缩短工艺流程,降低集成电路制造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硼扩散形成的P↑[+](11)区,既为集成电路的公共接地导电层,又是交叉脂状横向“达通”二极管(D)的“基区”和电容(C)的下电极,磷扩散形成的N↑[+](22)是横向“达通”二极管的“发射区”。P↑[+]区和N↑[+]区之间W区是横向“达通”二极管反向偏压时的达通区。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出硅片表面上的SiO↓[2]和Si↓[3]N↓[4]绝缘电介质层(31),它也是电容(C)的电介质层;再在此电介质层上沉积制作电阻(R)(32)和电容(C)(33)的掺磷多晶硅层。金属铝层作为金属化层,光刻后,形成电路内互连线,压点区铝层(43)和接地区(G)的压焊点。沉积掺磷SiO↓[2](34)形成芯片钝化层,光刻出压焊点(43)和接地点(G)制成芯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属于微电子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
,是关于无源元件电阻(R)、电容(C)、二极管(D)网络,采用半导体薄膜技术,制造成“RCD”网络薄膜集成电路。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子信息产品中,无源元件数量占所有元器件数的90%以上,特别是在当今的便携、无线电子产品的手机,数码相机,计算机等一类的数字化产品中,无源元件所占比例更大。它们占据整机印刷电路板面积大,焊点多,增大整机产品的生产费用和降低可靠性。在电子信息整机产品日益满足高频、高速、多功能、高性能、高可靠、低成本、短小轻薄、玲巧便携等市场需求推动下,数量众多的无源元件的小型化、微型化已不能满足整机发展要求,提出了无源元件集成化的要求。一般的电阻—电容(RC)网络,由几个甚至几十个数量相同的电阻、电容相连在一个公共接地基线上,由直流电源供电,电阻—电容串联,另外还有二极管与串联的电阻—电容并联,形成电阻—电容—二极管(RCD)网络。这种RC和RCD网络采用半导体薄膜制造技术,制作在硅基片上。电阻材料采用掺杂多晶硅,利用SiO2、Si3N4等电介质制作电容,采用半导体器件制作技术制造二极管,制成RC和RCD网络薄膜集成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横向达通二极管的电阻(R)-电容(C)-二极管(D)网络薄膜集成电路结构,共有数值相同的4×N(N为正整数)个电阻器和4×N个电容器Ci(i=1,2………16),以及4×N个二极管Di(i=1,2………16),以及N个接地点Gi(i=1,2,3,4);串联的电阻-电容,并联上二极管;电容的一个电极及与之相连的二极管阳极(基区)与地相连;电容的另一个电极板与电阻器一端相连,电阻器另一端与二极管阴极(发射区)相连,共同形成一个与外电路连接的连接点Pi(i=1,2………16);每4个电阻-电容-二极管组合,结构相对于对称线CL1和CL2成对称分布,经复制,可以得到16个电阻-电容-二极管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横向达通二极管的电阻(R)-电容(C)-二极管(D)网络薄膜集成电路结构,共有数值相同的4×N(N为正整数)个电阻器和4×N个电容器Ci(i=1,2………16),以及4×N个二极管Di(i=1,2………16),以及N个接地点Gi(i=1,2,3,4);串联的电阻-电容,并联上二极管;电容的一个电极及与之相连的二极管阳极(基区)与地相连;电容的另一个电极板与电阻器一端相连,电阻器另一端与二极管阴极(发射区)相连,共同形成一个与外电路连接的连接点Pi(i=1,2………16);每4个电阻-电容-二极管组合,结构相对于对称线CL1和CL2成对称分布,经复制,可以得到16个电阻-电容-二极管组合及4个接地点Gi(i=1,2,3,4);其特征在于利用普通电阻率硅片,制造横向达通击穿交叉脂状结构二极管,硼扩散形成的P+(11)区,既为集成电路的公共接地导电层,又是交叉脂状横向“达通”二极管(D)的“基区”和电容(C)的下电极,磷扩散形成的N+(22)是横向“达通”二极管的“发射区”;P+区和N+区之间W区是横向“达通“二极管反向偏压时的达通区;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出硅片表面上的SiO2和Si3N4绝缘电介质层(31),是电容(C)的电介质层;再在此电介质层上沉积制作电阻(R)(32)和电容(C)(33)的掺磷多晶硅层;金属铝层作为金属化层,光刻形成电路内互连线,压点区铝层(43)和接地区(G)的压焊点;沉积掺磷SiO2(34)形成芯片钝化层,光刻出压焊点(43)和接地点(G)。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横向达通二极管的电阻(R)-电容(C)-二极管(D)网络薄膜集成电路的制作,用同一掺杂多晶硅薄膜制作电阻和电容极板,采用普通硅片;本发明网络薄膜集成电路制作第一步,采用普通P型硅片,硅片直径不限,经过高温氧化后,光刻出进行硼扩散的区域,此区域是硅表面的高导电层,同时光刻留下具有一定齿距的齿条状二氧化硅层区,保护不被硼扩散,该区域为横向达通二极管的“基区”,同时是电容的下电极;第二步,硼扩后的硅片,再经氧化,并光刻出横向达通二极管的“发射区”,该区图形仍为具有一定齿距的齿条状,这个齿条是插在上述“基区”齿条之内,形成叉脂状结构,“基区”齿条和“发射区”齿条的间距满足对横向达通二极管击穿电压要求;第三步,二极管“发射区”磷扩散,制成横向达通二极管;第四步,去掉硅片上二氧化硅层,以便按电容制造要求生长电介质层;第五步,在硅片上沉积SiO2层和Si3N4层,在电容区上的此复合电介质层构成了网络电容的电介质层;第六步,沉积多晶硅,此多晶硅用来制作电阻元件和电容器的上电极;并用三氯氧磷作为N型杂质掺杂,掺杂浓度使多晶硅电阻温度系数达到最小值<2×10-4Ω·m/℃;第七步,光刻多晶硅,制出此电路的电阻器和电容器的上电极;第八步,光刻出金属相互引连线区、压焊点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茂陶盛孙芳魁丁峰李开国赵晖金妍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八达通用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